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核心專利獲美國授權

近日,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交的“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lving Internet of Things Heterogeneous Identifiers”發明專利經過4年的漫長審查,獲得美國專利授權。

該專利是我國在物聯網標識解析技術領域的核心專利,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在國際物聯網創新技術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目前該專利技術已落地實施在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基於通用的物聯網標識解析模塊完成對於各種異構標識解析協議的解析查詢,為物聯網用戶提供統一的解析入口。


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核心專利獲美國授權


突破技術難題,為物聯網異構標識解析提供技術支撐

在互聯網中,連接上層業務應用和底層物理基礎設施的是DNS域名解析技術。而在物聯網中則存在多種物品標識編碼體系,由多個國家或機構獨立分配和管理,如EPC、uCode、mRFID Code、Handle、OID、CPC、Ecode等。不同物品標識編碼體系所對應的解析協議也不相同,EPC、mRFID Code、OID及CPC均採用DNS,uCode採用類似DNS的專有標識解析協議,Handle的標識解析協議則完全不同於DNS。這些現有的解析協議僅支持單一的物聯網標識編碼體系,不能充分兼容其它物聯網標識編碼及其解析協議。

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是國家發改委2012年物聯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專項中的公共服務平臺類建設項目,是為物聯網各行業、各領域應用提供物聯網標識統一管理和服務的公共平臺,是物聯網標識領域的唯一國家級平臺。

目前,該平臺核心技術“異構標識統一服務技術”已發佈CCSA團體標準“T/CCSA 209-2018 物聯網異構標識服務技術要求”,立項oneM2M國際標準“Physical Object Heterogeneous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Services in OneM2M System (WI 0069)”,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201310407613.2:一種物聯網異構標識解析方法與系統”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14/894,666: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lving Internet of Things Heterogeneous Identifiers。該平臺支持採用不同物聯網標識解析協議的異構標識解析,實現了兼容Ecode、Handle、EPC、OID等多種標識編碼體系,物聯網標識註冊量超過670億個,累計解析總量已超過70億次,全面支撐物聯網應用跨行業、跨平臺、跨領域互聯互通,促進物聯網產業規模化發展。


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核心專利獲美國授權


異構標識解析技術也是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技術

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工業互聯網環境,同樣存在Handle、OID、Ecode、GS1等多種標識編碼應用於原材料供應鏈管理、全生命週期溯源管理、遠程運維等多個場景。因此,“一種物聯網異構標識解析方法與系統”作為一項通用的異構標識統一解析技術,同樣也適用於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建設工作。

科技創造奇蹟 消費增添財富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業管理創新所物聯網研究中心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愛的體現

物物地圖劉秀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