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羅拉快跑》是一部創新藝術形式的電影,以時間循環和蝴蝶效應情節進行故事敘事,由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編導配樂,被稱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遊戲之後也就是進行遊戲之前。”——S·荷伯格

電影開頭的一句話,就道出了電影的內核。女主羅拉的男友曼曼尼混黑社會,為黑道大哥交易之後,因為羅拉沒能及時來接他,他在去坐地鐵的時候,弄丟了交易得來的十萬馬克。如果二十分鐘後,他沒錢給大哥,那麼他就生命堪憂了。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所以羅拉為了拯救男友,必須在二十分鐘內弄到十萬馬克,她只能不斷奔跑爭分奪秒,而奔跑的起點被當做是遊戲的開端。電影在羅拉開始奔跑下樓梯的一段運用了動畫的手法,將動畫與真人電影融合在一起,這既展現了一種新穎的剪輯手法,也巧妙的凸顯了電影的主題。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羅拉第一次奔跑,她打算向父親借錢,卻沒想到父親居然一頓斥責她,並告知她自己並不是她的親生父親,羅拉沒能借到錢。走投無路的曼尼只能去搶劫超市,羅拉成為共犯被警察擊斃。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然後遊戲重啟,羅拉再次從家中奔跑,然而這次她被樓道里的狗主人絆倒影響了奔跑速度,牽一髮而動全身,蝴蝶效應開始發生,因為羅拉提前預知而躲避了耽誤時間的事件,從而導致與她見過面的路人的人生都發生了改變。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導演用定格照片快速剪輯的手法拍攝出了路人的一生,經過羅拉的每次奔跑,他們的人生軌跡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觀眾應接不暇,使影片的趣味性增強了不少。

羅拉第二次奔跑仍然沒能救下男友曼尼,她挾持父親從銀行搶劫到了足夠的錢,然而曼尼卻被急救車撞死了。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第三次奔跑,羅拉躲過了路上的一切障礙,這次她沒有去搶劫,而是決定到賭場去賭一把。而這次,她不僅成功贏得了十萬馬克,男友曼尼也意外逮到了拿走丟失錢袋的流浪漢,將錢送到了老大的手中。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限時”電影增強了故事張力,用快節奏和緊迫感吸引觀眾全心投入,而《羅拉快跑》在製造緊張和壓迫的氣氛上擁有著堪稱教科書的表現形式。通過短鏡頭快速剪輯,猶如遊戲背景音的電子音樂擔當配樂,一頭紅髮的羅拉幾乎跑完了大半部電影,如此快節奏讓觀眾禁不住跟著羅拉一起心緒起伏,產生沉浸感。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電影在鏡頭方面主要採用了動態鏡頭,運動鏡頭捕捉羅拉的奔跑,那頭紅髮在無數的場景中穿梭,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而不穩抖動的鏡頭則展現了羅拉不安的內心,主要的作用也是讓觀眾產生共感。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三次奔跑過程被看做是板塊式的結構組成了電影的整體,以三種結局展現了營救曼尼可能發生的三種情況,而還有更多的結局是沒能夠拍攝出來的。電影立意深遠,我們每一次小小的舉動轉變就可能引發無數種不同的結局,無足輕重的小事可能就會成為生命攸關的轉折點,所以,我們更應該從小事做起,正如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羅拉快跑》的代表和經典性不光展現在它創新的剪輯、鏡頭、音樂之上,也體現在它所蘊含的精神和所持的觀點上。

女主羅拉作為拯救男友的英雄,在片中不斷奔跑,充滿了果敢和勇氣,奮不顧身的形象打動了無數人。影片上映於1998年,上個世紀女性覺醒還未如今天廣泛,作為將女性作為反抗命運的主角,那個永遠奔跑的紅髮女人,正是在鼓勵女性不要向命運屈服。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還有上文所提到的,小小的蝴蝶翅膀能造就一場颱風,我們或許多和別人說一句謝謝,多等待兩秒走過馬路,可能這個世界就因為你的一個善意舉動而變得更加美好。羅拉最終能解救曼尼,也是因為她在這次奔跑中善待了碰見過的陌生人。

藝考編導必看經典《羅拉快跑》,影評與藝術分析

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羅拉不知道奔跑了多少次。如果一切重新來過,我們是否有如她一般重新奔跑的勇氣;如果我們就此跌倒。我們是否還有站起來繼續奮鬥的堅持?羅拉快跑,最終拯救了愛人,我們也要努力奔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