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10年一次的命運輪迴

經濟下行壓力巨大,來自美國股市的衝擊波不斷加劇……

最直接的反饋,就是出口的萎靡,美國科技公司連連砍單,貨物堆積在港口,中國的代工商們遭遇資金鍊斷裂,一家接一家的倒下;

投資數據同步下滑,隨著房地產市場遇冷,鋼鐵、有色、煤炭、化工、機械等各行業逐一熄火,無人能夠倖免;

缺錢成為常態,消費低迷,汽車、家電、白酒……全部掉頭向下。

企業大面積的人員優化,A股跌幅熊冠全球。

你以為在說2019年?NO。

這是2009年。

醍醐灌頂!10年一次的命運輪迴

經歷了一年多的股市下跌之後,全國人民的信心都已跌到谷底,政府意識到,不能再允許A股任性的跌下去了。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1

政策轉向突然而來。

財政政策方面,出臺了四萬億投資計劃,全面推進高鐵網絡建設、特高壓輸電網絡建設,讓兩大產業自此成為我國的科技名片。

緊接著是十大產業振興政策,包括汽車、鋼鐵、裝備製造、船舶、電子信息、輕工業、紡織、石化、有色金屬、物流等行業。

還有家電下鄉,汽車購置稅減免,以舊換新等一系列政策。

金融政策方面,連續下調貸款利率、存款利率,下調房地產交易稅、A股印花稅,鼓勵央企回購上市公司股份。

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

從下半年開始,各種經濟指標終於開始回暖,比如PMI、發電量、M1/M2、社融、基建、固定資產投資等,觸底反彈。

CPI在7月錄得-1.8%見底,並在11月正式走出通縮,製造業投資也在2010年2月見底後回升,延續至2011年。

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則是在第四季度轉正。(1-4季度分別為 -26.2%、 -14.9%、 -2.9%、25%。)

站在2009年的年底,暮然回首。

這一年A股竟實現了近乎翻倍的漲幅,上證指數從年初的1800點附近起步,漲到接近3500點!

從年度表現上看,這是上證指數近20年來的歷史第五大漲幅。

就這樣,A股在絕望中逆襲,讓無數的投資者賺到了人生中的又一桶真金白銀。

那麼,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命運可以重來,現在給你一筆資金,你會買入哪個板塊的股票呢?

你或許會以為,在這輪以“四萬億”為主題的大牛市中,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水泥、工程機械、房地產等週期股吧?

錯了。

開始的時候,確實是。

水泥、機械等基建股一馬當先。

但是到了下半場,成長股竟然越跑越快,最終脫穎而出。

歷史數據顯示,以2008年10月28日為起始點,到2010年4月,一個完整週期結束。

四大板塊:金融、週期、消費、成長。

成長板塊漲幅213%,排名第一;

消費板塊漲幅172%,排名第二;

週期板塊漲幅156%,排名第三;

金融板塊漲幅104%,排名第四。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市場是清醒的,投資者意識到,中國經濟的轉型已經開始了。

經歷了城市化、房地產、出口繁榮的黃金十年,傳統經濟的高速火車必須慢下來了,即使迎來逆天的政策放水,也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醍醐灌頂!10年一次的命運輪迴

鋼鐵、煤炭的產量還能比2007年再翻番嗎?

不可能了。

一切都已回不去了。

所以,能反彈一些,回點本,就趕緊跑了吧。

只有成長股,才是真正的金礦,這裡面充滿大量從0到1的產業,在未來幾年裡增長10倍以上的比比皆是。

2

剛剛上臺沒多久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將拯救經濟危機的賭注押在新能源產業上。

他在多場演講中說過,“ 一個控制不了能源的國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未來”、“新能源關係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那個年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每年進口石油需支付3000億美元,佔美貿易逆差的40%。

當然,十年光景,滄海桑田,今天的美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並且已成為一個能源淨出口國。

改變這一切的力量,有奧巴馬的一份功勞。

奧巴馬上臺之後,迅速推出了《2009年恢復與再投資法》,規定將撥款約500億美元用來開發綠色能源和提高能效。

其中,14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項目,45億美元用於改造智能電網,64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項目……

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馬斯克旗下的三家公司:SpaceX、SolarCity、特斯拉,是奧巴馬新政時期最大的受益者。

那幾年裡,通過融資和借貸,SpaceX到E輪總共獲得了 12 億美元投資,特斯拉 3.48 億,SolarCity大概為 7.4 億,三者之和合計 23 億美元左右。

而來自奧巴馬的補貼有多少呢?

特斯拉獲得了 24 億美元、SolarCity 獲得了 25 億美元, SpaceX 則獲得了大約2000 萬美元。

三者總額超過 49 億美元,是來自風投資金的一倍多。

如果不是奧巴馬的解囊相助,只怕特斯拉在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就將倒下,再也起不來了。

醍醐灌頂!10年一次的命運輪迴

3

困境是一樣的,思路也是一樣的。

2009年2月17日,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會議,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此拉開序幕。

3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持召開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標準化工作組成立暨首次會議,技術標準被統一。

6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發佈,集結號吹響。

8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第1批)發佈,只有5個產品型號。

9月,第二、三批發布,增加到31個產品型號。

到12月,納入目錄的產品型號已經大幅增加到47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也被制定併發布實施。

那一年,中國市場上的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300多萬輛,首次躍居世界第一,而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只有5000輛,不及一個零頭。

而十年之後,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已突破了100萬輛。

指數級的增長!

相比起來,2018年的中國汽車總產銷量也不過2800萬輛而已,僅僅比10年前增長了一倍多點。

4

2009年1月,一年一度的美國底特律車展。

股神巴菲特高調來到了比亞迪的展臺,並主動佩戴上BYD的銘牌,向記者表示,他是比亞迪的一份子。

後來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了。

早在一年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有個基金經理,名叫李路,他向查理芒格推薦了比亞迪。

然後芒格又對巴菲特進行推薦,並稱讚道,這是一個“愛迪生與韋爾奇的結合體”。

我們都知道,愛迪生是百年一遇的發明天才,韋爾奇是通用電氣的董事長,管理大師,其推行的“六西格瑪標準”風靡全球。

芒格的評價,讓巴菲特心動了,於是派出另一位投資經理索科爾去比亞迪工廠實地考察。

索科爾回來之後,同樣對比亞迪大加讚賞。

這就讓巴菲特更神往了。

2008年的比亞迪,燃油車爆款F3賣的相當不錯,更重要的是,他們推出了一款名為F3DM的雙模電動車。

比亞迪宣稱,F3DM採用汽油機和電動機兩種驅動模式,可以自由切換,充電一次能行駛100公里。

這款車的售價僅為14.98萬元。

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廉價的大眾型號電動車。

同期,特斯拉推出的第一款電動車Roadster,售價11萬美元,實際成本12萬美元,每賣出一輛都要虧損1萬美元。

領先的電池技術和產品競爭力,讓巴菲特很滿意,最終決定買下10%的比亞迪股份。

這是巴菲特投資生涯史上,第一次投資一家科技成長股公司。

一年之後,比亞迪進軍電動大巴市場,並將電動大巴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陸續落地美國、歐洲、日本。

那一年,比亞迪成為資本市場上最閃耀的明星,港股股價漲幅高達10倍,王傳福也以396億元的財富榮登當年的福布斯富豪榜首富位置。

醍醐灌頂!10年一次的命運輪迴

5

另一個龍頭則是宇通客車

新能源車市場從0到1的過程中,第一個風口出現在公交車領域,因為這裡的補貼最容易實現。

有風口,還得有優秀的公司去落地,宇通便是這樣的角色。

早在1991年,宇通還是默默無聞的小角色的時候,就是通過推出業內第一款臥鋪客車,贏得了市場。

此後的近20年,其一直以創新車型來領導行業的升級,比如首款耐三高(高溫、高寒、高原)的經典車型T7、首款空調大巴、首款長鼻子校車等。

對於新能源客車,宇通其實早在2007年就組建了一個研發團隊,大約50人左右。

對外並沒有掛牌,也沒有宣傳,一直秘密在做。

研發的重心在電控系統,畢竟電池和電機都不是他們所熟悉的,可以外包給更專業的第三方企業,而電控是必須自主掌握的。

據業內人士分析,宇通跟其他客車公司相比,擁有三項獨有的技術:整車節能與控制技術、高壓隔離電源變換技術、高密度電驅動控制技術。

其他客車公司和供應商的關係,大多是簡單地拿來匹配。

而宇通不同,宇通是從供應鏈入手,協同開發,從效率和響應特性統籌研發符合特殊需要的產品。所以,它的技術可以達到別人達不到的效率。

正是因為有這樣領先的意識和佈局,2008年的時候,宇通才能拿到了北京奧運的環保公交車大單。

然後在第二年的新能源車的風口吹來的時候,宇通也成為了最早抓住風口機會的公司之一。

6

2009年開始,新能源車產業鏈漸漸浮出水面,從下游的整車,中游的電池和材料,甚至上游的鋰礦資源,雞犬升天。

大量的資金湧入,人心浮躁。

但是君臨發現,真正在後來成為大牛股的優秀公司,幾乎都是在2009年之前就已進入,或者已默默的積累了許多年。

2009-2010年間,新能源車行業還有一隻大牛股,杉杉股份。

週期內從前復權價最低1.48元起步,到2010年11月的14.25元,接近10倍的漲幅!

杉杉股份的老闆鄭永剛,原來的主業是做服裝的,很多人會以為他是炒概念,跟風賺一波。

實際上,鄭永剛1989年創業,1996年上市,2000年前後就進行多元化佈局了。

他很早就意識到,服裝業是一個依賴於廉價勞動力的行業,衰落是遲早的事情,他希望能夠找到第二條腿。

做了房地產,做了光伏太陽能,也做了股權投資,各方嘗試,最終布了一顆鋰電池材料的棋子。

這家子公司落地在2002年,是國內第一條年產800噸鋰離子負極材料的生產線。

由於做的早,只要產品質量ok,價格比進口貨便宜,生存就沒有問題。

畢竟那時候,很多國產手機、國產MP3、消費電子產品等,都需要足夠價廉物美的國產電池替代品。

但利潤率實在是低。

在很多年裡,杉杉的電池材料淨利率都只是徘徊在盈虧平衡線上。

但杉杉仍然咬牙熬了下來,足足熬了6年多,才迎來新能源車的東風,迎來鯉魚躍龍門的日子。

到今天,杉杉已是全球最大的正負極電池材料公司。

7

不止是新能源車行業。

事實上,2009年對於許多後來的A股科技龍頭來說,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光伏行業煥發二次新生,風電大爆發,原料藥公司大規模向創新藥轉型,LED產業橫空出世,手機產業鏈開始孕育……

2009年10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第一批28家創業板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交易。

這28家創業板公司中,就有特銳德、樂普醫療、安科生物、華測檢測、億緯鋰能、愛爾眼科、網宿科技、機器人、華誼兄弟等多隻後來的大牛股。

牛股比例高達三分之一。

以愛爾眼科為例子,2001年誕生在國家整治公立醫院“院中院”的行業陰霾中,此後通過開連鎖專科醫院的形式不斷成長。

但到2009年上市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家利潤不過億,門店數只有7個的中小企業。

而在上市之後,愛爾眼科的門店向全國擴張,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到2018年,預計營收和利潤增長均超過10倍,門店數增加到200多個,股價也漲了十幾倍。

8

人們喜歡說,逢8總是慘淡,逢9總是危與機共存,總是令人充滿期待。

似乎確實是這樣。

2019年剛剛開始,我們又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新基建、特高壓和軌道交通、家電汽車下鄉的政策預期不斷釋放;

還有科創板,預計下半年就將熱辣出爐。

還有燃料電池汽車。

1月10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中科院院士凌文表示,建議國家組織相關部委研究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體系,推動氫能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1月1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前國家科技部長萬鋼,中國科技部黨組成員夏鳴九等紛紛呼籲,高度重視氫燃料電池技術和產業化應用,未來商用車的氫燃料電池應用前景十分可期,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要補齊核心短板。

市場預計,2020年電動汽車的補貼退出後,補貼政策將會重點向氫燃料電池產業傾斜。

A股已經開始躁動。

那麼,這一次的大牛股會有哪些,又有哪些優秀公司能脫穎而出呢?

君臨認為,不管是怎樣的風口,最後能跑出來的一定是那些堅持腳踏實地,擁有紮實的產品與技術的好公司。

2019,向所有相信未來的人致敬。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