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莊寨營造則例》為建設永泰服務

歷經近兩年的編寫,《永泰莊寨營造則例》即將出版。如下是該書的前言: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大大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就在於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莊寨是永泰人民長期以來在生產生活中凝結而成的智慧結晶,是維繫宗親血脈相承、文化相傳的物質載體,是引發永泰百姓鄉愁之所在,是激發永泰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元素。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本書分為六章,依次介紹由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和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委員會編制的《永泰莊寨保護修繕導則》,由永泰縣村保辦和永泰縣建築設計院編制的傳統建築元素的運用和現代工藝現代材料在傳統建築中運用的要點,以及永泰縣政府出臺的鼓勵農村民房流轉的指導性文件,和上樑、老木匠兩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案例。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永泰莊寨保護修繕導則》編制遵循著以下三方面的原則:一是“看圖說話”,注重應用。以修繕圖紙的繪製為重點,尊重工匠的閱讀習慣,採用手繪步驟分解圖、手繪三維圖等方式,輔以照片和口語化的說明文字等形式表達成果,確保信息傳達能夠簡潔明瞭、清晰無誤,讓第一線的修繕工匠看得懂、用得上,保證導則的指導意圖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貫徹,真正落到實處。二是深入鄉間,探尋匠藝。永泰縣是歷史悠久的建築之鄉,導則編制從尋訪工匠、深挖“永泰工”的傳統匠藝開始,彙集民間營造智慧。讓導則成為民間匠藝的忠實記錄者,努力引導在當下的修繕中復甦本土匠藝。三是攜匠修編,雙向互動。導則不是學術界對民間修繕高高在上、不顧實際的指揮,在編制過程中堅持對工匠的開放和互動。經過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和回訪,在與工匠平等的交流中,反覆打磨修繕技術的每個指導條文。這一過程中,向本土工匠普及文物修繕的原則和理念,實現學界與民間的良性互動。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永泰縣是福建省政府公佈的第一批“建築之鄉”,永泰縣的建築理應體現永泰傳統的地方的個性的特徵;但是很遺憾,目前與周邊縣市大同小異,“建築之鄉”徒有虛名。我們從永泰莊寨中提取許多精華元素,從觀賞、實用、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融入現代建築。只要格式化的使用,鋪天蓋地的推廣,一以貫之的執行,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再過五年十年,永泰的縣城、永泰的鄉村,就有與眾不同的能講永泰語言的建築集群。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溫鐵軍教授為永泰縣構築“十萬榕民下樟溪”的宏偉藍圖,而吸引市民下鄉,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農村民房使用權的流轉。縱觀全國,投資者和出租者的衝突屢見不鮮,毀約率居高不下。我們出臺農村民房使用權流轉的指導性文件,即可在投資者和出租者築一道防火牆。流轉不是單一的房子,還有與房子密不可分的附屬地,以及周邊稻田、果園、山林等。流轉了,原住民要搬離嗎?民俗活動要剝離嗎?指導意見從方方面面都有詳盡的表述。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文保建築的維修強調“五原”原則,其他一般的傳統建築的維修則無需如此認真;只有古韻效果尚在,其維修所需的材料、工藝、時限、過程等可不必苛求。所以,我們專門編制了現代材料現代技術在傳統建築的運用一章,用意是,既保傳統建築的古色古香,維護村莊的原有格調;又兼顧工作效率、控制成本的現代建築的需求,和消防、隔音、穩固、實用等現代人居住需求。我們還想探討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建設新莊寨。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本書第一章是由專家編制,十分的全面具體準確系統;其餘篇章則是我們大膽的嘗試。限於理論水平膚淺和世面見識窄小,還有調研淺嘗輒止,我們所出的成果十分粗陋,甚至有可能有失偏頗。誠懇的期盼學者專家和廣大工匠們,不吝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將收集吸納意見,修訂完善成果,推廣運用則例。讓則例為建設永泰服務,讓則例激發永泰人民文化自信。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永泰莊寨,老家的愛。

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永泰庄寨营造则例》为建设永泰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