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

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

從前有一位菩薩示現為獼猴,不但孔武有力勝過所有的獼猴,聰明智慧也超過人類,而且心懷慈悲,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眾生。

這隻獼猴住在深山裡。有一天牠爬到樹上採取野果,遠遠地看見有人墜落山谷底,好幾天都在那裡悲痛哀號乞求:「救命啊!」

獼猴聽到那個人的哀號聲,難過地流下眼淚,心裡想:我立下誓願要成就佛道,不就是為了拯救苦難的眾生嗎?今天如果不把這個人救出來,他肯定會窮盡力氣而死掉!我應該想辦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來。

於是獼猴進入了山谷底,揹著那個人,然後抓住崖壁上的雜草慢慢地往上爬。

獼猴爬上去之後,就把那個人放在平地上,並且指示出去的道路,告訴他說:「回到你住的地方去,千萬不要作壞事。」

獼猴因為費盡力氣來救人脫困,所以非常疲憊地躺在地上休息。

那個人心裡想:當初我被困在山谷時,差點餓死,現在如果沒吃東西也會餓死,這樣和困在山谷底有什麼差別呢?

於是心中起了惡念:我應該把這隻獼猴殺來吃,來救濟自己的性命,也沒什麼不可以啊!

於是他拿了一塊石頭,猛力地搥打獼猴的頭部;獼猴立刻頭破血流,地上都染紅了鮮血。

獼猴受到突然而來的攻擊,驚嚇地從地上站了起來,就跌靠在一棵大樹旁,心裡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同情他懷有惡念。

獼猴心裡想:這個人不是我所能度化的,希望他未來世能經常值遇諸佛,信受奉行諸佛的教化而得度,生生世世不要再像這樣心懷惡念。

那隻獼猴就是因地的釋迦牟尼佛,受困山谷裡的人就是提婆達多。

這是《六度集經》裡的記載。

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

<strong>什麼是忍辱?

<strong>忍就是接受;當一個人能接受時,他就能安忍。

為什麼用辱這個字呢?

因為忍受恥辱是世間人最難以忍受的,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就用忍辱兩個字。

忍辱波羅蜜中第一個是生忍,什麼是生忍?

生就是眾生,

<strong>生忍是說對於眾生不好的行為,或不合理的對待都要能安忍。

就像故事中的獼猴,對於忘恩負義的人,仍然心懷慈忍,希望他未來能值遇諸佛而得度。

又譬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委屈,或者說自己已經盡心盡力在作事,可是還被人家嫌東嫌西的,這些都要安忍。

<strong>所謂歷事煉心,境界來了,把它當作是自己的功課,當作是逆增上緣,歷緣對境來修除自己的性障。

<strong>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

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

<strong>《景德傳燈錄》卷3達摩大師說:

【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景德傳燈錄》卷3)

諸佛無上的勝妙法道,必須經歷久遠時間的努力勤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難以實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就想要獲得真正的大法。

這是達摩大師對二祖慧可所說的話。

當時達摩大師在嵩山少林寺每天面壁而坐,二祖慧可前來求法,外面下起了大雪,慧可還是不肯走,就一直站在外面。

達摩大師就問:「你久久站立在大雪中,到底想要求什麼呢?」

慧可含著眼淚說:【希望和尚慈悲,打開甘露門廣度眾生。」

達摩大師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達摩大師說完這句話,又轉身過去繼續面壁而坐。

慧可聽了大師的教誨,想想有道理,必須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才能成就大事;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心志,二話不說拿起刀子,就把左手臂砍掉了。

達摩大師就開示說:「諸佛最初求道,都是為法忘軀,為了正法可以捨棄身命。你現在把手臂砍掉了,求亦可在。」

必須這樣堅定心志,才能求得真正的大法。

這是中國禪宗史上有名的立雪斷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不到象菩薩那樣的忍辱,但可以做到謙讓耐心、忍讓不計較,這樣能讓我們遠離更大的無謂的傷害。

<strong>世間有多少事,是因為忍不下一口氣,而惹來更大的禍害?

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六度自我管理,助你解脫煩惱,邁向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