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老師未被採納的二O一七年政協提案

關於基因編輯農作物安全監管問題的提案

案 由:關於基因編輯農作物安全監管問題的提案

提 案 人:崔永元

摘要:農作物基因編輯技術能夠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農作物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和加入等,目前基因編輯技術還處於監管盲區,建議這個監管空白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尊重公眾知情權,制定出基因編輯農作物技術使用、消費食用的嚴格規範,建議和轉基因技術進行同等嚴格的程序監管。

問題:

一 基因編輯農作物技術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

比如,美國孟山都公司已經獲得一項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許可,用於新作物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商業開發。孟山都發言人明確表態:孟山都將以基因編輯、位點特異性基因整合以及染色體編輯等現代農業科技為主要研究方向,按單基因敲除、單基因編輯、多基因編輯順序開展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研發工作。

二、農業部明確表示會使用基因編輯技術。

2017年1月25日,由農業部印發的《“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中提到:“構建轉基因技術、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組編輯等新興的技術方法與常規技術組裝集成的高效精準分子育種技術體系”。

顯而易見,“GEO”(基因編輯)替代“GMO”(轉基因),準備上路了。農業部在發展規劃中用頓號,頓號表示並列,細節處用心良苦,明確表明基因編輯不屬於轉基因作物範疇,但相應監管並未提及。

三、我國目前還沒有基因編輯農作物這類新技術的使用規範、產品風險評估機制等相關法規。

建議:

轉基因因為轉入外源基因,對原有基因的干擾在所難免,就像一個有序排列的隊伍,突然來了幾個插隊的人,勢必破壞和影響原有隊列的狀態,具有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風險,所以必須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使用。沒有監管安全的轉基因產品,沒有談論產品安全的資格。

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實質等同”,都是一種基因改造技術。只需幾天時間,一個熟練的分子生物學家就能構建一個突變工具,用於編輯農作物的任何基因,DNA的剪切一旦發生,農作物性狀突變隨之發生。任何形式的基因修飾都應該屬於基因改造的技術範疇,無論如何精準,都有可能造成意外的、不可控的突變,對人類健康或環境構成威脅。

現在,農業部強烈推廣的轉基因,公眾一直在質疑,農業部一直在否認。不過,農業部否認的,最後都被一一證實,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總之,基因編輯農作物的技術,監管好了,利用得當可以利國利民,濫用則可能重蹈轉基因濫種的覆轍。

基因編輯農作物可以不劃入轉基因農作物,但絕對不能打個擦邊球,稀裡糊塗走上餐桌。

我建議,在用包括基因編輯在內的各種新方法對農作物進行基因改造時,鑑於風險還未被明確評估,必須確保消費者對最終農產品享有充分知情權,必須對新技術採取和轉基因農作物同等嚴格程度的監管。​​​

崔永元老師未被採納的二O一七年政協提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