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世界再大,大不過我心中的那份牽掛!牽掛裡有家,有家人,還有爸爸端上的一碗熱騰騰的大米飯......

初食追根溯源,走進黑龍江哈爾濱五常市,發現美麗的你和故事,尋找最好的味道。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3℃~4℃,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得天獨厚的環境適宜種植水稻,且水稻種植面積近年穩中增加,目前已達220萬公頃,優質稻花香米產量超過100萬噸。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五常的名字,詮釋著文化。這是清咸豐四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取其“三綱五常”之意,得名五常。而走進五常鄉間,滿眼充斥的是連片的稻田。稻花香特有的香氣瀰漫在廣闊的田野上,微風拂過,香氣充滿鼻孔,彷彿頃刻要將這一方稻田裡的特色文化向我們一一展現。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稻香裡的民俗技藝

任氏硬氣功,是通過特殊的呼吸吐納方法和肉體抗擊打訓練,使被鍛鍊部位的疼痛忍受能力和細胞密度強度得到進一步的增強。物理上通過鍛鍊,增大密度增強質量和壓強承受力,生物上通過鍛鍊改變細胞強度。人類的潛能是驚人的,但是缺少正確的方法開發利用。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朝鮮族四物樂,由長鼓、鼓、大鑼、小鑼四種樂器組成。流行於朝鮮,韓國和中國朝鮮族地區。四物樂的樂器雖簡單,但反映的正是韓國人民在勞動中創造快樂的精神和傳統純樸的民風。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刀刻掛錢,誕生於清末古時,有錢人家將銅錢串起來掛在門楣、屋簷下;窮苦人家就把紙剪成銅錢狀掛起來,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現在的五常文化刀刻掛錢。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窗花剪紙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針織刺繡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書寫對聯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濃濃鄉情的“魚米之鄉”

五常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貢米”之稱,自1835年種植水稻,已有183年的歷史,清雍正王朝在拉林設立副都院,慈禧將五常大米定為貢米。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一粒水稻種子,從生根發芽,拔節抽穗,到灌漿成熟,歷經147天的神奇旅程,飽含著五常農民的心血,承載了五常的農耕文化。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五常大米在國內遠近馳名,品質可謂上乘,米粒均勻,色澤光亮,醇厚綿長,芳香四溢。這甘美的口味緣於五常山泉澆灌,盆地沃土和優良的品種及先進的栽培技術。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初食探味 · 黑龍江」走進哈爾濱:稻香瀰漫,情牽五常

一碗香氣騰騰的米飯,承載了父母和家對你的牽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