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槍擊案頻發傷亡慘重,為何控槍法案還遲遲不能獲得通過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來到美洲,此後便有源源不斷的歐洲人迫於生計來到北美大陸,當第一批飄洋過海到達北美大陸後,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猛獸和印第安人的包圍之中,他們正是靠著手裡的武器才獲得了安身立命之本從而得以在北美大陸立足;此後北美十三州逐漸形成因為沒有常備政府軍隊,各州都依靠民兵進行自我防衛,州政府也逐漸介入到武器管理中,部分州政府甚至會對沒有武器的居民進行處罰。

美國槍擊案頻發傷亡慘重,為何控槍法案還遲遲不能獲得通過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在聖薩爾瓦多登陸


1755年,北美十三州為反抗英國經濟政策維護切身利益發動獨立戰爭,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取得獨立戰爭的勝利,1774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 》宣告美國獨立,《獨立宣言》執筆人傑弗遜認為人人生而平等,只有百姓有持槍權享有平等的權力才能將這種權力付諸實踐;為了限制強勢政府,防止政府權力膨脹進而侵犯公民權力,賦予公民反抗的武器,1790年12月5日批准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明確指出“人民持有並攜帶武器之權不受侵犯”,即所謂的“槍權天授”,這就是美國公民合法持有槍支的由來和法律保障。

美國槍擊案頻發傷亡慘重,為何控槍法案還遲遲不能獲得通過

托馬斯·傑斐遜美國第三人總統、開國三傑之一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所謂的“槍權天授”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日漸增多,自20世紀60年以來涉槍暴力犯罪急劇增加,接二連三的發生大規模槍擊慘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2009年黃靈發在紐約一處移民服務中心內射擊群眾造成13人死亡,隨後自殺;2012年亞當·蘭紮在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槍擊在校學生造成27人死亡;2015年賽義德·法魯克與妻子塔什芬·馬利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貝納迪諾一場員工聚會上向法魯克的同事開槍造成14人死亡。。。。。。慘劇一次次的發生,美國民眾歷歷在目、觸目驚心,但何為禁槍法案遲遲不得通過呢?

美國槍擊案頻發傷亡慘重,為何控槍法案還遲遲不能獲得通過

美國步槍協會第一任理事長南北戰爭北方將領安布羅斯·埃弗雷特·伯恩賽德


說到槍支,那就不得不提美國步槍協會了,該協會是美國限槍運動的主要反對者,擁有會員幾百萬人,這些人要麼有錢要麼有勢,他們極力否認槍支氾濫同美國社會的暴力事件頻發,於是就用手頭充足的資金左右國有選舉,他們只投票給擁護《第二修正案》的候選人,而槍支管制的擁護者會收到各種打壓,所以國會總是有相當一部分的議員的幕後金主就是美國步槍協會的大佬們,自然的禁槍法案的推進所遇到的阻力自然也是難以想象的。由於槍擊案件頻發,而政府又在禁槍問題上難以有所作為,許多原本支持禁槍的民眾思想開始轉變,他們覺得開始覺得擁槍才能保障自己及家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也是導致奧馬巴當政時簽署的禁槍行政命令民調認為保護擁槍權力者超過支持管制槍支者的一個重大原因之一。

美國槍擊案頻發傷亡慘重,為何控槍法案還遲遲不能獲得通過

奧巴馬在談論萬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的遇難者時流淚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公民擁槍的權利,這種權利的賦予源自於美國反抗英王暴政的立國經驗,是他們創業之初安身立命之本,幾百年來深入信心,已然成為美國社會的意識形態;2、雖然一系列的讓人觸目驚心,仍然無法促使相當一部分美國人反省民間擁槍的禍害;3、美國步槍協會作為美國限槍運動的主要反對者實力雄厚,左右國會選舉使得禁槍支持者難以當選,最終導致禁槍法案難以在國會通過;綜合這3點結論我們就明白了美國禁槍道路任重而道遠,送給美國禁槍支持者一句話以茲鼓勵: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