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這樣的東西能換“20萬”,家家都有,可別弄丟了!

農村的宅基地對於農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場所,更是一種記憶的寄託,畢竟這承載著家族的演變史,也承載著自己的過去,因此很多農村人早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無論走到多遠,有時候就像單純的回到老家,看一眼家裡的老房子。

在農村,這樣的東西能換“20萬”,家家都有,可別弄丟了!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不少農民迫於生計不得不離開老家,去外地打拼,有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混出了點成就,便在外地紮了根,農村的宅基地早已經淡忘。年輕人更是看的長遠,農村老家只是偶爾回來歇腳放鬆的場所,可有可無。所以這也導致了一些村裡有空餘的房子無人居住,而沒有居住那麼地也就沒人種了,那麼這種情況對一些土地資源是特別的浪費。

在農村,這樣的東西能換“20萬”,家家都有,可別弄丟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家也是出了政策的,對於不願意種地的農民鼓勵他們退耕。而為了更加的人性化推廣這個政策,國家也提了兩種方式。1、現金補償。退出宅基地的農戶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現金補償。補償規則因地而異。但是,根據對300平方米宅基地的計算,補償金額約為20萬至30萬元。2、分配附近的居住區。這種方法將根據農民的宅基地情況進行轉換,然後將居住區分配給附近的農民,一般遵循多退少補的原則。除了引導部分農民退耕外,農村宅基地整理也在進行。為了彌補過去農村宅基地使用的不規範,將按照規定對四種宅基地進行回收。

在農村,這樣的東西能換“20萬”,家家都有,可別弄丟了!

主要內容如下:1、新農村建設,徵求計劃地區農民的意見。2、對農民家庭多處宅基地進行,回收或支付使用。3、在批准或倒塌房屋後兩年內未被再次使用。4。實際使用面積嚴重超出核准面積。可以預見,未來對宅基地進行整頓將是遲早的事,農民心裡也要有個準備。宅基地確權後,這個證書很值錢,想要退出的話也可以拿到補貼,農民朋友要看管好。

對此,下夥伴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