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郭敬明上滯銷榜,文學作品還得迴歸現實

韓寒郭敬明上滯銷榜,文學作品還得迴歸現實

近日,二手書平臺多抓魚發佈了一份耐人尋味的年度榜單,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二手書市場中,以前經常躋身於暢銷作家榜、作家富豪榜中的郭敬明、韓寒、蔡康永等人居然現身滯銷榜中。而年度暢銷榜單上,都是有經典作品流傳的作家,比如東野圭吾、村上春樹、金庸、王小波、餘華等。(1月4日《北京日報》)

出人意料的榜單對比,背後是時間對一部作品的考驗。誠然,一部作品,可能迎合了市場的需求,結合了當時的熱點爆點,從而獲得了一時的成功,新書大賣讓作家迅速獲得實際收益,這不失為一種成功。但是,過了這股“熱乎勁兒”,這樣的作品就會沉寂在時間的長河中,不再被人們提起,甚至被人們悄悄拿下了書架,這又不能不算是一種悲哀。從這個角度看,二手書平臺的榜單似乎比新書銷售榜更有說服力。

反觀暢銷榜上的經典作品,有的雖然經歷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時間,卻依然在人們的書架上佔據“一席之地”,為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經典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附加價值:可以是一項寶貴的技能,可以是一種思想的啟迪,也可以是一次觀點的交鋒。現在很多暢銷書,帶著青春、情感、職場、成功的“帽子”,甚至從書名上就要下足功夫,力求抓住讀者眼球,轉化成消費,而實際上,那種無病呻吟的青春小說、千篇一律的雞湯文、所謂的成功學秘籍,又有多少有價值的東西給我們?

文學作品想要成為經典,還要腳踏實地,迴歸現實。像《平凡的世界》《活著》等作品,不曾藉助“情感套路”,也沒有利用讀者的“功利心理”,一樣成為經典。這樣的著作從普通人的現實生活出發,透過人物的一生傳遞思想,而有著不同經歷的人往往會得到不同的思想啟迪。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才是經典作品的價值所在,無論處在哪個時代,都不會褪色。

迴歸現實,靠的是作者對生活實實在在地觀察和感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文學創作也是如此,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找來了十年的報紙,又親自下礦區生活,才完成了筆下有血有肉的孫少平,曹雪芹也是在經歷了世事變化後,最終留下了不朽的《紅樓夢》。創造了經典的作家們,幾乎都是對人生有過認真的思考,甚至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就是作家本人的縮影,而不是憑空臆斷,創造一個虛幻的人物。缺少了這種親身體會,作家筆下的人物也是空洞的,沒有靈魂,雖然能靠著“青春”或者“成功”和讀者產生短暫的共鳴,讓他們看到自己,但也僅限於此,除了讓讀者再次感到孤獨或者羨慕他人的成功,再無增進。

暢銷書作家上滯銷榜,給眾多暢銷書作家提了個醒,別被一時的銷量衝昏頭腦,要理智地看到自己作品存在的不足,重視受眾的實際需求。希望暢銷書作家們從一味追求“好賣”向注重作品“長賣”轉變,用時間換取空間,把暢銷書真正變為長銷書,用經典作品打動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