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雲南是旅遊大省,也是貧困大省,貧困縣數量最多,我國2020年要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留給雲南時間已經不多了,脫貧是雲南的首要目標,扶貧是雲南的首要工作。勐臘縣,位於雲南省最南端,它是貧困縣,貧困情況複雜,有很多貧困村需要實現脫貧摘帽目標,也有的貧困村在脫貧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河邊村就是其中之一。

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貧困村新貌

河邊村是一個瑤族的山村,全村不足60戶,坐落於勐臘縣勐伴鎮,被雨林環抱著,整個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上。一直以來,由於生產力和思想觀念落後,是個典型的貧困村,村裡民居分散、房屋質量差、生產能力弱、生活條件低,是貧困的代名詞,但在近兩三年來,隨著扶貧力量的大量注入,河邊村取得了原先不可想象的成績,家家戶戶建成了新居、村裡與外界也通了水泥路,水電網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了,生活質量也大大提升,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可以給扶貧工作帶來一些參考和反思。

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河邊村舊民居

在河邊村,有一位無人不知的大人物,那就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云,河邊村的總體規劃和房屋設計,都是李教授提供的,他還組織了小云助貧志願者駐紮村裡,助力河邊村扶貧工作的延續。李教授及小云助貧作為社會力量,給河邊村提供了智力支持和部分資金支持,他們的扶貧思路就是:村中原有農業產業不變,對其進行與市場對接的升級改造,對每戶民居中嵌入一間客房,做高端的會議經濟(村中建造了現代會議室)。

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瑤族也建起傣族式木樓

河邊村在人居建設上的資金來源為貸款和國家補助,根據貧困程度不同,國家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資金扶持。從模式上看,河邊村的扶貧屬於黨委政府主導、社會力量推動、村民主動作為模式,此模式算不上官方宣稱的新型扶貧模式,其他地區在河邊村之前已經有所實踐,但有可借鑑之處,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可取的地方在於:縣委政府的投入和社會力量的幫助,調動了村民們主動性和積極性,村裡除了有規劃性地種植玉米和水稻,增加產量,還改變了生豬的放養為圈養,建設養豬場,同時對接市場,引入了電商,盤活村中的土特產。

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河邊村新民居

據統計,勐臘縣委縣政府已經投入了2189.99萬資金,加上小云助貧注入了超過120萬資金,河邊村當前已經投入了2300多萬資金,而河邊村完全脫貧之路還在途中,村中的生產可持續性還有待加強,今後還需要一定的投入。再回頭看勐臘縣的經濟,作為貧困縣,勐臘縣2017年GDP僅為88.82億,地方財政總收入7.19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6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08億,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勐臘縣的經濟狀況不盡人意,不足60戶的河邊村投入超2300萬,全縣還有多少個嗷嗷待哺的貧困村需要投入呢?

不足60戶的山村,投入超2300萬,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

遠眺河邊村

如今的河邊村和以前相比可謂是大變樣,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投入,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幫扶,也離不開村民們的努力。當然,河邊村要完全脫貧還有路要走,還要思考脫貧之後的路。勐臘縣還有許多需要扶持的貧困村和貧困人群,扶貧資金不得不做好合理分配,不止要縮小城鄉差距,還需要防止鄉村之間產生新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