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達250億元

11日在南京舉行的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智領全球發佈會上,由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發佈的《2017-2018年中國

機器人產業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年報》)顯示,隨著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2017年,中國機器人公司整體經營情況“水漲船高”,其中,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的淨利潤達到25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勢頭強勁。

《年報》顯示,2017年以來,中國機器人產業呈快速增長態勢,其中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全球領先。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預計超過13萬臺,約佔全球產量三分之一。

隨著核心零部件國產化不斷加快,中國正在湧現一批創新型機器人企業,部分技術也有所突破並實現產業化。例如,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出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擺線針輪減速器並投入生產。

而隨著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創新,服務機器人的智能化也在快速提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服務機器人行業;大疆、科沃斯等創業企業也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在專業領域,特種機器人龍頭企業加大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研發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特種無人機、水下機器人、搜救/排爆機器人等系列產品,並在一些領域形成優勢。

隨著機器人產業在全球的“普熱”,中國機器人企業的整體經營情況也“水漲船高”。據《年報》統計,2017年,70家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達4550.74億元,同比增長近36%,淨利潤總額達250億元。

從地域分佈來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滬深兩市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共70家,分佈在17個省市,尤以廣東、江蘇、浙江的機器人企業最多。

《年報》認為,當前,中國機器人發展仍存在不少短板。核心零部件亟待擺脫進口,關鍵技術有待實現新突破;自主品牌競爭力亟待提升,企業規模需要培育壯大;低端產能重複建設,產業結構和產業佈局亟需向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技術力量與產業相結合、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相融合尚需強化。

中國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達25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