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冬日陽光灑落在鄉村,村莊溫暖寧謐,清泉偶在山間洩下,泉水與石頭碰撞,凌空跳躍的水珠輕輕落在青蔥植被上,綠葉“腦袋”輕搖,點點水花在陽光下映照出霓虹——山間趣景無處不在。

這樣美麗的畫卷,就位於梧州西北部的蒙山縣,曾稱永安州,至今有2000多年曆史,森林覆蓋率達77.6%,是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之一,被譽為華南地區的天然氧吧,也是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之一,還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等名人的故鄉。

近年來,蒙山縣堅持“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的發展戰略,發揮“好山好水好空氣”的資源,在旅遊、農業、城鎮、扶貧等方面,抒寫出了新篇章,有力地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據預計,今年蒙山縣GDP同比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同比增長5%,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3%,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5%;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3%。

<strong>好山好水打造特色旅遊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蒙山縣城的長壽橋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蒙山縣城夜色

得益於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和歷史人文的深厚滋養,蒙山縣九個鄉鎮裡,山水田園趣景星羅棋佈,淳樸民風俯拾皆是,形成一筆豐厚的旅遊產業發展資源。

近年來,蒙山縣堅持“特色旅遊”發展理念,培育開發旅遊項目,以“新派武俠風,醉美蒙山情”為主題,通過深挖瑤鄉民族文化、梁羽生武俠文化、太平天國曆史文化以及中國長壽之鄉等獨特資源,著力打造瑤族文化、歷史文化之旅、武俠文化之旅等旅遊品牌。

利用天然的生態資源以及梧州“獨二”的兩個瑤族鄉,以長坪“水韻瑤寨”和夏宜“醉美瑤鄉”為載體,極力打造民族風特色旅遊項目,大力發展民族特色遊。

歷經歲月洗禮和時間沉澱的景觀、人文最是無價。尊崇自然的旅遊開發模式,使得蒙山縣3個4A國家級旅遊景區、8個3A國家級旅遊景區以及一個五星級鄉村旅遊區、一個四星級鄉村旅遊區、兩個五星級農家樂最大限度保留著大自然的瑰麗創造。去年,蒙山縣再新增一家四星級旅遊飯店、兩家三星級旅遊飯店,全縣旅遊接待水平全面升級,順利融入“大桂林”旅遊圈,也成功將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榮譽收入囊中,吸引了大量遊客來蒙山旅遊。

據預計,今年遊客接待量同比增長26.82%,旅遊總消費同比增長37.96%。

<strong>“綠色佈局”推動三產融合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新圩鎮古定村金秋美景

當發展目光聚焦全域旅遊,一子落,滿盤活。全域旅遊如同一張大網,網羅起各行業各領域資源,蒙山縣以旅遊資源佈局生態產業,編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網絡,推動形成了綠色農業、優勢工業、特色旅遊融合發展的格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蒙山依託好山好水,重點培育靈芝、百香果、黑土豬、娃娃魚等特色種養,創建一批鄉村生態休閒養生基地,推動生態種養體驗、綠色產品品嚐及加工等與鄉村自然風光、鄉村生活體驗、趣味文娛節目融合,休閒農業正蓬勃發展。現在,全縣成功創建1個自治區級、3個縣級、2個鄉級農業示範區,其中“東鄉桔園”獲評自治區四星級農業示範區。

發揮桑蠶傳統產業優勢,以絲綢園區為基礎,蒙山縣去年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廣西繭絲綢特色工業小鎮”,通過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為槓桿,撬動社會資源聚力打造集絲綢工業旅遊、絲綢文化體驗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小鎮。目前,該小鎮列入全市特色小鎮培育目錄,並獲上級啟動建設資金。

<strong>“品質城鎮”建設穩步推進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蒙山縣天書峽谷風景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蒙山武俠風

現在,蒙山縣產業融合發展大網越織越寬、越織越密。“綠水青山由人民共有,金山銀山歸人民共享”的發展原則始終注入每一根發展脈絡、觸及每一個發展末梢,從細微處充實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去年以來,蒙山縣深入實施“品質城鎮”三年提升工程,今年,統籌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年活動6類51個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2.5億元。湄江街道路整修工程、東環路工程先後竣工;完成湄江河北段洲頭橋至淺水灣段綠道及溼地公園入口服務設施建設,溼地公園初見成效;生態溪谷已基本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美化、亮化工程,天然氣管網建設等項目有序推進;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品質城鎮”三年提升工程如同一支畫筆,一筆一劃細細勾勒出城鄉發展新容貌。

一年接著一年幹,蒙山縣有了新模樣:縣城佈局規整有致、潔淨閒雅,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不斷完善,湄江一河兩岸景觀佈局更加豐富,長壽文化特色街、歷史文化園等文化旅遊項目全面竣工,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7.6%……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發展格局已然成形。

<strong>旅遊扶貧路子越走越寬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瑤鄉村民交流織錦經驗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遊客體驗餈粑製作

蒙山有“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廣西園林城市”、“森林縣城”等多張名片,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為使綠水青山變成百姓脫貧的“金鑰匙”,近年來,蒙山縣以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為契機,實施“三大旅遊扶貧”模式,引導貧困戶參與旅遊產業開發,以旅遊促扶貧。

“農業旅遊+扶貧”模式。蒙山縣利用當地生態資源,如有機蔬菜、富硒米、無核黃皮果、阿養木瓜、洪聯有機柿子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創建“旅行社+遊客+基地”旅遊模式,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周邊425戶農戶發展農家民宿、葡萄自摘、烏梅自摘等產業,每戶間接或直接帶動3-5戶貧困戶就業創業,實現人均增收1350元。

“文化旅遊+扶貧”模式。蒙山縣利用武俠文化、太平天國曆史文化、瑤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梁羽生公園、永安王城、水韻瑤寨等一系列景點,優先招聘貧困戶到景區工作。據初步統計,每年文化旅遊接待遊客120多萬人,帶動周邊2286戶農戶就業增收,貧困戶每月可增收600多元。

“工業旅遊+扶貧”模式。蒙山縣將工業旅遊與扶貧相互融合促進,打造以程村旅遊示範點和枕水人家真絲體驗館為基地,為遊客提供“種桑養蠶、絲綢製作、真絲旅購”的特色旅遊體驗線路,每年吸引50萬遊客,產生經濟效益約550萬元,帶動400多戶貧困戶就業,年收入增加1200多元。

醉美蒙山 人間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