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關鍵詞解讀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及100條細則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1月9日下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公佈了《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以下簡稱為“規範”)以及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的100條細則。

其中,《規範》從內容管理、審核制度、認證體系、技術要求四方面對短視頻平臺做出整體規範,而100條細則又在內容審查層面將審核標準深入細化。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在認真閱讀完兩份文件之後,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從中總結出十大關鍵詞,並結合文件中的重點內容做出如下解讀。

1、正能量

(1)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積極引入主流新聞媒體和黨政軍機關團體等機構開設賬戶,提高正面優質短視頻內容供給。

(2)網絡短視頻平臺在內容版面設置上,應當圍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正向議題設置,加強正能量內容建設和儲備。

(3)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合理設計智能推送程序,優先推薦正能量內容。

從主流官方媒體入駐到正能量內容儲備增大,並享受優先推薦,短視頻平臺已經被納為正能量內容傳播的重要一環,這與短視頻平臺迅速增長的活躍用戶有關。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短視頻行業活躍用戶數突破5億,相比2017年同比增長104%;短視頻應用滲透率達46%,即近半數網民成為短視頻用戶。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短視頻平臺的用戶覆蓋面積不斷擴大,影響力迅速走高,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必將越來越大。未來,主流官方媒體將入駐更多短視頻平臺,在年輕人大面積聚集的新型互聯網社交平臺中開闢發聲窗口,傳播“正面優質”內容。

去年,火山小視頻已官方聲明將對正能量內容優先加權推薦。《規範》發佈之後,更多短視頻平臺也將無條件為正能量內容擴大曝光量,各個平臺的“紅色”屬性將更加明顯。

2、先審後播

網絡短視頻平臺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後播制度。平臺上播出的所有短視頻均應經內容審核後方可播出,包括節目的標題、簡介、彈幕、評論等內容。

此前,先審後播制度只應用於影視綜藝等視頻內容,而今,此項制度在短視頻中同步生效,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關部門對短視頻平臺的監管力度正在向影視綜藝等內容平臺看齊。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中的用戶彈幕、評論也需要在審核後發佈。彈幕和評論都是觀眾表達態度的途徑,審核雖能過濾違規違法內容,但也可能因此對用戶的表達積極性造成影響,甚至會成為平臺控評的手段。

尤其對彈幕而言,作為用戶觀看視頻過程中的一種實時互動方式,彈幕已經被眾多年輕群體接受並使用,彈幕量甚至已經成為衡量視頻熱度的一個維度。彈幕經審核後發佈不僅將增大短視頻平臺的審核難度,也很可能會影響用戶交流的即時性,進而影響觀看體驗。

3、審查隊伍

網絡平臺開展短視頻服務,應當根據其業務規模,同步建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審核員隊伍。審核員應當經過省級以上廣電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審核員數量與上傳和播出的短視頻條數應當相匹配。原則上,審核員人數應當在本平臺每天新增播出短視頻條數的千分之一以上。

根據《規範》中的要求,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審查主要為自審自查,但審查隊伍需要經過省級以上廣電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達到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要求。

在審核隊伍的規模限制上,《規範》要求每1000條短視頻需要配置1個審核員。據統計,今日頭條在2017年底,平臺每天的短視頻上傳量就達到了2000萬條,那麼僅在今日頭條一個平臺就需要招聘2萬名審核員。另外,截至2018年6月,抖音的日活用戶達到1.5億,假如每天每2個人上傳1條短視頻,那麼平臺的日上傳量為7500萬條,需要匹配的審核員規模為7.5萬人。

按此推算,這項要求落實之後,各個短視頻平臺審核成本將大幅增長,相關廣電管理部門的工作時間預計也將極大地得到充實。

(1)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履行版權保護責任,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不得轉發UGC上傳的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片段;在未得到PGC機構提供的版權證明的情況下,也不得轉發PGC機構上傳的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網絡劇等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片段。

(2)網絡短視頻平臺不得轉發國家尚未批准播映的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中的片段,以及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的廣播電視節目、網絡節目中的片段。

從這幾條規定來看,監管部分對短視頻內容的版權保護進一步增強,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用戶對廣播電視視聽作品的隨意拼接。另外,一般的普通用戶不再享有上傳影視劇綜的權力,平臺UP主的搬運能力或將受限。

同時,對於還未拿到播映許可證的影視劇綜,也不能提前放出視頻傳播物料。但大多影視項目往往在拍攝完成後一邊送審、一邊定檔、一邊宣傳,這項政策落地後,影視作品常規的營銷計劃和運作時間或將重新規劃。

5、未成年監護

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採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時間予以限制,設立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系統,有效防止未成人沉迷短視頻。

QuestMobile數據顯示,短視頻平臺的用戶群體整體以24歲以下的年輕群體為主,佔比將近50%,其中包含大量的未成年用戶。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在這樣的受眾規模上,短視頻平臺確實需要在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上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在100條細則中,監管部門也對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作出具體定義,包括早戀、打架鬥毆、吸毒、性暗示等。

6、封殺劣跡藝人

短視頻平臺不得為包括吸毒嫖娼在內的各類違法犯罪人員及黑惡勢力人物提供宣傳平臺,著重展示其積極一面。

近年來,有過吸毒、嫖娼、婚外情等劣跡的藝人群體越來越多。然而,雖然這些藝人已經受到法律制裁,但仍有粉絲群體願意為其作品買單,使他們重回大眾視野成為可能。而此項政策明確限制了吸毒嫖娼人員的宣傳渠道,也將進一步加大劣跡藝人洗白或復出的難度。

7、限制喪文化

短視頻平臺不得宣揚不良、消極頹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內容,包括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喪文化等。

在100條細則中,喪文化也被列為不良人生觀之一。但對年輕人而言,限制“喪”或許會讓他們變得更“喪”。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近年來,喪文化已經成為年輕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之一。在面對學習、生活、工作的多重壓力之時,人們習慣於用不作為、無目的的“喪”來緩解一下眼前似乎無可抵擋的重量。但大多數群體的“喪”是間歇性的,他們用“喪”來與心頭的焦慮達成和解,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放空地帶。因此,對“喪文化”的過度限制或許會使年輕群體變得更加焦慮和無所適從。

8、抵制低俗

短視頻平臺不得展示淫穢色情,渲染庸俗低級趣味,宣揚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婚戀觀的內容。

任何時候,人們對低俗內容的接受度都沒有下限,內容平臺必須從源頭截斷此類內容的傳播。

2018年以來,已經有多家短視頻平臺被約談,下線整改。大多平臺都自發加強自審自查的力度,下架相關問題視頻,封禁問題賬戶,增加審核敏感詞等。由此可見,監管部門對低俗內容向來零容忍,任何平臺都不要試圖以打擦邊球的方式為低俗內容提供傳播土壤。

9、實名認證

網絡短視頻平臺對在本平臺註冊賬戶上傳節目的主體,應當實行實名認證管理制度。對機構註冊賬戶上傳節目的(簡稱PGC),應當核實其組織機構代碼證等信息;對個人註冊賬戶上傳節目的(簡稱UGC),應當核實身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

短視頻平臺全面落實實名認證制度,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個人或機構的責任意識,對所上傳的內容先行把控,防止虛假信息、低俗內容等違法違規視頻的傳播。這不僅有利於短視頻平臺實現規範化管理,也有利於監管部門執行責任追究制度。

10、共享“黑名單”

(1)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建立“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一週內三次以上上傳含有違法違規內容節目的UGC賬戶,及上傳重大違法內容節目的UGC賬戶,平臺應當將其身份信息、頭像、賬戶名稱等信息納入“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

(2)各網絡短視頻平臺對“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實行信息共享機制。對被列入“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中的人員,各網絡短視頻平臺在規定時期內不得為其開通上傳賬戶。

各網絡短視頻平臺將在抵制違法違規內容傳播者的過程中走向聯合,通過實名認證之後,對於在某平臺存在傳播非法內容的用戶,也將同步被其他短視頻平臺列入“黑名單”,進而被全平臺封殺。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不法分子的犯罪門檻,遏制其利用互聯網傳播違法內容的行為。

十大关键词解读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100条细则

播報當日票房、排片數據、檔期資訊、深度票房數據挖掘、電影產業觀點速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