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父母的過分溺愛,只會培養出無能的“廢物”?

為什麼說父母的過分溺愛,只會培養出無能的“廢物”?

“嚴家無悍虜,慈母多敗子”,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毫無節制,“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可是,愛過了頭,過分溺愛、嬌慣,對他們大包大辦,讓孩子在父輩的羽翼下成長,可能會使孩子變成無用的“廢人”。

為什麼說父母的過分溺愛,只會培養出無能的“廢物”?

有一位母親向心理醫生諮詢,她兒子30歲了,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懂得怎麼去戀愛,讓她傷透了心。

醫生問她:“你孩子第一次繫鞋帶的時候,他不會打結,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了?”這位母親點點頭。

醫生又問:“他第一次洗碗的時候,打碎了碗碟,你是不是不再讓他走近洗碗池了?”這位母親又點了點頭。

為什麼說父母的過分溺愛,只會培養出無能的“廢物”?

醫生接著問:“他第一次整理床鋪,用了很長時間沒搞好,你是不是嫌他笨手笨腳,不讓他再整理床鋪?”這位母親有點驚訝地繼續點頭。

醫生接著又問:“他大學畢業,是你動用了自己的關係,為他謀得了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

這時,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問醫生:“您怎麼知道的?”醫生說:“從你回覆他第一次繫鞋帶的答案就知道了”“那以後我該怎麼辦?”

醫生搖搖頭:“當他生病時,你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時,你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錢時,你準備好錢給他。這是你以後最好的選擇,別的,我也無能為力。”

為什麼說父母的過分溺愛,只會培養出無能的“廢物”?

作為父母,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是須知道我們只能照顧孩子一時,不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為孩子的長遠著想,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獨立做事的條件,孩子應該做到的、能夠做到的、願意做的,就鼓勵他/她去做,使他/她從做事的過程中獲得經驗、提升能力、培養自信,而不是替代包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受到挫折時也不要過於“心疼”,因為這些事情是他們必須經歷的。

為什麼說父母的過分溺愛,只會培養出無能的“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