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中國上映後,在國內颳起了一陣是“是枝裕和風”,是枝裕和的電影多從原生家庭出發,探討家庭生活中的點滴。

適逢今天七夕節,我們拿出這篇文章,與各位分享。

即使是再相愛的人,路的盡頭也難免婚姻一途,而那些相愛人們在以後漫長家庭關係中彼此扶持,將要面臨的生活種種,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皆可窺一豹。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是枝裕和在拍攝電影之前,一直在日本的電視臺拍攝紀錄片,真正被大眾所關注,是從他2004年拍攝的電影《無人知曉》,入圍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小津一樣,他擁有一雙觀察者的眼睛,能發現日常生活中被隱忍、被埋沒在世界某角落、心中某角落的苦痛與殘酷,並表達出來。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他這種在私密性與共享性之間的遊刃有餘,想必是來源於對生活無時無刻的觀察與思考;所以一點也不奇怪他大學畢業之後是從拍攝電視紀錄片入行的,紀錄片創作者一定得是出色的觀察者啊!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是枝裕和的電影溫情而剋制,細膩而不沉悶,他的電影大多取材生活,但是他的手法平淡樸實,波瀾不驚,實質手法高明,引人入勝,劇情有滋有味,他的電影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有著電影的巧妙安排和劇情敘事,也有著紀錄片的真實細節和質感。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與早前小編推薦的,同樣取材於日常生活的日本導演

河瀨直美有區別,河瀨直美多運用長鏡頭和多聲音層次疊加的效果渲染影片,而是枝裕和則的電影手法則要相對簡單。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在他的電影中,家庭、親人、朋友中一些小小的細節、短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觸動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是謂“扎心”。導演關注生活,留心生活,把千言萬語化作影像。當我們看到電影中的細節時,恍然自己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於是,我們又開始反觀生活……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在電影《步履不停》中,在家庭生活中會有一些隨口說出的約定還來不及實現,最終,這個隨口說出的約定並沒有實現,而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遺憾中的一個。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劇中有一段對話:

兒子:海星棒球隊怎樣了?

父親:這些日子...我都看聖馬利諾隊

兒子:足球?

父親點頭:我去橫濱體育場看比賽

兒子:呃...和誰?

父親:哦...誰在乎呢。我們應該去,帶孩子去。

兒子:我們是應該......找一天去

兒子:三年後,爸爸去世了。我沒和他一起去看過足球賽。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人生,為何有太多遲了一步的遺憾……

除此,卻仍有一絲絲的盼望……

在父母送兒子和兒媳婦上車後,

母親依依不捨。

父親安慰母親說:他們新年會再來的。

而兒子和兒媳婦說:新年就不用了吧,一年一次就很多了。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在是枝裕和看來,世間也需要沒用的東西,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須有其意義,會讓人喘不過氣來。猶如停下腳步,挖掘腳下微不足道卻更柔軟的事物。如果電影作品是靜靜沉澱在水底的東西,這些文字就是沉澱之前緩緩飄蕩在水中的沙粒。那些現在還很細小、並未成形的沙粒,一定會在幾年後,成為下部、下下部電影的芽和根。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這可以看出是枝裕和的電影屢次受到戛納電影節的青睞的原因。

他的電影文學性和藝術性兼備。他的電影劇本文學功底紮實,不同於意識流的電影作品。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電影《無人知曉》是講述棄兒的故事,《小偷家族》是講述底層家庭的故事,《幻之光》是講失去親人的痛,紀錄片《但是……在這個扔棄福祉的時代》是抨擊日本的福利政策的,

《當記憶失去了》講失憶者的故事的……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在是枝裕和的影像裡,沉重與殘酷往往是緩慢的、隱藏的、甚至是存在於潛意識裡的;但總會找一個出口爆發出來,這個爆發的瞬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作品中各種各樣的人物身上。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從這個角度看來,是枝導演還是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形成上有著自己的特色,因為他沒有小津和成瀨的故事中那些更為明顯的矛盾與沉重,他更像是悶聲憋大招,可能只一句臺詞一個動作就描繪出平靜海面下的波濤洶湧;他避開了小津和成瀨作品中的那種難以逃脫的宿命感,更關注隱沒在燦爛陽光下的生命的流動與無常。而從現實中淬鍊的力量不僅僅讓他的創作更強大,還讓他的電影更具有現實的說服力。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平靜之下,波瀾四起”是影迷對是枝裕和電影的評價,在他的電影中,很少有明顯的戲劇化衝突,而是從日常片段中採擷細膩情感。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其實我也很‘毒舌’”,雖然是枝裕和並不願意被稱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但相信很多影迷一定是把對小津的愛也投射到了他身上。因為他們兩人都喜歡拍攝家庭題材,都擅長以樸實平淡的影像表達日常情感,日常的視角卻能深入人性深處。對於兩位日本導演來說,某種童年的氣味、某個平凡的場景、某個溫暖的笑容……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都是他們創作的哲思與靈感。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電影可以用來作什麼?——是枝裕和導演1998年有過一部著名的《After Life》(譯作:下一站天國),他說,電影可以用來重現人生中最美好的光景。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After Life》是一部用訪談片段和紀實手法偽裝起來的虛構作品。寫的是每個人在死後、去往天國之前,都要到一箇中轉站逗留幾天,回憶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片段。工作人員會據此佈景、置辦道具服裝、請人演出,並且拍下這一片段——大都是日常生活裡的細枝末節——讓人們帶著完美的記憶走向永恆。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這無疑令人感動,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永遠都有幸福的部分,我們覺得沒有,是因為我們遺忘了;如果真的尋找不到,那麼最後我們也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別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如此,是枝裕和用一個未知的、幻想中的視角,死者的視角,美化了我們的人生。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十年之後,是枝裕和因自己的母親去世而拍攝了《步履不停》,這次是站在了現實的、貼己的視角,生者的視角,去看待人生。《步履不停》大概是從英文名“Still Walking”而來,而日文原名是“歩いても歩いても”,一句口語(也是歌詞),意即“再怎麼走、再怎麼走”。接下來的話應該是“人生は、いつもちょっとだけ間にあわない。”有通日文的朋友講解給我聽,大意是人生總有隻差一點、沒有趕上的事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有了蘿蔔,誰都可以是大廚哦。

——那土豆呢?

——土豆的話,就得看你自己的手藝了。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這是《步履不停》開場時的橫山家母女的臺詞,鏡頭漸漸顯影,是母親和女兒站在廚房的水槽前刮蘿蔔皮的情形。聲音、光線、佈置,都極為日常,卻充滿生活的味道。接著父親,女婿和一對外孫,以及次子良多的一家三口都陸續出現,往往寥寥幾句家常話、幾個動作,這個人物性格、彼此關係就呼之欲出了。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在電影裡橫山家的佈景,讓我們想到了

侯孝賢《鼕鼕的假期》《童年往事》。當然這種聯想並非建立在佈局的相像上,而是在這個空間中所承載的時間感上。銀幕上的房子不再是發生戲劇的地方,而是充滿生活的氣息。我記得《電影手冊》曾經有評論《童年往事》是說——在那個房子裡產生了一種悠然成熟的時間感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2008年前後我們可以看到兩部以房子作為主角的電影,一部是是枝裕和的作品,一部是阿薩亞斯的《夏日時光》。都是在老房子裡,展現一個家庭內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狀況。透過是枝的鏡頭,我們看見橫山家的廚房、飯廳、庭院、浴室、臥房,可以感知與想像這個空間裡的過去與未來,以及電影景框之外的生活質感。這或許是《步履不停》最美妙的地方,它拍出了空間流轉、拍出了時光荏苒,仔細想想卻不過是一日一夜、方寸之地發生的事,但一點也不覺得厭倦與侷促。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電影只講了一天之間事,這一天既是平常的一天,不外乎女兒和兒子拖家帶口從城裡回來看望父母;亦是不平常的一天,這是長子淳平的忌日,他在多前年因救一孩子而溺死。就在吃飯、午睡、閒聊、散步、洗浴、聽歌,種種平常事裡,關於一個普通家庭的遺憾漸漸顯露出來。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我們發現:忙碌著為子女歸來準備菜色和糕點的母親,也會有尖刻殘忍的一面;一本正經、以行醫為無上光榮的父親,也曾有過自覺不堪的經歷;而子女們總是說,“浴室那麼破舊,改天我來把瓷磚換了吧”,可是吃過飯也就走了。透過這部電影,我私下裡想:儘管我們不想承認,但心裡誰都明白,

人生就是一場短暫相逢,即便是丈夫與妻子、即便是父母與子女,沒辦法過分要求誰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這是《步履不停》最好的地方,按照一位臺灣導演(《九降風》的導演林書宇)的說法,這部電影“每一句都透露著遺憾,卻也同時找到了出口。”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有訪談中,記者問為什麼要描寫這樣一個平凡家庭的故事呢。是枝回答“因為發生重大事件而產生一部電影,這種情形到處可見。……(可是)大家人生當中並不會常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件,但日常生活卻很有趣。”在覺得“有趣”之外,是枝似乎在提示我們,生活絕對沒那麼壞,但也並不會盡如人意。就像橫山家的母親直到去世也沒能了一樁心願、坐上兒子開的小車。人生好像再怎麼努力,我們就是沒辦法讓所有人全都滿意、甚至讓自己滿意。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可是,電影沒有任何責備的意思,也沒有試圖解決任何問題,顯得非常通透。並且不再拘泥於重現人生中最美好的光景。最後,我們就會發現來自缺憾的感動,比來自完美的感動,顯然更為真摯。但是這個電影真的只停在這裡嗎?只是讓我們理解一種生活的寬厚嗎?似乎也不然。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初看《步履不停》時,覺得是枝裕和明亮、散淡、文藝,容易將感動歸為一種“人生的遺憾”。再看,仔細體會時,就發現是枝家庭的中心總是

樹木希林扮演的母親角色。而這個角色看起來有些尖刻也不乏可愛,就像任何一個家庭裡的母親那樣讓人感到親切。但在是枝裕和在這樣的母親身上,保留了一樣東西,就是“人生的怨毒”。也許因為這種東西,太讓人感到不適,於是我們會選擇忽略它。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那個被長子用命救起的孩子,每年都被邀請來參加忌日,於是每年都要道歉、都要內疚、都要表現出痛苦。當阿部寬建議樹木希林別再請他來,淳平的死不應該去責怪當時落水的孩子,然而這位母親的回答讓人不寒而慄:“如果不能恨一個人,自己就會感覺更糟”。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這一幕也讓我聯想起山田洋次前兩年所拍的《如果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吉永小百合扮演的母親是廣島倖存者,相依為命的兒子則死於原子彈爆炸。儘管兒子的女朋友經常前來看望和照料這位母親,可謂體貼入微。但終於有一天,這位溫柔的母親忍不住對她失聲痛哭說:雖然我知道這麼想很不應該,但是我多麼希望你當時和我兒子一起死去。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這兩部電影可貴在於坦陳人的怨毒和自私,作為母親這是人之常情,也承認這是人性中無法排遣的黑暗部分。“比海更深”的可能不是愛、而是恨。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是枝裕和最獨道的地方,以一種“喪喪的無用”來平衡這個世界。直面生活中的缺憾和殘忍,卻又築起溫柔的堤壩,不至於讓黑暗的潮水淹沒。

愛一個人深,與他(她)一起過節,七夕節,請與你愛的人相擁看一場是枝裕和吧。

是枝裕和提醒你:原生家庭是相愛的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