景縣:補課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實效

景县:补课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

【盤點2018·特色亮點篇】

2018年,景縣紀委監委在第一種形態運用上不斷創新,積極探索補課教育模式,共對212名黨員幹部開展了補課教育,真正發揮了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作用。

“十種情形”劃出底線

2018年,景縣紀委監委在第一種形態運用上不斷創新,積極探索補課教育模式,共對212名黨員幹部開展了補課教育,真正發揮了紅臉出汗、咬耳扯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作用。

在具體情形的界定上,景縣紀委監委堅持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原則,以黨的六大紀律為標尺,從行為具體、情節輕微的“小事小節”抓起管起嚴起,具體細分為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重點任務打折扣搞變通、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履行不夠到位、工作作風不實、便民服務措施不到位、規章制度執行不到位、在公共場所有不當行為等為十種情形,對觸碰這“十條底線”的黨員幹部納入補課範圍。

對接受補課教育的幹部,該縣通過口頭批評、通報批評、個人檢查、談心談話、集中補課學習、正反典型教育、崗位觀察等形式,多角度、針對性地加強教育管理,幫助他們從思想深處認清錯誤、正視錯誤、改正錯誤,更好的讓黨員幹部體悟黨組織良苦用心,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自覺自動地改正錯誤。特別是在集中補課過程中,注重在抓好黨章、兩準則、四條例、政治理論學習和重溫入黨誓詞等“大班”普遍教育的同時,根據補課對象錯誤類型,有針對性的開展“小班”特色教育,提升補課教育的精準性、嚴肅性和有效性。如對工作履職不力的,側重“四個意識”“兩個維護”方面教育,切實解決大局意識差、擔當意識不強等問題;對存在“四風”問題的黨員幹部,重點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有關要求進行解讀,讓幹部反躬自省,從“小事小節”做起。

“三項監督”強化督導

為防止集中補課學習效果打折扣、雨過地皮溼,縣紀委監委對接受補課教育幹部設置一個月的崗位觀察期。一方面要求其強化自我監督,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做好反思日記,確保問題不反彈、不復發。另一方面強化所在黨組織的主體責任監督作用,對其日常表現重點關注,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同時,對接受崗位觀察的幹部,納入紀委監委重點監督對象,通過實地檢查、群眾反映、走訪座談等多種渠道,瞭解幹部思想作風、工作紀律、工作狀態等方面的變化,對錶現不好,甚至在“觀察期”內再次違反紀律的,除建議所在單位調整其崗位外,將視情況給予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

“三類教育”延伸效果

為充分發揮警醒震懾作用,優化基層政治生態,該縣通過公開欄公示、開展提醒談話、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持續營造不敢、知止的氛圍。對接受補課教育黨員幹部,通過單位內部公開欄進行公示,讓犯錯誤的幹部曬臉、出汗,讓“動輒得咎”威力最大化。對所在單位“一把手”進行提醒談話,壓實整改任務,倒逼主體責任落地。督促基層黨組織開展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既幫助補課幹部認錯知錯改錯,也讓其他黨員幹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