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司法局長談司法行政改革創新 武川縣司法局長任建國: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管理

基層司法局長談司法行政改革創新

武川縣司法局長任建國:

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管理

小編:請您介紹一下什麼是社區矯正?與在監獄服刑相比,社區矯正都有哪些優勢?

任建國局長:把服刑人員放置於村、社區接受改造,最後變為合格公民,這一轉化過程稱之為社區矯正,這是輕度犯罪的一種刑罰。實踐證明,社區矯正有它的獨特優勢:一是管理成本低,一名罪犯在監獄服刑大約需要3萬元,而在社會上改造只需3000元;二是教育效果好,監獄中一旦監管不到位容易出現牢頭獄霸,極易相互教唆,交叉感染壞毛病,而在社區矯正中,周圍育人環境相對良好,便於悔過自新,重新做人;三是能儘快融入社會,大牆內服刑,由於探監次數有限,服刑期間心理無助,極易產生孤獨感、恐懼感,社區改造過程中,愛情、親情、友情都沒有阻斷,以致能較好地適應社會。

小編:請您談談武川縣社區矯正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任建國局長:隨著社會的進步,實行文明執法,社區矯正這一人性化的刑罰越來越被採納和運用,假釋率提高,假釋數將擴大到10倍,社區服刑人數成倍增長,一個司法所要管理教育100名左右的矯正人員。原來我縣全部在矯人數只有100人左右,將來會達到1000人,這就迫切需要一個高效的矯正載體,因此社區矯正中心建設迫在眉睫。

小編:關於社區矯正中心建設,司法行政上級主管部門有什麼要求?

任建國局長:自治區司法廳提出,兩年內實現矯正中心全部達標,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實踐證明,矯正中心在服刑人員中發揮出了它獨有的優勢:

1、在學習方面:便於集中教育培訓,聘請專家、學者和律師講課,因材施教,相互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技能方面:因為在矯正中心設有習藝室,根據當地生產、生活實際,因地制宜、有得放矢地制定學習計劃、學習目標,使每位矯正人員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創收養家,展示自我價值,更好地服務社會,回饋社會。

3、在勞動方面:利用現有勞動基地種菜、養花、植樹、除草、澆水,在勞動中接受改造,根除了好逸惡勞的思想,讓辛勤的汗水洗滌過去心靈的汙垢。

4、在心理素質培養方面:在矯正中心設有心理諮詢室、沙盤實驗室、VR心理虛擬實驗室和情緒宣洩室等多功能實驗室,聘請有經驗的心理諮詢師為他們做心理輔導,逐漸培養他們樹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識,儘快迴歸人生的正確航向。

5、在生活起居方面:集中學習、勞動、同吃同住,彼此之間結下了深情厚誼,培養起了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小編:下一步,武川縣的社區矯正工作將有什麼新的舉措?

任建國局長:矯正人員多了,工作量大了,作為執法主體的矯正警察和工作人員必須加強。首先是充實力量,司法所至少有2名司法行政幹警,1名工作人員;旗縣矯正中心至少要有3名司法行政幹警,1名心理諮詢師,1名業務內勤。其次是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制度,在政法委牽頭組織下,定期召開公、檢、法、司聯席會議,根據各自工作職責,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分析研判,對於個別難以管理的矯正人員,齊抓共管達到思想與行動的統一。第三是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矯正管理,成立幫教小組,由村委會幹部、街道社區幹部、親戚朋友、司法行政幹警、法律服務工作者組成,也可以由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矯正志願者、大學生村官、離退休幹部、教師、老黨員參與,民政部門、人社部門等各部門共同參與,解決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消除歧視,營造溫暖和諧環境。司法所長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發揮統領作用,既要嚴管也要厚愛,團結動員一切可以團結動員的力量,形成強大的合力把社區矯正工作做好、做紮實,為社會輸送合格公民,為基層社會穩定做出新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