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ATM生產商因監管問題遷往瑞士

比特幣ATM生產商因監管問題遷往瑞士

1月1日,有一篇博客文章稱,由於其他國家的監管問題,比特幣ATM製造商Lamassu已遷往瑞士。

Lamassu(現在名為Lamassu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已遷往瑞士的盧塞恩州,該公司希望能在一個監管規則界定明確、監管機構支持創新的地方發展。

Lamassu在博客文中透露,儘管該公司並未參與交易或存儲數字貨幣,但由於其比特幣終端生產商的身份,其開設賬戶的申請被15家銀行拒絕。此外,據稱該公司因在其網站上使用比特幣一詞而被支付處理器Stripe拒絕。

瑞士是有名的加密友好型國家,尤其是位於其國家中部的楚格州,更是因為專門的區塊鏈開發中心"加密谷"而聞名於世。去年12月,楚格州被評為歐洲科技發展最快的州。在所有歐洲城市中,楚格州在技術相關"聚會"活動的參與者人數上節節攀升、名列前茅,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7%。

作為一種監管套利的手段,加密貨幣領域的幾家大公司已遷往監管更合理的司法管轄區。今年5月,波蘭曾經的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BitBay決定暫停在該國的活動,因為銀行不再與該交易所合作。該交易所宣佈,將與馬耳他的一家新供應商進行合作,因為馬耳他的當地法律對加密行業比較友好。

去年6月下旬,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在馬耳他開設了一個銀行賬戶。他們稱自從該交易所首次披露將總部遷往馬耳他以來,這個新的銀行賬戶申請通過對該交易所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消息稱,Binance是在日本監管機構向該交易所發出警告之後採取這一措施的。

除了瑞士和馬耳他之外,其他國家,如百慕大、愛沙尼亞和列支敦士登,也在積極調整和制定立法,歡迎區塊鏈和加密項目。今年7月,百慕大提出了修訂《銀行法》的計劃,以便建立一種新的銀行類別,為當地的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組織提供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