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在青海獲得重大油氣發現,遼河油田一千萬噸穩產目標穩了

遼河油田在柴達木盆地流轉礦權區第一口探井—駝1井試氣成功,數萬職工未來發展有保障了。

文 | 石油Link(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石油Link)

近日,遼河油田在柴達木盆地流轉礦權區獲得重大油氣發現。

據遼河油田消息,中國石油集團遼河油田分公司柴達木盆地流轉礦權區勘探一線傳來捷報:<strong>在柴達木盆地1.9萬平方公里遼河探礦區第一口探井—駝1井試氣成功,經過折算,日產氣超12萬立方米(相當近百噸原油)。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口探井的成功,為遼河油田柴達木流轉礦權區的勘探工作開了好頭。<strong>這不僅標誌著油田內部礦權流轉改革的成功,更預示著將有更多石油人走出去,加入外創的隊伍。

◆◆◆

<strong>流轉礦權區勘探初見成效

<strong>多年來,遼河油田“人多地盤小”的矛盾,以及穩產壓力大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近日,中國石油集團遼河油田分公司在柴達木盆地流轉礦權區鑽探的第一口探井—駝1井試氣成功,經過折算,日產氣超12萬立方米(相當近百噸原油)。

該井部署在澀北凹陷北部斜坡帶駝峰山構造,主要目的層是第四系生物氣。試氣的成功證實了柴達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氣勘探區優越的油氣成藏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遼河油田在青海油田獲得的探礦權位於柴達盆地東部區塊,<strong>此前,這些區塊受複雜地表、地質條件和較低研究程度影響,勘探難度大、勘探投入不足,長時間未獲勘探突破。

但2017年8月,遼河油田通過礦權流轉接手青海油田4個區塊1.9萬平方公里探礦權以來,就制定了<strong>“一年準備、兩年突破、三年見效”的思路,旨在加快柴達木盆地遼河礦權區增儲穩產。

針對這1.9萬平方公里的礦權區塊,遼河油田成立了27人團隊的柴達木勘探研究所,負責柴達木流轉礦權區的勘探部署工作。

一年時間以來,科研人員克服惡劣環境條件,發揮技術優勢,針對三湖坳陷勘探程度低,缺少現成資料等現狀,對三湖坳陷進行了重新評價。

通過解釋二維地震8000多公里,優選有利圈閉4個共187平方公里,<strong>部署了遼河在該地區的第一口探井駝1井,實現了構造生物氣藏新突破。

隨著區塊認識程度加深,研究部署節奏加快,遼河有望激活柴達木礦權區沉睡的油氣資源。

◆◆◆

<strong>礦權流轉激活沉睡資源

礦權流轉的成功在於,解決油田剩餘油氣資源差異問題,同時喚醒沉睡的油氣資源。

多年來,由於資源稟賦和歷史原因,中國石油東西部油田剩餘油氣資源存在明顯差異。<strong>西部油區地域廣闊,資源潛力大,勘探程度較低,但投資和技術力量有限;東部探礦區域有限,技術力量相對富餘,後備資源不足。

而作為2017年中石油首次啟動的油田礦權流轉的其中兩家油田—青海油田和遼河油田,就是東西部油田的典型代表。

據中國石油第四次油氣資源評價表明,柴達木盆地油氣資源量達70億噸。柴達木沉積岩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青海油田擁有8萬平方公里的礦權。

<strong>青海油田面對如此廣闊的油區礦權,但受限於勘探投入資金不足和技術等問題,卻不得不面對“圈而不探、探而不採”的局面。

據悉,當前柴達木盆地石油探明率僅為22.3%,天然氣探明率12.2%,油氣資源探明率較低。

針對於此,中石油啟動的油田礦權流轉舉措或將很好地提升油氣資源利用率。

礦權流轉以前,青海油田將更多的勘探投入集中放在主攻區塊,剩餘區塊只能暫時閒置。

而今,遼河油田作為一家已經有50年的開發歷史的老油田,<strong>通過礦權流轉獲得閒置區塊,既保障了油田效益和數萬職工未來發展,同時發揮技術力量優勢,激活沉睡的油氣資源。

◆◆◆

<strong>將有更多石油人走出去

未來一段時間,<strong>將東西部油田技術力量的再分配成油氣勘探新趨勢。

目前,國內中東部油田歷經幾十年的油氣勘探開發,無論是技術積累,還是人力資源,都足以支撐油田走出家門開採油氣。

實際上,近幾年來,遼河油田“走出去”的步伐一直處在前列。

作為一家老油田,遼河油田目前有8萬多名員工,油田體量大,各項人均經營指標多居上游企業後列,說明人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strong>為此遼河油田通過走出去,將冗員包袱轉變為企業優勢。

近5年來,油田公司加快人員輸出,先後與塔里木、青海、浙江、吉林、吐哈等油氣田企業和地方政府,簽訂了18項戰略合作協議。<strong>目前,遼河油田共有9000餘名員工活躍在外部市場,年均收入近100億元,開闢了新的創效空間。

據悉,2018年遼河油田在柴達木礦權流轉區塊已經制定規劃了3年地震採集工作,力爭2019年取得初步成效。隨著物探和鑽井等勘探投入,屆時將有更多石油人走向這裡。

在12月24日,從遼河油田通過區塊流轉再次獲得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及外圍1.84萬平方公里油氣探礦權,<strong>也預示著遼河油田未來一段時間外部市場迎來忙碌期。

<strong>隨著礦權流轉的推進,將打破我國此前油氣勘探開發存在的傳統機制壁壘,實現資源、技術、資金、智力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