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春秋」項目管理手冊連載(8)——項目風險管理


「案例春秋」項目管理手冊連載(8)——項目風險管理


說明:本案例為某外資諮詢公司為國內某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編制的公司級項目的項目管理手冊。該手冊共分分為十四個章節,分別是1-概述、2-項目組織、3-項目管理流程、4-項目整合管理、5-項目範圍管理、6-項目時間管理、7-項目成本管理、8-項目質量管理、9-項目人力資源管理、10-項目溝通管理、11-項目風險管理、12-項目採購管理、13-項目管理模板清單、14-手冊附錄。

11. 項目風險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目標在於降低項目生命週期中項目消極事件的概率和影響。風險是一種不確定的事件或條件,一旦發生,會對至少一個項目目標造成影響,如範圍、進度、成本和質量。項目風險源於任何項目中都存在的不確定性。已知風險是指已經識別並分析過的風險,可對這些風險規劃應對措施。對未知風險,則無法主動進行管理,項目團隊應該為未知風險創建應急計劃。已經發生的項目風險也可視為一個問題。

項目風險管理的各個過程,包括:

- 識別項目風險

- 確認項目風險

- 實施風險分析

- 制定風險管理計劃

- 監控風險

11.1 識別項目風險

識別項目風險是判斷哪些風險會影響項目並記錄其特徵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的活動。

在策劃階段,依據項目目標與範圍、項目解決方案、項目關鍵里程碑及進度計劃、批准的項目預算等信息,結合組織內部相關政策方針,對項目風險進行識別,並制定相應應對計劃,是項目準備度檢查的重要輸入。識別項目風險的參與者可以包括:項目經理、項目策劃團隊成員、風險管理團隊(項目管理辦公室PMO)、項目團隊之外的主題專家(相關業務領域或者項目領域)、其他有相關經驗的項目經理、項目主要干係人。

識別項目風險是一個反覆進行的過程,在整個項目週期中新的風險的產生或者隨著對項目的風險進一步認識需要重新識別。項目的風險識別時點和參與者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項目風險記錄採取統一格式,以便在項目過程中傳遞、溝通。所識別的項目風險應該在項目團隊內部充分溝通,得到共識,增強項目團隊的責任感。

所屬流程:項目策劃流程。

11.1.1 輸入

- 關鍵干係人列表(見10.1 識別關鍵干係人)

- 項目目標與項目範圍(見5.1 定義目標與範圍)

- 項目解決方案(見5.2 選擇項目解決方案)

- 項目關鍵里程碑(見5.3 定義項目關鍵里程碑)

- 關鍵里程碑進度計劃(見6.1 制定里程碑進度計劃)

- 批准的項目預算(見7.2 制定預算)

- 組織過程資產:公司的相關領域規定,如法律、財務方面公司級別已經有相關規定的。

- 項目管理知識庫:從以往項目的總結中,尋找、識別類似風險。

11.1.2 工具與技術

- 文檔審查:在項目策劃階段,就已經明確的項目信息形成項目文檔併成為風險識別的重要輸入(項目概況,關鍵干係人溝通結果等)。

- 項目會議:項目經理在項目策劃階段,可以召集已經確定的項目策劃團隊,在項目會議上進行項目風險識別。會議可以採取完全暢所欲言形式或結構化的集體訪談形式收集自己就某方面特別需要識別的風險進行收集,並就識別的風險進行潛在應對措施討論。

- 訪談:訪談某些有項目管理經驗的人或某領域的主題專家,獲取某些方面的項目風險及相應應對措施的信息。

- 核對表分析:適用於之前做過類似項目時,可以把之前的項目風險列表與本次項目進行對比,查缺補漏。

- 根因分析:就識別的項目風險進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從風險表現追究到更深層次風險的方法。

- 專家判斷:擁有類似項目或業務領域經驗的專家,可以直接識別風險並提出應對防範措施。項目經理應該選擇相關專家,邀請他們根據以往經驗和專業知識指出可能的風險。在使用專家判斷時,需要注意專家的偏見,並在結果中進行適當糾正。

11.1.3 輸出

- 風險清單:包含兩部分內容

  • 已經識別的風險清單:對已識別風險進行儘可能詳細的描述。可採用簡單的結構對風險進行描述,例如,某事件可能發生,從而造成什麼影響;或者,如果出現某原因,某事件就可能發生,從而導致什麼影響。在羅列出已識別風險之後,這些風險的根本原因可能變得更加明顯。這些都應記錄在案,並在以後用於支持本項目和其他項目的風險識別工作。
  • 針對識別風險的應對措施:項目策劃的最後環節是協同項目管理辦公室(PMO)進行項目準備度檢查,只有對項目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相應應對措施建議,才能給項目準備度一個相對全面評估的項目風險的輸入。

11.1.4 相關模板

- 風險清單

11.1.5 注意事項

- 結構化集體訪談指在訪談時按既定流程和主題進行。

11.2 確認項目風險

對在識別項目風險中已經識別的風險,在項目啟動後的計劃階段再進行一次全面識別、確認的活動。

項目風險識別是一個重複過程,當項目進入到計劃階段,項目信息進一步豐富、完整,項目組在這個階段對項目風險進行再次識別,並對風險清單進行更新,成為項目風險管理計劃的輸入之一。

所屬流程:項目計劃流程。

11.2.1 輸入

- 風險清單 (見11.1 識別項目風險)

- 干係人分析結果 (見10.3 分析項目干係人)

- 項目目標與項目範圍(確認)(見5.4 確認目標與範圍)

- 項目成本與預算(確認)(見7.3 確認項目成本與預算)

- 項目進度計劃(見6.2 制定項目進度計劃)

- 項目質量管理計劃(見8.1 項目質量管理計劃)

- 項目人力資源計劃(見9.3 項目人力資源計劃)

- 項目管理知識庫

11.2.2 工具與技術

- 文檔審查:在項目策劃階段,就已經明確的項目信息形成項目文檔併成為風險識別的重要輸入(項目概況,關鍵干係人溝通結果等)。

- 項目會議:項目經理在項目策劃階段,可以召集已經確定的項目策劃團隊,在項目會議上進行項目風險識別。會議可以採取完全暢所欲言形式或結構化的集體訪談形式收集自己就某方面特別需要識別的風險進行收集,並就識別的風險進行潛在應對措施討論。

- 訪談:訪談某些有項目管理經驗的人或某領域的主題專家,獲取某些方面的項目風險及相應應對措施的信息。

- 核對表分析:適用於之前做過類似項目時,可以把之前的項目風險列表與本次項目進行對比,查缺補漏。

- 根因分析:就識別的項目風險進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從風險表現追究到更深層次風險的方法。

- 專家判斷:擁有類似項目或業務領域經驗的專家,可以直接識別風險並提出應對防範措施。項目經理應該選擇相關專家,邀請他們根據以往經驗和專業知識指出可能的風險。在使用專家判斷時,需要注意專家的偏見,並在結果中進行適當糾正。

11.2.3 輸出

- 風險清單:包含兩部分內容

  • 已經識別的風險清單:對已識別風險進行儘可能詳細的描述。可採用簡單的結構對風險進行描述,例如,某事件可能發生,從而造成什麼影響;或者,如果出現某原因,某事件就可能發生,從而導致什麼影響。在羅列出已識別風險之後,這些風險的根本原因可能變得更加明顯。這些都應記錄在案,並在以後用於支持本項目和其他項目的風險識別工作。
  • 針對識別風險的應對措施:項目策劃的最後環節是協同項目管理辦公室(PMO)進行項目準備度檢查,只有對項目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相應應對措施建議,才能給項目準備度一個相對全面評估的項目風險的輸入。

11.2.4 相關模板

- 風險清單

11.2.5 注意事項

- 確認項目風險與識別項目風險所用的工具與技術相同,只是輸入更加完整、豐富。

11.3 實施風險分析

實施風險分析是對於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並綜合分析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影響,對風險進行優先排序,從而為後續分析或行動提供基礎的活動。

管理類項目的風險分析,通常使用定性分析,很少使用定量數據模型進行風險分析。這類評估分析會受項目團隊和其他干係人的風險態度的影響。因此,為了實現有效評估,就需要清晰地識別和管理實施定性風險分析過程的關鍵參與者的風險態度。如果他們的風險態度會導致風險評估中的偏頗,則應該注意對偏頗進行分析,並加以糾正。

所屬流程:項目計劃流程

11.3.1 輸入

- 風險清單(確認)(見11.2 確認項目風險)

- 項目管理知識庫:以往對類似項目的風險評估。

11.3.2 工具與技術

- 風險概率和影響評估:風險概率評估旨在調查每個具體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影響評估旨在調查風險對項目目標(如進度、成本、質量或性能)的潛在影響。可以選擇熟悉相應風險類別的人員,對他們進行訪談或與他們召開會議,來進行風險評估。這些人員中應該包括項目團隊成員,也可包括項目外部的經驗豐富人員。就識別的風險進行打分排序,並記錄相應的說明性細節。

- 風險分類:可以按照風險來源(如使用風險分解結構)、受影響的項目工作(如使用工作分解結構),或其他分類標準(如項目階段),對項目風險進行分類,以明確受不確定性影響最大的項目區域。根據共同的根本原因對風險進行分類,有助於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

- 專家判斷:訪談或者邀請具備類似項目經驗的人員參與項目風險評估,給出關於類似項目風險概率和影響大小的意見。

11.3.3 輸出

- 風險清單(更新):經過風險分析得出的風險清單可以包括以下結果

  • 項目風險的相對排序(風險概率和影響的評估)
  • 按照類別分類的風險:可揭示風險的共同原因或需特別關注的項目領域。發現風險集中的領域,有利於提高風險應對的有效性。
  • 風險成因或需特別關注的項目領域:依據風險評估和分類,進一步進行根因分析,發現風險集中的領域,有利於提高風險應對的有效性。

11.3.4 相關模板

- 風險清單

11.3.5 注意事項

- 暫無

11.4 制定風險管理計劃

制定風險管理計劃是針對項目目標,就已經識別的風險制定提高機會、降低威脅的方案和措施並定義如何實施項目風險管理的活動。風險管理計劃包括針對已經識別的風險制定應對措施,並制定計劃在項目整個生命週期中形成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制定應對措施的循環機制,監控應對措施的實施效果並做及時調整。

在計劃風險應對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風險的優先級來制定應對措施,並把風險應對所需的資源和活動加進項目管理計劃中的項目的預算、進度計劃。

擬定的風險應對措施必須與風險的重要性相匹配,能經濟有效地應對挑戰,在當前項目背景下現實可行,能獲得全體相關方的同意,並由一名責任人具體負責。風險應對措施還必須及時。

所屬流程:項目計劃流程。

11.4.1 輸入

- 風險清單(更新)(見11.3 實施風險分析)

- 項目管理知識庫:從之前的項目資料當中尋找類似項目風險的應對措施。

11.4.2 工具與技術

應對策略當中包括迴避、轉移、減輕和接受四種。每種策略當中包含具體的項目管理措施。分述如下:

- 迴避:風險迴避是指改變項目管理計劃,以完全消除威脅。項目經理也可以把項目目標從風險的影響中分離出來,或改變受到威脅的目標,如延長進度、改變策略或縮小範圍等。最極端的迴避策略是終止整個項目。在項目早期出現的某些風險,可以通過澄清需求、獲取信息、改善溝通或取得專有技能的方法來回避。

- 轉移:風險轉移是指把風險的部分或全部消極影響連同應對責任轉移給第三方。

- 減輕:風險減輕是指把不利風險事件的概率和/或影響降低到可接受的臨界值範圍內。提前採取行動來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和/或可能給項目所造成的影響,比風險發生後再設法補救,往往要有效得多。減輕措施的例子包括:採用複雜性較低的流程,進行更多的測試,或者選用比較穩定的供應商。

- 接受:當幾乎不可能消除項目的全部威脅時,採用風險接受策略。該策略表明,項目團隊已決定不為處理某風險而變更項目管理計劃,或者無法找到任何其他的合理應對策略。該策略可以是被動或主動的。被動地接受風險,只需要記錄本策略,而不需要任何其他行動,待風險發生時再由項目團隊進行處理。主動接受風險則如建立風險準備金。

- 專家判斷:由具有相關知識者做出專家判斷。專家判斷應該針對為每個具體的、已定義過的風險而設計的應對措施。

11.4.3 輸出

- 風險管理計劃:包括對已識別的項目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計劃、制定風險識別、分析、應對循環機制,並將其整合在項目管理計劃當中。

11.4.4 相關模板

- 項目管理計劃

11.4.5 注意事項

- 風險“由一名責任人具體負責”是指每項風險由一名專人負責,不一定是全職人員,而重點是所有風險都有責任人。

11.5 監控風險

監控風險是在整個項目中,實施風險應對計劃、跟蹤已識別風險、監測殘餘風險、識別新風險和評估風險過程有效性的活動。

在項目生命週期中,應實施項目管理計劃中所列的風險應對措施,還應該持續監督項目工作,以便發現新風險、風險變化以及過時的風險。項目風險的監控需要以項目實施過程中生成的績效信息為基礎。監控風險過程的其他目的在於確定:

- 項目的假設條件是否仍然成立;

- 某個已評估過的風險是否發生了變化,或已經消失;

- 風險管理計劃是否已得到遵守;

- 根據當前的風險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成本或進度應急儲備。

風險應對責任人應定期向項目經理彙報計劃的有效性、未曾預料到的後果以及為合理應對風險所需採取的糾正措施。在監控風險過程中,還應更新項目管理知識庫(如項目經驗教訓數據庫和風險管理模板),以使未來的項目受益。

所屬流程:項目執行與監控流程。

11.5.1 輸入

- 風險清單(見11.3 實施風險分析)

- 項目管理計劃(見4.4 管理與監控項目工作):項目管理計劃當中含有項目風險管理計劃,風險管理計劃中包括了風險負責人,時間及用於項目風險的其他資源。

- 工作績效信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 交付成果的狀態
  • 進度進展情況
  • 已經發生的成本

- 項目績效報告(見10.7 報告項目績效)

11.5.2 工具與技術

- 風險再評估:監控風險經常需要識別新風險,對現有風險進行再評估以及刪去已過時的風險。應該定期進行項目風險再評估。進行再評估的次數和詳細水平,應該根據相對於項目目標的進展情況而定。

- 風險審計:通過風險審計,檢查並記錄風險應對措施在處理已識別風險及其根源方面的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過程的有效性。項目經理要確保按項目風險管理計劃所規定的頻率來實施風險審計。既可以在日常的項目審查會中進行風險審計,也可單獨召開風險審計會議。在實施審計前,要明確定義審計的格式和目標。

- 狀態審查會:項目風險管理應該是定期狀態審查會中的一項議程。該議程所佔用的會議時間長短取決於已識別的風險及其優先級和應對難度。

11.5.3 輸出

- 風險清單(更新):包括但不限於

  • 風險再評估、風險審計和定期風險審查的結果,例如新識別的風險事件以及對風險概率、影響、優先級、應對計劃、責任人和風險清單其他內容的更新,還可能需要刪去不復存在的風險並釋放相應的儲備。
  • 項目風險和風險應對的實際結果。這些信息有助於項目經理們橫跨整個組織進行風險規劃,也有助於他們對未來項目的風險進行規劃。

- 項目管理知識庫:項目團隊應把在本項目當中形成的項目過程資產,如項目管理計劃模板、風險分析過程文檔、風險管理當中的經驗及教訓等整理進項目管理知識庫。

- 變更請求:變更請求要提交給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見4.5 實施項目整體變更控制)審批。變更請求也可包括推薦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 項目管理計劃(更新)

11.5.4 相關模板

- 風險清單

11.5.5 注意事項

- 項目的假設條件是指風險產生的前提。

- 狀態審查會是項目過程中需要定期召開的例會之一,但可以單獨開或者和項目例會一起開。

「案例春秋」項目管理手冊連載(8)——項目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