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連漲三週,鋼貿商快坐不住了!

價格事實上一直沒怎麼漲,從盤面上看,還在徘徊中,但周線接著三連陽,這趨勢,很多貿易商開始坐不住了。糾結要不要進行冬儲,這個時候該怎麼辦才好!

不冬儲有相當充分的理由

目前大部分鋼貿商還是沒有行動,有些是被上一年的冬儲行情嚇著了,有些是鋼貿這行時間幹長了,對市場也有理解、有判斷,今年大家為什麼不冬儲?理由確實相當充分!

簡單一點,10年以前,特別是2001~2008這段時間,我們國家受加入世貿組織的刺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房地產,或是基建投資都保持著高速增長,需求很火很旺盛。但2008年以後由於4萬億的錯誤,帶來的整個產業鏈產能過剩非常明顯,否則也不會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鋼價連漲三週,鋼貿商快坐不住了!

這幾年轟轟烈烈去產能、行業整頓,現在產能利用率提升,產量增加,供應增加。特別是在高利潤下,誰都拼命的增產增效,在這種環境裡,冬儲現貨,充當接盤俠,需求萬一跟不上,資金鍊萬一緊張,現貨萬一下跌,鋼貿商到時該怎麼辦!18年冬儲暴跌還驚魂未定,一波殺跌就是千餘點,在需求無法確定好不好的狀態下,不盲目冬儲就是在求穩。

因此2019年鋼貿商表現異常謹慎,謹慎歸謹慎,但是耐不住期貨的表現比較好,想著開春之後還得做生意,總得有貨啊!這時候有點坐不住,開始蠢蠢欲動!

鋼價連漲三週,鋼貿商快坐不住了!

鋼廠冬儲政策有變化

對於鋼廠來說,冬儲的主要目標是把1-2月份的產量賣掉,當然最好以比較好的價格賣掉。這個就是鋼廠和貿易商的博弈。博弈的時候成本是底線,高爐鋼廠成本在3200元/噸,電弧爐鋼廠的成本在3600-3700元/噸。

今年很多鋼廠都出了保價的政策,尤其是北方鋼廠,南下的貨都是後結算的。什麼是後結算,就是現在貿易商打款給鋼廠按照暫定價訂貨,最後的結算價看3月份和4月份這個鋼廠產品的市場價是怎麼樣的?這種模式看似風險不大,其實裡面的操作水平要求相當高。

首先考驗的是貿易商的銷售能力,尤其是跌價的銷售能力,如果三四月份的價格是下跌的,那麼就要拋售在平均價以上才有錢賺。要是漲價的話,守得住不賣,才能賺錢。

對鋼貿商行情判斷能力還有要求,有一個很簡單的推論,假設自己手裡有華東主流鋼廠的貨,而且還有訂了北方鋼廠後結算的貨,到了三月份,是不是可以先把華東主流鋼廠的價格砸下去,讓北方鋼廠以較低的價格進行結算,然後隨著四月份需求的大規模恢復,漲價賺一票!後結算的模式就是有這樣的操作空間。

冬儲是不是完全放棄?

當然部分代理商是沒辦法選擇的,都是被迫冬儲,簽了合同,每月計劃都要完成,淡季賣不出去,只能自己存起來。

鑑於去年的行情,鋼貿商吃過虧,今年都在這上面都吃不準。 站在鋼貿商的角度,我認為2019年冬儲時間還可以放長一點,在1~3月這個時間段裡,找個較低的價格,囤一批貨。目前要是鎖價囤貨的話,按照1:4的比例,做庫存和對沖操作,防止年後的風險。如果是需求起來了,建庫的比例可以再調高一些,一切以穩妥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