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經濟改革重大推手

赖小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经济改革重大推手

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

和訊銀行消息 10月27日,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在 “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在這一輪的經濟形勢下,加大市場化的債轉股的力度是當前恰逢其時的,但是選擇對象要嚴格。選擇債轉股,市場方面要採取產業重組併購基金,通過基金化的方式來解決債轉股。管理的市場化,做法的多元化,業務的基金化,人才的專業化,運作的規範化,按照這麼一種方式加大債轉股,特別是加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主渠道作用。

以下為發言實錄:

賴小民:今天我想站在企業講一個具體的問題,講一個主題“供給側新形勢下實施市場化債轉股中國資產管理公司大有可為”。

債轉股最近國務院發了文件,大家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這個事,這個不是個新的事,17年前我們就在做了,過去債轉股是中國的一大創造,也是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過高,企業困難財務壓力很大,特別是現代企業的制度當中沒有建立所實施的一項重要政策。17年前當時朱熔基總理在的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亞太地區發生了一場重大的金融危機,以泰國泰銖貶值引發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那場危機重創了亞太金融出席,使得亞洲金融次序遭到了破壞,香港、臺灣、新加坡、南海四小龍在這場危機當中銷聲匿跡,後來我們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五大金磚國家,現在叫新興市場國家,這場危機引發中國政府的思考,組建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對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總理決心很大,給自己買了副棺材放在那裡,背水一戰,三年脫不了困將謝罪天下,決心非常大。

我當時親自參與見證了這場大型改革歷程,國有企業當時銀行的不良貸款居高不下,23.5%平均,全部是虧損,而且國有企業不要說本金,連利息都還不了,借了大量的銀行借款,造成了國務院在改革的時候,在剝離不良資產的同時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方式,叫債轉股。企業銀行是債權人變成了股東了,企業還不了錢,所以當時的債轉股實施政策性的債轉股,17年前我看了一下數據,當時是4050億債轉股,當時以華融信達為主實施債轉股,對601戶企業最後實施了580戶企業,實施了4000多億債轉股。那個債轉股是政策性的,政府買單,政府主導銀行作為股東,我們資產管理公司作為最大的市場實施正經債轉股的主體唯一的一家。應該是當初的債轉股政策的三大落地,第一解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過高,回收更多的盤活資產;第二降低企業過高的負債,幫助企業解決緩解財務困難;第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現在大家來看看現代企業制度都很完善了,那個時候17年前、20年前沒有什麼信貸企業制度的,當時實施債轉股的目的就是三大目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實施債轉股幫助企業建立先進企業制度,現在回過頭來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上一輪的債轉股政策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幫助國有商業銀行解決了財務負擔,不良貸款比例過高,企業負擔過重,以及大部分國有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三大目標現在回過頭來評價基本上完全實現了,我們現在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最低的時候1.1%左右,現在也就是1.75%,現在算比較高了,我們25%降到1.75%,過去比他們虧損,現在所有的銀行都是盈利,兩大盈利,一個是共產黨長子國有企業一萬多億,國有銀行一萬多億,資本充足率也大幅度提升,資本充足率都在13%以上,遠高於北京的巴塞爾監管協議規定。

特別是國有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改革,包括實施政策性債轉股幫助企業剝離,使得企業煥發青春,成為市場的主體,成為國家利稅大戶的主要來源,成為共和國的長子。資產管理公司以中國華融為代表,信達、東方、長城我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共同發力,共同運作,在支持國有銀行的改革發展、支持國有企業的脫困,特別是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起了一個安全網和穩定劑的作用,也為今天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提供了有利的嘗試。時過17年中央再次實施債轉股政策,這一輪債轉股跟上一輪債轉股最大的區別這一次由過去,上一輪是政策性,純粹國家買單,國家點菜資產管理公司去運作,這一次強調突出兩點:第一市場化,第二法治化。

這一輪債轉股有幾個方面的意義,我們充分認識這一輪的債轉股,現實意義去槓桿是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中心任務之一,面對這一次新一輪的企業槓桿率過高、負債規模增長過快、負債負擔不斷增加的現狀,去槓桿成為今年五大任務,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版五大任務之一。債轉股一是實施債轉股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引領經濟適應新常態、尋找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實現新發展的重大舉措。

第二是推進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經濟提高綜合競爭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有積極的作用,國有企業在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過程當中,總額不斷地擴大,少數企業經歷了一定的金融風險,出現了暫時的金融性的困難,有些是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像鋼鐵、水泥去年出現了行業性虧損。實施市場化的債轉股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負債和財務成本,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優化融資結構,對推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升級轉型,重回良性發展道路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三,實施市場化債轉股,是支持金融發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韌性的重要舉措。

具有多年的改革,我們的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相關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更加完善,市場化程度更加高,盈利水平有了實質性變化,完全有能力通過市場化的債轉股來支持銀行的發債和支持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的國有企業降低財務風險,改善流動性的危機,有效地防範系統性的風險,意義不言而喻。

這一輪的債轉股市場化、法治化的特徵主要地出現在哪些方面呢?這一輪的債轉股我的一個感覺是在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跟17年前大不一樣,而且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已經成為我們經濟新一輪改革的一個軸心,一個核心,也是一個重大的推手。在這個形勢下實施債轉股,毫無疑問意義重大,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剛才兩位專家做了很多的闡述,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總的感覺,當前的經濟形勢用四句話來描述,一句話喜有交集,喜大於憂。第二句話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第三句話商機與風險同在,商機大於風險,風險可控。第四句話,中國未來經濟將會繼續保持中高速的增長,我對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

當前經濟形勢很複雜,我說喜憂交集,喜在經濟總量保持全球第二,我們今年有望超過70萬億,事實上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個我們經濟對世界的貢獻率這幾年在25%以上。第三我們經濟結構發生了調整,我們過去投資、出口、消費三架馬車一直是投資過熱、出口偏旺、消費偏冷,這幾年出口幾乎是負增長,沒有多大貢獻率,投資在減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的消費首次去年實現了56%以上,半壁江山是靠消費在拉動經濟的增長,可以說叫了30多年經濟結構調整,這兩年我們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投資適度增長,出口穩步增長,大部分靠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這就是個良好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像美國這種相當好的經濟結構,基本上70%、80%靠消費在拉動,中國還是個過程,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是喜的方面。再一個我們就業每年一千萬以上,社會穩定,中國的政局比較穩定,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採取了很多新風新政,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這些都是喜的,都是我們主要的喜大於憂。

憂在哪兒?剛才他們講了,國內憂要特別關注,我作為一個企業這樣一個市場經濟主體,當前憂在一個現狀叫“一增一加一減一窄一冒泡”,一增,不良貸款增加,現在餘額2.04萬億,歷史上最高,不良率剛剛發佈的商業銀行不良率1.75%,不良率我在銀監會工作了六七年,過去我們的不良貸款比例餘額是霜降,現在比例餘額是雙升,這個就反映了經濟的現象,銀行是個晴雨表,不良貸款的增加這是實體經濟困難,融資貴、融資斷檔、融資沒有擔保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這是一增。

還有一個數字,我們的關注率貸款,銀監會公佈的數字3.3萬億,還有一個數字企業應收賬款11萬億,過去叫三角債,我們搞企業的都知道。這三組數據都在增加就引起我們高度關注,這是我們金融系統三大數據必須關注的,兩萬多億的不良,3.4萬億的關注率,11萬億的企業應收賬款三角債,這個我們要高度關注,這是中央反覆要求金融系統要保持系統性的守住風險底線,不發生系統性的危機。一增一降GDP在下降,我們從高速度降到6.7%,我們儘管在降,仍然是全球最高的,最新的數據銀監會公佈的我們銀行去年的利潤增長9.23%,銀行是管錢的,2011年銀行利率增長39.3%,將近40%,從2011年到現在2015年的2.3%。從利率增長將近40%跌到了2.3%,這個斷崖式下跌,銀行都感覺到賺錢的困難,更何況我們很多企業是用錢的,更加感覺到賺錢的更加困難,這個盈利在下降。

再一個鋼鐵行業、煤炭去年是虧損,今年做的好的現象,供給側改革還是有效果的,鋼鐵行業我看一個數1—8月份盈利215億,鋼鐵煤炭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完成了80%,這個都是好的,但是我們仍然要關注它的增幅,盈利的增幅在下降,所以這些一增一降。

一減資金成本在減,融資難、融資貴,過去都在12%—13%左右,我們現在兩塊錢的貨幣拉動了GDP增長1.7%左右,我們整個貨幣供應量流動性159萬億,大致160萬億,但是錢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用到實體經濟。從總量來看,人民銀行實施的貨幣政策是非常正確的,效果也很明顯,但是關鍵在結構方面,如何引導信貸資金有效地投到實體經濟是我們當前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讓更多的實體經濟享受到銀行信貸資金這個活水源頭,這是當前我們信貸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一窄,銀行貸款越來越窄,現在1—3個點,現在存款利率放開、貸款利率放開以後,銀行賺錢越來越困難,收息空間越來越窄。我中國華融去年是170億的淨利潤,增長30.3%,今年上半年我仍然實現了128.5億的淨利潤,保持了30.2%的增長,整個在全國金融系統我算最高的,整個銀行是2.83%。即使這樣,我仍然感覺到盈利能力在下降,在收窄,賺錢越來越困難,所以提醒大家不管是銀行,在座的各位企業家,一定要關注當前的形勢,我們賺錢的空間越來越窄,所以賺錢越來越困難。

再一個一冒泡,風險在冒泡,各種問題在積聚,各種矛盾也在積聚,一增一減一窄一冒泡,這個表現憂,喜大於憂,大家對房地產泡沫、金融風險可以告訴大家,我相信中國不會發生大的金融風險和危機。房地產也不會出現泡沫。

我們在這一輪的經濟形勢下,供給側改革出現好的形勢下,加大市場化的債轉股的力度,我覺得是當前恰逢其時,但選擇對象要嚴格,選擇債轉股,我曾經給有關方面建議,上一輪四千多萬,這一輪大概要一萬億以上,只有到了一定的規模才能解決一定的問題,市場方面要採取產業重組併購基金,通過基金化的方式來解決債轉股,管理的市場化,這個做法的多元化,業務的基金化,人才的專業化,運作的規範化,按照這麼一種方式加大債轉股,特別是加大資產管理公司的主渠道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