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分享

最近幾年,基金行業發展比較快,業務範圍從傳統公募到大資管,業務地域從中國大陸到全球化,在互聯網金融浪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金融科技又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據畢馬威2014年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新技術、人口變化、社交方式的影響,資產管理行業一半的公司將在2030年消失,而蘋果、谷歌及全球大型零售企業可能成為行業大鱷。

在這些背景下,行業對IT的要求非常高。行業發展的早期,對IT服務商的依賴程度很高,儘管這些服務商現在水平依然很高,但已經難以滿足基金行業個性化和快速響應業務變化的需求。信息系統的自主研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業務開展的廣度和深度。長遠看,自主研發能力還決定了傳統金融行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生存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

業務發展對系統自主研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相對應的卻是研發管理體系落後、問題多、困難多,行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期望。系統越來越複雜,人員在流動,卻發現以前的系統欠缺開發文檔、欠缺架構把控、欠缺版本管理。自主開發多年的系統,功能和性能成為瓶頸,系統新功能開發效率越來越低。系統更新換代時,規模和業務複雜性顯著提升,原來的開發模式難以掌控。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經理,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

軟件研發管理的趨勢

1.通過敏捷和DevOps提升快速交付能力,是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軟件企業共同的趨勢。互聯網企業在多年前已經可以實現快速交付。2011年的5月,亞馬遜平均每11.6秒在生產環境做一個變更,臉書每天2次生產環境發佈,谷歌的很多服務每週多次發佈。2012年,國內某大型手遊開發公司有一個需求,當時服務商可以交付的時間,蘋果是15~30天,谷歌是1~3個月,微軟是6~12個月。從這些例子中,我們思考是什麼成就了亞馬遜、臉書、谷歌、蘋果,又是什麼導致了微軟Windowsphone後來的消亡。

後來微軟是傳統軟件研發巨頭中轉型最好、獲益最大的,近年來股價屢創新高。以VisualStudio為例,2012年開始敏捷和DevOps轉型,2012年之前,每三年才發佈一個版本,現在可以建立每三週的迭代計劃,雲上版本持續交付,線下三個月發一個版本。更重要的是,通過持續交付加強了用戶的反饋,提高了產品的價值。

軟件出現後,開發管理不斷演進,從無序到有序、到標準化、到敏捷和DevOps。1993年出現標準化的CMMI體系,2001年出現敏捷,2009年出現DevOps。DevOps的起源,是用敏捷思想探討改進系統管理、和基礎設施運維。2011年出現SOA,用於解耦合,支持敏捷,後來的微服務和容器技術也是一脈相承。在這個歷史中,敏捷是很重要的思想。

2015年,中國銀行業中,很多家開始敏捷實踐,它的背景,是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浪潮的挑戰。2016年博時基金進行了敏捷和DevOps轉型實踐,適應了軟件研發管理的趨勢,也符合基金行業發展背景的要求。

2.敏捷思想的本質是通過快速迭代,提升IT價值和質量。敏捷認為軟件研發過程相比傳統項目管理過程(成本、進度、範圍)多出了2個關鍵的可變因素——價值和質量。因為用戶一開始不能準確描述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需要把業務系統拆分成用戶故事,或者說是一個個有特定業務價值的功能。通過快速迭代,快速交付這些用戶故事,及時得到用戶反饋,在高效溝通的基礎上,最終交付給用戶真正想要的東西。DevOps可以簡單理解為敏捷思想應用於開發、技術運營、質量保障,全面提升敏捷水平。

引入DevOps後,可以在業務響應速度、質量、安全性保障、員工滿意度、投入產出比等方面得到大幅的提升,例如:行業領先團隊的部署速度快200倍、問題修復速度快24倍、變更錯誤率降低到1/3、降低線上問題修復時間到1/2500,減少22%的意外問題、減少一半的安全性問題等,同時可減少低價值重複性工作、減少宕機時間,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投入更有意義的工作,比如新功能開發。

實現轉型,重塑IT價值

1.敏捷和DevOps轉型,帶來顯著的效益。每個公司有自己不同的情況,博時基金也面臨自己的問題。博時基金在行業中最早建立自主研發能力,有較強的IT文化和IT綜合優勢,但也遇到發展的瓶頸。在博時基金,業務發展對IT帶來更高的要求,多個新系統亟待開發,多個老系統亟需更新換代,公司為此大幅提高了IT人員編制,加上外包人員,參與開發的IT人數在2017年數倍增長。怎樣跨越如此大的發展門檻,成為IT管理者面臨的重大考驗。

突破瓶頸,不單是引進工具、改進管理,更是思維方式上的轉變,也就是轉型。我們迫切期望增強的IT能力,包括管理大型開發團隊的能力、建立大型複雜系統的開發能力,以及建立產品化系統的開發能力。這也是博時基金IT順應公司高速發展需要實現的一大突破。通過IT的轉型,支持業務高速發展、快速應對變化、把握金融科技創新、推動和引領業務轉型。

2016年,博時基金開始建立DevOps統一研發平臺,並進行敏捷和DevOps轉型實踐。DevOps統一研發平臺項目於2016年初啟動,2016年下半年上線,後來持續升級。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博時IT團隊持續進行敏捷和DevOps研發管理的轉型,團隊能力跨越了發展的門檻。隨後,支持新一代大型業務複雜的項目、產品化開發,三個新一代項目於2018年初按計劃交付。

轉型帶來顯著的效益。直接效益方面,博時基金全部自研和合作開發系統、全部正式員工和外包人員在該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整體研發效率提升20%以上,年節省成本數千萬元級。間接效益更為顯著,最重要的是團隊能力的提升,包括大型團隊、大型項目、業務複雜項目、產品化等能力。其他間接效益包括提升IT治理水平、提升IT工作的價值和質量、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快速應對業務變化、降低項目失敗風險等。

2.藉助DevOps統一研發平臺,建立研發端到端的協作能力。博時基金的DevOps統一研發平臺,採用先進的敏捷和DevOps理念,整合軟件研發工具、容器化技術、運營監控工具,解決了研發中的代碼分支管理、環境獲取、自動化、微服務化、持續交付等突出難題,支持博時基金IT團隊實現敏捷和DevOps轉型,在團隊規模和核心能力上實現跨越式提升,適應互聯網時代對自主研發能力的要求。

在DevOps統一研發平臺的系統架構中,可以劃分為開發和技術運營兩大部分,分別有相關的管理域和管理方法。支撐這些管理的整體平臺,採用了TFS,可以對研發全過程和全生命週期進行管理,開發管理過程中,自動形成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倉庫、知識庫。DevOps平臺整合了需求、設計、研發、測試、集成等研發工具,集成了部署、容器化、運營監控等技術運營工具。這些工具,有些是平臺自帶的,有些是第三方、開源、或者自研工具。在基礎設施層,通過容器化、虛擬化、雲計算等技術,實現基礎設施即代碼。藉助DevOps統一研發平臺,實現了貫穿開發運維全過程的流水線,建立了研發端到端的協作能力。

「直播預告」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分享

圖 DevOps統一研發平臺的系統架構

伴隨著研發體系的成功轉型、新一代技術架構和新一代應用系統的落地,博時基金的IT實現了從能力、技術到系統的全面升級,以IT新技術為基礎的金融科技已成為博時騰飛的引擎之一,成為博時在新時代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直播預告 2018.12.26 週三晚8點】

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實踐分享

本次直播我們邀請到了博時基金DevOps和敏捷項目負責人朱盟以及資深測試經理仝雷參與,為大家分享博時基金在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上的經驗。


嘉賓簡介

「直播預告」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分享

朱盟

博時基金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助理 | 管理平臺開發組主管 | DevOps及敏捷項目負責人 | EXIN認證 DevOpsMaster

2007年加入博時,歷任高級開發經理、資深開發經理、產品架構組主管、管理平臺開發組主管、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助理,現任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助理兼管理平臺開發組主管,負責公司業務系統產品、架構及研發管理工作。

EXIN DevOps Master,博時基金DevOps及敏捷項目負責人,所負責博時DevOps統一研發平臺2018年獲第六屆證券期貨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年微軟Tech Summit DevOps主題講師,2018年DevOpsDays深圳站主題講師。


「直播預告」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分享

仝雷

博時基金資深測試經理 | DevOps自動化測試實戰專家

GitHub開源項目Sweetest作者,自動化開源框架項目領導者,曾在某交易所負責交易系統自動化測試框架開發,支撐用例規模5萬+。


報名方式

掃碼以下海報中的二維碼即可報名參與直播,直播鏈接會在開始前1小時通過短信推送。

「直播預告」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分享

「直播預告」博時基金DevOps體系建設和自動化測試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