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古龍和金庸,大家經常都把他兩進行對比,往往也是兩派書迷各執一詞,但談到書的改編劇時,大家往往都一致認為古龍的書拍成的電視劇都一般,比不上金庸的。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如果你眼光高一點,往往會認為所有武俠劇都不如原著。不過金庸小說的改編劇,即使神不似,起碼有不少做到了形似,可近年來古龍小說的改編劇,基本成了爛劇大全。如果你要找像點樣子的古龍劇,甚至要追溯到梁朝偉和吳岱融版的《絕代雙驕》。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跟古龍小說的風格有關。金庸小說要拍成電視劇,往往因為其宏大架構、超長篇幅和紛繁人物,必須要做減法。人物方面,桃谷六仙變成桃谷四仙算是經典段子。情節上更是要刪減,不然幾十集的容量根本拍不完。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但古龍呢?他的作品大概分為四個階段,區別明顯。早期作品多半是模仿之作,而且模仿對象還是臥龍生和諸葛青雲之流,加上古龍任性,許多作品爛尾,實在不值一提。中期作品仍是模仿金庸式的宏大江湖,格局比前期作品強得多。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如《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大旗英雄傳》等,客觀來說,這段時期的作品從文學性上來說比不上此後,但卻是古龍作品最適合改變的,因為江湖格局宏大,兼具情節奇詭。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之後,古龍以《風雲第一刀》的“小李飛刀”開創了自己的時代,《歡樂英雄》、《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等經典作品紛紛湧現。後期的古龍作品,風格延續過往,只是水準有所下降,當以《三少爺的劍》和《白玉老虎》為轉折點。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但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古龍獨創的散文詩體和短句風格。這種特質會帶來相當的閱讀快感,卻很難在電視劇上完美呈現。同時,小江湖、少人物的格局,也使得這些作品很難在電視劇裡鋪陳。說白了,越是古龍的好作品,越不適合拍電視劇。

為什麼古龍的武俠書,沒有金庸流傳廣,拍成電視劇後反響都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