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播種育苗的容器如何選擇?基質的製備方法,萌芽後的管理分享

近年來,全國各地從國外引進種子日趨增多,因而相應的育苗技術急需提高。播種育苗的研究對象為一二年生花卉,也適合大多數播種育苗的盆栽花卉。播種是一二年生花卉(包括可以播種育苗的盆栽花卉)生產上的最佳育苗方式。

苗木播種育苗的容器如何選擇?基質的製備方法,萌芽後的管理分享

播種育苗的基質

用於播種育苗的基質必須輕質、疏鬆、衛生、理化性狀穩定。 pH值為5.5至6.5,EC值為0.65至0.75。

播種育苗基質的製備目前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下面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

改良傳統播種育苗土壤的製備。本方法適合種子價格較低的花卉育苗或較初級的苗圃應用。園土經陽光暴曬消毒後,先打碎併除去雜物。然後用孔徑0.8釐米至1釐米的篩子過篩,分出粗粒和細粒備用。用以上細粒土和龍糠灰按3比1的比例配成播種土。用硫酸亞鐵或石灰將pH值調節至5.5至6.5。

苗木播種育苗的容器如何選擇?基質的製備方法,萌芽後的管理分享

第二種方法:

採用專業生產的基質製備。本方法雖然成本略高,但輕質、疏鬆、衛生,且理化性狀穩定,適合種子價格較高的花卉和規模較大的苗圃。用經過消毒的泥炭土和粗粒珍珠岩按8比2的比例配成播種基質。用硫酸亞鐵或石灰將pH值調節至5.5至6.5。

播種育苗的基質必須經過消毒。可採用化學藥劑消毒的方法:每立方基質可用40%的福爾馬林400毫升至500毫升的稀釋液均勻澆灌後密封 24小時,然後讓其揮發10天至14天便可使用。

播種育苗的容器

花卉育苗必須採用容器育苗,並在主要環境條件便於控制的場所進行。不能在包括大田在內的一切無控制能力的條件下育苗。播種育苗的容器必須輕便、不易變形、易於清洗、規格正確。目前市場上已有多種規格的容器可供選用。筆者建議採用規格為600mm×240mm×60mm的容器。重複使用的容器必須經過清洗、消毒。

播種季節及溫度

播種季節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大多數種類的種子發芽溫度為18℃至22℃。南方的播種季節限制較少。江、浙一帶,四季分明的地區以春季和秋季為宜。北方地區宜春季播種。溫室等保護地,只要能將溫度調節適宜便可全年播種。

苗木播種育苗的容器如何選擇?基質的製備方法,萌芽後的管理分享

播種

播種基質或播種土的裝填用於播種育苗的基質或播種土必須經測試符合播種基質(土壤)的要求。在洗乾淨的容器內,做好排水孔的墊塞材料,先裝入粗粒土以便排水。粗粒土的厚度約1.5釐米。在粗粒土上加入製備好的播種土或播種基質。對細小粒種子的花卉,最上面約1釐米左右可用0.3釐米至0.8釐米孔徑的篩子過篩填入。播種基質的厚度為3.5釐米。播種土或基質裝完後,必須刮平,並確保基質表面至容器口有2釐米至3釐米的餘地。

播種操作 由種子公司專業生產的種子一般不需要處理便可直接播種。播種必須均勻,播種密度適當,覆土厚度必須小於種子直徑的1倍到2倍。

細小粒種子一般不宜覆土。有些種類的種子發芽過程中需要光照,播種後不宜覆土或應少覆蓋,覆蓋僅為了增加溼度。種子播完後必須壓實,確保種子和基質緊密結合。

播種後的澆水 水必須清潔,無病菌,pH值為7.0左右。澆水方式通常採用盆底浸水法:將播種後的容器放置在水槽內,水位必須略低於容

苗木播種育苗的容器如何選擇?基質的製備方法,萌芽後的管理分享

器內播種土或播種基質的表面。觀察到土壤表面有三分之一面積溼潤時即刻將播種容器移出水槽。用清潔的玻璃將播種容器蓋住,直至種子發芽。種子萌芽過程中的水分溼度管理,一般浸水後可保持 1周左右,夜間應略打開玻璃透氣。對有些萌芽時間較長種類的種子,待基質表面乾燥時可再次澆水。種子萌芽後應將玻璃移去。

噴霧法是適合大規模生產種苗的澆水方式:在育苗區安裝噴霧的裝置。可以定時噴霧,一般白天間歇噴霧。將播種後的容器放置到有噴霧裝置的區域。

無論何種澆水方式,水分管理都要保持基質溼潤,防止過幹過溼。尤其注意溫度偏低,雨季節的排水性。

種子萌芽後的管理

第1階段:播種至主根形成。保持土壤溫度18℃至24℃,溼潤,土壤pH值為5.5至5.8,EC值小於0.75。

第2階段:莖和子葉形成。保持土壤溫度18℃至21℃,幼根出現後可略降低供水量,有利根系生長。光照在5000勒克斯至16000勒克斯。土壤pH值5.5至5.8,EC值小於0.75。澆水中可含50ppm至75ppm氮。

第3階段:真葉形成和生長。保持土壤溫度17℃至18C。澆水的間隙土壤可以乾燥,但要避免幼苗萎蔫。這樣做將非常有利根系生長。光照可增強到11000勒克斯至27000勒克斯。土壤pH值5.5至5.8,EC值小於1.0。施肥濃度為100ppm至150ppm的氮。這階段可用低濃度的殺菌劑(敵克松300至500倍,澆灌)來防治病害。

第4階段:植株到了可以移植階段。保持土壤溫度16℃至17℃。澆水的間隙土壤可以乾燥,但要避免幼苗萎焉,土壤pH值5.5至5.8,EC值小於1.0。澆水、施肥宜上午進行,這樣到了晚上葉面乾燥,可以有效減少病害。

移植

種子發芽後,待真葉展出,幼苗的真葉互相相遇時必須移植。移植用土(基質),容器的要求同播種。移植密度根據苗木大小,一般每盤(600mm×240mm×60mm)為80株至120株。經移植的幼苗澆水同播種。必須在陽光充足處生長,溫度宜控制在15℃至25℃,土壤(基質)pH值宜5.5至6.5 EC值宜0.75至 2.0,施肥濃度150ppm至200ppm。移植苗生長到葉片互相相遇必須及時上盆或種植。選自http://www.weilinmiaopu.com/gongying/y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