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後,榆林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四十年間演繹了亙古未有的歷史性變遷,譜寫出追求富裕,走向小康社會的壯麗詩篇。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農民住房的改變

改革開放前,村裡的人們的服裝顏色單一,黑、藍、灰一統天下,布料基本上是粗布製成,一般人家一年添一次新衣服都不太容易,平時還不捨得穿,要留在過年過節或出門才穿。家裡孩子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完,再給小的穿。就這樣,還有不少人穿著補丁的衣服。穿的鞋大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買現成的。如今服裝的色彩各種各樣。每個人的衣服都有很多套。再也看不到身上有補丁衣服的人了。人們很少有自己做鞋了,而是到商店去左挑右選自己喜歡的各式各樣的鞋。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上下班交通工具的改變

過去村裡人們的飲食很簡單,一年四季基本上以粗糧為主,過年過節才能吃上肉和麵食,冬天蔬菜少,白菜、蘿蔔、土豆是主要的副食品。要想買上好東西,還要憑票供應,限量購買。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蔬菜和肉,餃子都是家常便飯。以至現在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上了檔次,要吃綠色食品和粗茶淡飯,真可謂物質糧食極大豐富。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家電的改變

過去時好幾代人擠在一間房子裡,住東西屋、南北炕是最平常的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可憐的幾平方米。如今,很少看到幾代人擠在一個房子裡住了。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三十平方米。而且,居住的環境也比以前好得多。過去人家沒有幾件傢俱和家用電器。如今不但傢俱一應俱全,家用電器也應有盡有。曾經的奢侈品已變成了普通用品。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通訊工具的改變

過去人們出行,大多安步以當車。或者坐馬車驢車出行。騎自行車的人是特別受人羨慕的人。一個村裡有一臺機動車就不錯了。很少有公共的交通工具用。如今馬.驢車算是稀缺東西,自行車更是不值一提。每個村子裡光是摩托車就幾乎每家都有,擁有轎車的也不算什麼稀奇事。現在要出門,可供選擇的公共交通工具應有盡有。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廁所的改變

隨著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的農村,人們以窮為榮,以富為恥。有錢也不敢張揚,而現在萬元戶在農村已是貧困戶的代名詞。人人爭相比富。蓋房、買車、倒買賣,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過去農村由於保障少,所以養兒防老是普遍心態,現如今有了新型合作醫療和農村養老保險,農民才真正是老有所養了。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收割莊稼的改變

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總體奔小康。到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全體中國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個美好的藍圖,必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下實現。

人們常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現在我覺得還可以再增加一句:“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舒適的生活。”因為自從改革開放後,我們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揚場的改變

四十年前的榆林鎮,經濟基礎十分落後,工廠企業沒有,在農村每家每戶只有在年底時才能分到150~300元錢左右,人民生活非常的艱苦,大家住的都是低矮的平房。那時候,溫飽都是一大難題,每個家庭幾乎都吃不飽。冬天從沒有熱的時候,向來都是冷颼颼的。因為沒有衣服穿,所以要是到了颳風、下雪的時候,只能凍得直髮抖而毫無任何辦法;泥濘的小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了,很難拔出來;在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每個人去哪裡幾乎都是走路的。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村民文化生活的改變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綠了榆林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家鄉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榆林鎮經濟繁榮,人民富裕,面貌煥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自然村都遷到移民新村,人們都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原來坑坑窪窪的小路如今已是寬敞平坦的大路,汽車、電腦等也進了千家萬戶,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這一切都歸功於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誌點。

改革開放40週年 榆林鎮農村巨大變化

兒童玩耍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