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看過《阿凡達》的觀眾對於阿凡達的劇情大概都有些印象。阿凡達雖然是科幻片,但是故事發生的場景卻是在一個遙遠的部落,是關於部落面臨外族入侵而戰鬥的故事。但是,我們也有一部很優秀的電影,它講述的是臺灣的土著在面臨日寇侵佔時為維護民族尊嚴而戰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根據臺灣霧社事件事實改編的,它就是《賽德克·巴萊》。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臺灣原住民史詩鉅作,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執導,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跨國動員兩萬人拍攝。電影在臺灣上映將分為《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兩部分。

影片講述的是1930年,臺灣在日本侵佔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眾反抗日本政府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賽德克·巴萊》劇照

霧社應該是被日軍殖民統治之後的名字,這裡生活著十二個部落,他們之間有著歃血之盟,但又彼此獨立。他們把真正的男子漢稱為賽德克·巴萊,就算輸了身體,也一定要贏得靈魂。他們相信,只有真正的賽德克·巴萊才有資格踏上彩虹橋,得到祖靈的接納。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賽德克·巴萊》劇照

《賽德克·巴萊》的主角是住在馬那坡的莫那魯道,他15歲就開始出草,深深地信仰他們的部落圖騰,並用他的勇敢、智慧帶領族人,共同捍衛他們的家園。雖然抗日最後失敗了,但是賽德克·巴萊的這種精神卻始終留在人們的心裡,就連日軍高級將領都為之敬佩。

《賽德克·巴萊》和《阿凡達》的相同之處,其實之前也有網友統計過,兩部電影裡都是部落對抗外族的戰爭,都展現了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當然,阿凡達是虛擬的),他們都喜歡光腳走路,在崎嶇的山路上如履平地,部落裡的人打獵為生,都是良好的弓箭手,有不同的部落之間的矛盾和合作,有部落的圖騰,擅長游泳、對抗外敵,等等。作為兩個講述部落的故事,故事裡都有成人禮,賽德克的成人禮是要砍下敵人的頭顱,而阿凡達的成人禮則是要馴服飛龍。當然,真實的往往聽起來比較血腥,而阿凡達的故事則顯得浪漫得多。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賽德克·巴萊》劇照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阿凡達》劇照

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賽德克·巴萊》是真實故事改編,《阿凡達》是經過3D和故事化提取的虛擬故事,也少了很多幹擾故事主題的元素。如果不是《阿凡達》上映在前,我真懷疑他們就是拿《賽德克·巴萊》的故事改編的,不過同樣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畢竟歷史早就存在那裡了。

《賽德克·巴萊》還引發了人們對於野蠻和文明的爭議。劇中有一句很有血性的話:“如果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人的驕傲。”這句話非常有血性,表達了賽德克維護民族自尊的決心。這句話其實也是狠狠地扇了那些自以為高高在上擁有物質文明,卻隨意踐踏他人尊嚴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文明是什麼?文明是人類在不斷髮展進化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它是集體勞動和個人創造成果的一種集中體現,並不是某個人所擁有的,誰要是拿擁有它在別人面前耀武揚威,也必然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何況,就算是野蠻人,他們也有他們獨特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他們理應受到尊重。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相對來說,電影《賽德克·巴萊》是有一些刪減,但我感覺有些邏輯更好一些。但也有一些鏡頭感覺不應該刪去,尤其是影片最後刪去了對莫那魯道頭目的交代,只留下一個男孩登上山頂的一幕,這樣的理解就只是在展示回望當地的自然環境了。

有些網友對《賽德克·巴萊》裡面的語言可能感到陌生,其實這是很正常的,這些賽德克·巴萊的部落就是我們今天統稱的高山族,高山族下面又有幾十個部族,有其獨特的方言也是很正常的。而賽德克·巴萊的後裔筆者也有幸見過。之前在廣州有個禺山部落,那裡就曾請臺灣當地的土著前來負責營地活動的團隊建設,其中一位還是當地部族的酋長,有一個活動中更是聯合了廣州當地的臺灣同胞表演了賽德克·巴萊的舞蹈,包括電影中的竹簧琴在現場也聽過,所以看電影時還是比較有感觸的。不過這位酋長後來帶他們部落的人去了南沙郵輪小鎮。這是後話。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2018廣州首屆臺灣少數民族文化節照片

高分電影推薦,臺灣少數民族部落對抗日軍

圖中左一為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酋長金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