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給孩子物質獎勵,真的有效果嗎?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近,我在讀《教育孩子,不如學習心理學》這本書,收穫很多。

關於獎勵孩子,我之前存在諸多誤區。拿做家務這件事來說,暑假的時候,我家實行獎勵機制。孩子,刷一次碗,掃地一次,拖地一次,獎勵一枚小紅花,積累至20個小紅花,可以滿足孩子一個條件,花費百元之內的。

開始的時候,孩子特別積極,搶著幹家務活。很快,女兒攢夠20個小紅花,滿足了一個願望。

後來,孩子的熱情慢慢下降。第二次,積累小紅花,停在8個,不行動了。家務行動半途而廢!

那麼,該怎樣獎勵孩子,才能取得長遠效果?

一味給孩子物質獎勵,真的有效果嗎?賠了夫人又折兵!


1物質獎勵不是目的,只是輔助手段。

家長實施獎勵,目的是激勵孩子養成好習慣,而不是物質本身。

我想用獎品,鼓勵孩子參與家務。最終目的是,以後孩子主動參與家務,不需要物質獎勵。而通過我這樣的辦法,結果是:孩子只要做家務,就談物質獎勵。這個因果關係存在偏差。

這個模式堅持不下來,孩子並沒有從內心認可做家務這件事。只是為了獎勵,才做家務。

一味給孩子物質獎勵,真的有效果嗎?賠了夫人又折兵!


2物質獎勵要想有效,只能不斷加碼

在執行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加大“胃口”,不滿足於這樣的獎勵水平。開始的時候,每次洗碗的數量,在四個左右。偶爾一次,洗碗數量,達到七八個,孩子就會反過來,跟我談條件,這一次要求獎勵兩個小紅花。

或者,孩子認為20個小紅花太難了,能否15個小紅花就答應一個條件?

這個過程中,物質獎勵,作用不斷變小。

想要維持效果,只能不斷加碼。

一味給孩子物質獎勵,真的有效果嗎?賠了夫人又折兵!


3物質獎勵並非唯一獎勵方式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肯定和認可,口頭讚揚。

比如孩子考試的了100分,當孩子回家告訴家長的時候,家長只要立刻給予口頭讚揚和鼓勵,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認可。不需要使用物質獎勵。

獎勵的內容,可以是讓孩子多玩一會兒,口頭表揚,爸爸媽媽的陪伴,戶外活動,等等。不侷限於物質獎勵。

物質獎勵,在某種程度上,會削弱孩子的內心動力,認為這個有形的物質獎勵才是目的。

一味給孩子物質獎勵,真的有效果嗎?賠了夫人又折兵!


4獎勵的誤區

獎勵,想要發揮最大作用,需要做到及時、滿足、低頻率。

及時,是獎勵要快。孩子這一週都認真完成作業,家長想要給予獎勵。那麼,這個獎勵要在這週末兌現。如果拖延到下一週,獎勵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滿足,是獎勵要超過孩子的預期。比如,孩子認真學習,考試成績進步大。家長給予的獎勵,是一個遙控飛機。但是,孩子想要的是高端的飛機模型,這個獎勵的效果是低效的。

低頻率,不能三天兩頭的獎勵。今天洗碗獎勵多玩半個小時,明天寫作業獎勵一個小玩具,後天考100分,獎勵去遊樂場,等等。獎勵的頻率過於頻繁,就會失去效果。

獎勵的時候,還要注意方法,家長要告訴孩子,這個獎勵是需要努力才能達到。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得。

一味給孩子物質獎勵,真的有效果嗎?賠了夫人又折兵!


關於獎勵,這個家長經常使用的手段,還是有許多注意的地方。用的好,能激勵孩子,用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削弱孩子的內心動力。

所以,在使用獎勵的辦法時,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調整獎勵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關於獎勵孩子,你經常給予物質獎勵嗎?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