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在我心裡,做手工和畫畫一樣,都屬於創作類,我把這兩個併為“藝術啟蒙”。

很多媽媽都抱怨“我家孩子玩不了坐著不動的項目,做手工、畫畫都是不愛動的孩子才喜歡做的事。”不可否認,有些孩子天生是運動型氣質,會有這方面的些許影響,但這影響不應該成為阻礙孩子安靜的藉口。

薛瑞萍在《教育教學問答》一書中說“<strong>愛吵愛鬧,意味著一個人的心門是閉塞的。他的眼裡只看見自己,他的耳朵只聽見自己。這樣的人,不容易從生活、書本中有所吸納和汲取。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大人的責任。”

所以,用坐得住的項目引導孩子可以逐漸靜下來,逐漸專注,是很有必要的。

思考下,想要孩子熱愛畫畫,應該做些什麼?買一堆各式各樣的繪畫材料往角落一堆,任其自生自滅?還是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會畫小鳥,你幫我畫”時,你立馬畫了一隻極其漂亮的鳥示範給孩子?

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怎樣正確地陪伴、引導孩子畫畫,正好果媽閱讀有一期主題閱讀讀“兒童美學”的書,<strong>《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生命合夥人》這兩本書,給了我太陽般的指引。想要深入瞭解如何陪伴孩子藝術繪畫的朋友,可自行網購這兩本書。

我在<strong>《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1》中深刻認識到了“陪伴孩子畫畫的5大誤區”,當孩子說“我不會畫,你幫我畫”時,媽媽千萬不要給孩子示範出一個“範畫”,畫得漂亮又整潔,而是給孩子畫一個她那個年齡能畫出來的形態。也就是說,孩子三歲,那你就畫3歲孩子能畫出來的給孩子看,孩子5歲你就畫5歲的孩子能畫出來的。

希希一開始非常不願意畫畫,總說不會畫,畫得不像。我就陪著她一起玩兒畫,先給她提供手指顏料讓她玩,她用手指抹在紙上一條線,我說“哦?這是哪隻小動物的尾巴嗎?”

她馬上進入自豪地聯想:“對啊對啊,這是小鳥的尾巴”,“那小鳥的眼睛在哪裡呀?”,她就會開心地往下畫。她畫一團亂亂的線,我鄭重地拿起來欣賞“哇,這是颳大風了吧?”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漸漸的,她不再關注自己畫得像不像,更多的是讓我猜她的畫裡是什麼。我會經常帶她去看各種美術展、藝術展,每次看著她安靜地站在作品面前時,我就在想,她回家會畫出什麼樣的畫作呢?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很多人害怕帶孩子去藝術館美術館,因為覺得自己不懂藝術也不知道怎麼引導,其實根本不必在意自己到底是否真正懂藝術作品。

就像<strong>《生命合夥人》裡寫的那樣:“逛美術館和去超市應該是一樣的活動。不拘泥於時間,就是抽空可以一起去做的一件事情,有充分的準備當然好,沒有準備,一時起意也行,半小時還是一整天,看心情,和孩子放鬆地去一個新的地方探個險,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僅此而已。

書中還提供了一些<strong>觀展時的思路:

  • 比如在畢加索的人像作品前,可以和孩子先互相看看彼此的臉。在觀看方式上,可以讓孩子以不同的距離去看一幅作品,比如從很近的距離看細節,然後後退,從遠處看整體,分享不同距離有什麼不同的發現。
  • 還可以從小的細節問題開始:你看到了幾種顏色?你怎麼描述這些顏色?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主題的作品?
  • 還有一個最好的可以和孩子交流作品的問題是:你注意到了什麼?

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每個人看的角摩、觀察的重點是不一樣的。

<strong>實在嫌棄自己不懂藝術,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藝術啟蒙,也不用立即又想到了報班,先自己存點貨,其實父母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最珍貴的付出其實是父母的時間,而不是興趣班學費。

<strong>孩子藝術啟蒙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 稍微讀讀藝術史,一起看看畫展或翻翻畫冊,哪怕看看藝術領域的公眾號也好。
  • 和孩子一起創作,他畫的比你好也沒關係,“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 玩玩藝術遊戲,在玩藝術遊戲的時候,父母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而非指導者。

<strong>我想要的繪畫啟蒙和音樂啟蒙一樣,不是她會多少美術技能,而是“喜歡畫,看得懂,能從自己的角度去欣賞”。從自己的經驗和角度研究藝術的意義,真的比畫畫本身重要的多。

手工其實和繪畫一樣,只是探究和發展小孩子創作力與想象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希希非常熱愛做手工,一張紙,剪剪貼貼畫上幾筆,拿給我“媽媽,這本是我做的畫冊,那本是我的日記本”。用超輕粘土各種揉捏搓,到最後可以作出比我這手殘黨強百倍的作品。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孩子熱愛手工的前提是,她有自己的審美,喜歡想象,喜歡創作,喜歡動手做。至於做得好不好看,那是附屬意義。孩子的審美、想象、創造力來源於日常的閱讀積累與生活閱歷。所以,想培養孩子的手工、繪畫、動手等等,這一切都離不開閱讀和生活中的點滴。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就不分享親子閱讀了,我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對親子閱讀有很深的認識和實踐,想交流親子閱讀的朋友可以以後和我私信交流。

她做的日記冊來源於她喜歡讀《我的日記系列》繪本,太陽面包來源於《太陽面包》這本繪本,願望井是在《奇先生妙小姐》裡讀到的,就會想要自己動手做一個。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陪孩子一起看各種各樣的繪本,一起玩假裝遊戲、編故事,盡最大努力保護她的“天真晚熟”,一起暢想著用梯子爬到月亮上去玩躲貓貓是多麼的刺激,而不是和孩子說“笨蛋,梯子那麼短,是不可能到月亮上的”。

<strong>關於想象力的繪本,推薦深見春夫的系列繪本(適合年齡6歲以下的小朋友)。

沒報任何課外班的她,卻培養出多才多藝的女兒

以上文字作者為果媽閱讀會員榮榮,明天將繼續連載“不報任何課外班,一樣做好英語啟蒙篇”,歡迎朋友們持續關注。

<strong>我是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