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家是在線自由行服務平臺馬蜂窩,一家是關注互聯網行業的自媒體,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家近日卻因為“數據造假”一事扯上了關係還刷爆了新聞頭條。馬蜂窩被指網站的點評內容和數據涉嫌造假,瞬間登上風口浪尖。昨天,知微數據的一篇《馬蜂窩被爆“注水”,爆料傳播過程卻也有水軍……》用詳細數據證明,自媒體爆料文章在傳播過程中動用了“水軍”刷量。到底是“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的背後還有哪些更深層次的思考?

<strong>自媒體指馬蜂窩造假,傳播過程卻現水軍痕跡

眾所周知,今年馬蜂窩做了兩次很有特色的事件營銷。“世界盃洗腦廣告”和“用戶8萬元打車去希臘”都成功的拿到業內頭條位置,各種刷屏。然而這次被爆料數據造假新聞的影響力卻遠超過這兩次營銷,同時還有大量媒體跟進傳播和報道,可見這一事件的影響力之巨大,轟動效應之強烈。

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不過來自知微數據的文章卻顯示,這次自媒體文章的傳播並不像自然傳播,相反也出現了水軍的痕跡。第一,參與轉發馬蜂窩事件新聞的微博幾乎沒有任何引爆點,但卻獲得了大量傳播,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多出現在水軍轉發的情況下;第二,轉發趨勢從剛開始一路飆升,但隨後卻瞬間斷崖式下跌,這意味著有可能是“水軍”在集中轉發;第三,參與轉發的微博,其評論詞語高度相似,轉發用戶基本都沒有暱稱。如此“詭異”的傳播趨勢和過程雖然不能明確就是“水軍”,但卻頗有“水軍”特色並且耐人尋味。

<strong>網絡社會需道德規範,網絡暴力害人不淺

到底是馬蜂窩的數據“注水”了,還是被別有用心之人“注水”,相信看到這裡不少用戶已經對整個事件有了基本的判斷。如果從98年網絡門戶開始興起算,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也已經走過20個年頭。20年間,因為互聯網高度的虛擬性特徵,導致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同時,網絡暴力也像洪水猛獸一般,吞噬著網絡中的正能量,很多噴子和黑手通過各種可以留言的平臺,發洩著自己不滿的同時賺取一些額外收入,業內將此稱作“5毛黨”。

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其實,不少明星和知名企業都曾遭遇過網絡暴力。娜扎的微博就被網友攻陷,各種噴子與黑手肆無忌憚的留言與評論,娜扎本人因此產生了無盡的心理壓力。還有許多明星也都在微博被網友罵的狗血淋頭,對他們造成巨大的精神傷害。除了明星,一些行業內的翹楚企業也躲不開網絡暴力,比如百度被質疑賣假藥,阿里被質疑賣假貨,聯想被質疑不愛國等等。如今,馬蜂窩在旅遊行業剛剛展露出巨頭的氣質與頭角,也被網絡暴力。企業歡迎具有真實意義的評論和批評,但沒有根據的質疑只會讓互聯網世界和大眾更加混亂。

<strong>請勿過分依賴數據,親自體驗感受最真

因為商業競爭的需要和網絡暴力的出現,使得網上的內容和數據往往變幻莫測撲朔迷離,這時候就不能過分的依賴所謂的數據。要知道,大數據都是需要建立在龐大的真實樣本量之上的,根據龐大樣本提取數據規則,找出數據規律,從而才能形成真實可靠的大數據。一旦當中有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那麼數據本身就不再可靠。而通常擁有大數據的一定是像BAT這樣級別的公司。

注水還是被注水,馬蜂窩事件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以其實像這次馬蜂窩到底是否“注水”,用戶可以自己登陸去看看,親自體驗與感受一下就知道真偽與好壞。【城宇互聯】的朋友中不少人在出行前都會先上馬蜂窩看攻略,瞭解一下目的地的相關訊息,進而做出適合自己的出行選擇。可以說,馬蜂窩已經成為旅遊用戶的第一選擇。用戶可以在閱讀攻略時多一分思考,在與蜂蜜們交流互動時多查一些相關資料,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出現問題。

<strong>透過現象看本質,呼籲良性的商業競爭

馬蜂窩這次事件表面上看是對馬蜂窩數據的質疑,但其實牽扯出許多與馬蜂窩有關的企業和投資機構,之所以發酵到不能自已,傳播與跟進速度如此之快,與在線酒旅行業萬億級的市場不無關係。面對巨大的蛋糕自然誰都不想放手,誰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所以,網上的內容真假難辨,需要用戶自己加強辨別意識,做出正確的判斷。投資人則應該擦亮雙眼,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判斷,多透過現象看清楚事件本質。良性的商業競爭可以促進行業與社會進步,但不應建立在失實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呼籲多一些理智而良性的商業競爭,少一些瘋狂而虛假的不擇手段。

<strong>------------------------------------

<strong>【城宇】自媒體:泛科技知名自媒體

<strong>點評互聯網、手機、智能硬電等

<strong>入駐全網20多家媒體,總閱讀過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