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衡量社會發展情況,其中一個重要的標誌便是城鎮化水平,我國近些年的發展成就,也能從近些年的城鎮化率變化上體現出來。數據現實,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城鎮化率為36.22%,然而到了2017年年底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58.52%,也就是說在這18年間,我國的城鎮化率提高了22個百分點,縱觀全世界,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成就,數字的變化,也同樣說明著,在這期間內,有數以億計的農民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農村人變成了城裡人。

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他們是受人羨慕的因為長期以來,農村都是以村落的形式存在的,一個村子的農民就像城市中一個小區的鄰居一樣,來往比較頻繁。有時候就連吃個飯,農民都要端著碗來回的串門,一邊吃一邊閒聊。但這種現象現在就見得比較少了,有些村子剩下的人兩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但不管怎麼說,農民還是很惦念記憶中農村的那個家,很多農民也會定是不定時的回農村看看。由於長時間不在,農民只要會老,很多親戚鄰居都會湧上來,噓寒問暖的,彼此聊聊近況,拉拉家常。

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然而,在農村有一類人是很不受農民待見了,他們便是從農村遷出去不久的“偽城市人”,農民的話扎心了。對於這類人原本農民是歡迎的,畢竟曾經在一塊生活過。然而現在有些人回到農村之後卻帶著“天然的優越感”,喜歡對農村的各種事務評頭論足、指點江山,這也嫌棄、那也看不慣,讓農民心裡不是個滋味。在他們那裡,對比是最為慣用的手法,他們會把農村的一些事情和城裡對比起來,然後加以評判,最後再數落一頓,你說這事情擱誰心裡恐怕都不好受。

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那些在城市幹了幾年工,一直在城市生活的人,一小部分可能買房了,但是大部分拖家帶口的,其實也不過是在城裡租房而已。但是這類人別的沒學會,嫌棄老家親戚的本事倒是學會了,如果你真的進城辦個事兒,人家恨不得躲著你,怕你又是借錢又是麻煩人家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在城市住,覺得有優越感了。

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有些農民在城市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一種“高人一等”的錯覺,回到農村之後就開始對比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最尷尬的是這樣說的很多時候倒並不是在城市有多大成就的人,最多也只能算是“偽城市人”,其實這樣的人,農民打心裡也是十分的嫌棄的。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農村怪象,“偽城市人”和農民互相嫌棄,農民質疑哪來的優越感?

各位小夥伴,關於農村這種現象,你們那發生過嗎?對此大家是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