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和羅振宇都不發好人卡了!

雷軍和羅振宇都不發好人卡了!

​當一段感情即將劃上句號時,很多人會選擇發出好人卡,這不單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把緣盡的責任推給冥冥中的造化弄人,還可以強行送出一個完美人設,即令對方背叛這段關係也不得不承擔道義責任。

但好人卡之於商場和職場,作用越來越微弱了。

雷軍“掛味”華為很久了。

小米和華為、聯想那一輩公司互不服氣由來已久,但彼時產品衝突並不激烈,多半還是互發好人卡,真正交惡是2014年,那一年華為開始全力做互聯網手機榮耀,聯想楊元慶猛批“互聯網思維”,雷軍來不及慶祝對魅族的勝利,就捲入了與華為的論戰。

他在微博轉發了一篇“小米4做工粗糙”的文章,發出“這樣的黑稿是哪位友商傑作”的逼問,遭到華為高管的集體圍攻,劉江峰說“賊喊捉賊”,張曉雲罵“妄自猜疑和做賊心虛”。鬥嘴到這種程度,雷軍的人設就沒法應對了。

為什麼?因為他習慣的是低姿態,說話謙恭得體,地盤寸土必爭,“我18歲就是喬粉,我從來沒有奢望過自己能成為喬爺第二,小米也相對成不了蘋果,由於喬爺是神,是我們頂禮膜拜的偶像,極簡完善設計是我們無奈企及的高度。”就算是對萬民diss的00後CEO,雷軍也只是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輩的長者氣派很足。

所以他不能學羅永浩一句“傻X”直接懟回去,他只能繼續給華為發好人卡。

雷軍微博@了餘承東,“華為是中國企業的驕傲,因為華為的原因,我們對華為終端一些做法一直容忍。華為終端本質上不等於華為,某些人無節操的做法嚴重抹黑了華為無比寶貴的品牌,讓每個人心痛!

華為是否戴得起這頂高帽並不重要,雷軍就是一邊表達粉轉黑的傷心和憤怒,一邊間接暗示任正非清理門戶,但大家都是明白人,豈是被文字罩住之輩?

餘承東先撇清指控,“我詢問了我們榮耀團隊,並沒有去黑小米!”然後反嗆,“我們無法也不能去控制互聯網上人們發表意見的自由。沒有大氣量,無以成大器。堅持做好自己,不要去在意別人怎麼說吧!”

用輕品牌榮耀在線上和低端市場纏住小米就是華為的既定戰略,雷軍的控訴當然不會有任何結果,此後華為終端發力,2016年後的小米更無力吐槽了。

2017年初宋立新採訪雷軍,問“華為是否有互聯網思維“,雷軍避重就輕,“華為也是中國企業的驕傲,華為今天之所以做得很好,我認為也是小米的貢獻”。

今天的雷軍突然變得忍無可忍,背後大有深意。

國內手機出貨量的最高峰是2016年的5.22億部,此後就掉頭向下,2017年是4.61億部,去年是4.14億部,國產品牌之所以看起來“欣欣向榮”,很大程度上是吃掉了三星、蘋果丟失的份額,但隨著兩家跨國巨頭退回基本盤,這個紅利早已消失,今年國產手機領跌就成了大概率事件,這使得兩個因素變得特別重要。

其一,各家品牌越發需要死忠的購買力續命。

其二,2000-3000元區間,性價比合理的時尚手機會走紅。

雷軍不再給華為發好人卡,或者說拋下溫文爾雅的預定人設,一方面是讓拆分後的紅米放手與榮耀肉搏,另一方面也是給米粉傳遞提前站隊的心理暗示。

此外,羅永浩的經驗也證明,攻擊性人格遠比老好人有用,極端化表達很容易形成抱團的集體認同,與之相應的是手機消費的粉化傾向會越發明顯。

過去4年紅米在小米總銷量中的佔比一直超過75%,也貢獻了六成以上的營收,小米既然暫時沒法與華為打營收和利潤之戰,當然就必須關門放紅米,與榮耀打一場出貨量之戰,別說不發好人卡,就是讓雷軍露人魚線,也是沒辦法的事。

羅振宇是另一種情況,他不但不發好人卡,還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員工關係學。

雷軍和羅振宇都不發好人卡了!

以前羅胖比老羅剋制,所謂剋制,就是不會因為粉絲護體,就隨意挑戰公眾情緒,用羅振宇的話說,“不怕被罵,就怕被嫌棄”,每次跨年演講,他不是輸出觀點,也不是傳播知識,他是塑造一種人格信任。

在得到內部,管理層向員工示好的方式很獨特,“我們公司不允許有任何一條規矩,從上班時間打卡到團隊的KPI一概沒有。”但其實有一條規矩得到保留了,就是年景不好的時候要降薪,要裁員。

這種事誰碰上都不開心,但都能理解,只要先動手的一方礙著面子,念及舊情,大家還可以做到“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得到APP非要破例,就是拒絕按慣例給200人的產品技術團隊發放1個月工資的年終獎。

這事的內情不得而知,我們假設這家公司已經有了一個讓員工“共體時艱”的預設立場,但實操的選擇其實也很多:

1、學董小姐逆勢漲薪,發2個月年終獎,皆大歡喜;

2、可以郵件說明困難,然後再發出這筆錢,大家感恩戴德;

3、打悲情牌,高管先降薪,遠在美國的賈老賴都懂這個道理,FF降薪,他只拿1美刀;

4、弄出一套新的人力KPI,讓所有人不合格,名正言順;

5、悶聲不響,隻字不提,讓人產生這錢可能節後再發的錯覺。

得到選擇了第四招,這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還講了好幾個大道理。

1、年終獎是行業“陋規”,因為有人拿了錢就離職;

2、公司有錢,但這個錢用來做技術沙龍了,這才是終身受益;

3、產品技術團隊很多人濫竽充數,不該為他們浪費資源;

4、有自知之明、不願尸位素餐的人可以拿年終獎;

四條道理對應著四個觀察,說明在得到管理團隊看來:

1、產品汪和程序猿沒有節操,拿了年終獎就跳槽,而且不是個例;

2、這些人水平太低,只知道拿錢,卻不知道學習比賺錢更重要;

3、只有很少人有資格拿錢,具體是什麼人郵件中也提了,能夠帶領團隊攻克最難項目,再就是掃地僧級別的大牛,郵件並沒有說明這樣的人才為何獨愛得到,而不是去騰訊、阿里之類的公司謀求發展。

4、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給出路,不滿意可以閃人。

羅振宇和他的小夥伴們史無前例的選擇做惡人,而且理直氣壯;員工拿不到錢,還被說得特別不堪。

雷軍和羅振宇都不發好人卡了!

降薪裁員這種事年年有,但以往至少會發好人卡。

我還記得當年金融危機公司降薪時,老闆“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的情景,那種愧疚很動人,我知道他不容易,賣了房子維持公司,所以也領情。

另一種是猛灌雞湯,“只要好好努力就不會被裁員”,這聽起來是一個主觀標準,其實量化出來非常客觀,能留下來的都是能創造收入,年輕肯拼命的,連任正非都說,“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何況每家公司還有那麼多左右逢源、長袖善舞、知情識趣的聰明人。

以前的公司拿走你的前途,清空你的錢包,但至少會留下尊嚴,現在的公司會把所有的東西一併拿走,順便再給你講一番大道理,所幸這堂人生課不收費,偷著樂吧。

為什麼發好人卡過時了,或許是價值觀變了。

中國互聯網迭代了20多年,從產品到人設都到了推倒重來的時候;

以前的公司喜歡家庭式的固定情感聯繫,但今天的青年人厭惡聖母,討厭綠茶,反對一切政治正確,他們擁有承受殘酷現實的能力,這大概也是一種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