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臺前挑大樑,民樂新生力量帶您飽覽錦繡河山

著名指揮家洪俠攜手上海民族樂團,昨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獻上了《炫彩中華》音樂會。多部民樂經典改編以及青年作曲家新作,豐富呈現了中華大地絢麗多姿的音樂文化和人文光彩。

音樂會以經典的《茉莉花》旋律開場。 《茉莉花》歷史悠久、版本眾多,作曲家劉文金保留其耳熟能詳的優美曲調, 又以民樂的交響編制對主題進行變化和發展。在融合南北方不同版本的基礎上,東方文化的柔美與典雅中,增加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堅定的信念。

《敕勒歌》《烏蘇裡吟》《偶戲》《白樺姑娘》……《炫彩中華》的曲目編排極富畫面感,將祖國各地錦繡壯麗的風采,以音樂的流利變幻一幕幕呈現在觀眾眼前。上海民族樂團委約作曲家王雲飛創作的《敕勒歌》中,笛子演奏家金鍇以遼闊悠遠的笛聲,將觀眾的思緒引向蒼茫的草原、展翅翱翔的雄鷹;將北方民族的粗獷、豪邁之性格與胸襟表達得淋漓盡致。

而作曲家劉錫津創作的雙二胡協奏曲《烏蘇裡吟》,則啟用青年二胡演奏家丁龍和潘俊宇。還是“90後”的兩位年輕人,已經在臺前挑起大梁,肢體語言也毫不怯場。“漁”“歌”“獵”三個酣暢生動的樂章,赫哲人的歌舞、騎射、勇武盡在其中。

女高音歌唱家王靜以劉錫津的兩部聲樂作品《白樺姑娘》和《我從黃河岸邊過》,展示了北方大地的風情與壯闊山水; 作曲家劉青充滿閩南詼諧戲劇風格的《偶·戲》則與之遙相呼應。演出以青年作曲家王丹紅跌宕起伏的《澳門隨想曲》收尾,教堂之光、葡萄牙節日、漁火、憧憬、焰火五個部分中西合璧,呈現了澳門地區的多元文化共融之美。

青年演奏家、青年作曲家、經典曲目當代新編,上海民族樂團以年輕化的審美,展現了海派民樂的創新與風采。演出方表示,在繼承民樂傳統之美的基礎上,期待以前沿文化創意、動聽音樂和活力四射的舞臺形象,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矚目,開拓民族音樂的當代表達。

演出照攝影:祖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