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沙特,特朗普在給誰挖坑?

沙特記者賈米爾·卡舒吉遇害案發酵一個半月來至今,已不再是一起單純的刑事案件而成為撬動地區格局和大國關係的微妙“槓桿”。當事件真相水落石出,德國率先啟動制裁沙特,國際社會紛紛把期待的把目光投向美國之際,特朗普週二仍表示美國是沙特的“鐵桿夥伴”(steadfastpartner),並且直截了當地宣佈,美國將繼續保持與沙特的友好關係。明確且強硬的表態,在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

力挺沙特,特朗普在給誰挖坑?

遇害的沙特記者卡舒吉

不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告訴子午觀潮:這是一個反建制派、反傳統的美國總統做出的決定,並不讓人感覺意外。此前在“卡舒吉案“持續發酵過程中,特朗普曾多次半公開地釋放信號,表示要從“國家利益”角度而不是“美國價值觀”來考量、處理與沙特的關係。而今此番表態明顯地反映出特朗普作為一個反建制派、商人出身的總統的價值取向。

楊希雨認為,“卡舒吉案“作為一面鏡子,映照出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國外交正在同美國傳統外交漸行漸遠,同西方外交主流的分歧也在進一步加深。長期以來,美國外交驅動的“兩輪“一為美國國家利益,另為美國所謂的價值觀,之前的美國總統都是在兩者之間取一個平衡點來決定其外交政策。而特朗普自上臺以來,就走在了顛覆美國外交政策傳統的道路上。

力挺沙特,特朗普在給誰挖坑?

至於“放過沙特“的理由,特朗普拋出的仍然是他一貫掛在嘴邊的“美國優先”和”國家利益“。所謂的國家利益就是,去年特朗普訪問沙特後,沙特同意向美國投資4500億美元,其中1100億美元將用於購買軍火,特朗普表示這將為美國創造數十萬工作崗位和額外財富。為了給自己辯白,特朗普還不惜拉中俄“下水“,因為“如果我們愚蠢地取消這些合同,俄羅斯和中國將會獲得巨大利益“。楊希雨向子午觀潮指出,這種抬出第三方作為藉口來轉移國內批評與施壓的方式,是政客的典型伎倆。不過,特朗普此番祭出美國民眾在意的中國和俄羅斯,卻打錯了算盤。眾所周知,俄羅斯、尤其是中國與沙特的軍器交易並不足以威脅到美國的“新大單“。

力挺沙特,特朗普在給誰挖坑?

沙特武器的供貨商

此外,特朗普在聲明中搬出沙特在穩定油價、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的功勞,稱自己的決定是在保護世界經濟,確保“美國優先”政策。楊希雨指出,目前特朗普將對付伊朗視作其中東政策的首要目標,而沙特是打擊伊朗不可取代的“借力“。此番強硬力挺沙特,特朗普顯然選擇了政策目標取向而不是價值取向,而後者正好是其他西方國家和美國國內政治勢力對“卡舒吉案“的反應。由於特別突出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特朗普做出了單一舉措,反而更加將自己放置於與美國國內主流政客,以及與西方主流外交的對立面。

事實上,當特朗普聲明出來以後,立即招來國內和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同時也遭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指責特朗普的立場,稱特朗普選擇“與沙特站在一起”。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向總統致信,要求美國政府依據本國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對沙特涉案人員進行再度調查。民主黨參議員範因斯坦措辭嚴厲地表示要發起制裁沙特的預案。楊希雨指出,一旦國會做出與特朗普相反的決議,即使他本人也難以推翻這個決議,還將成為其在“通俄門調查“以及“貿易戰爭議“之外的政治負擔。特朗普一旦揹負起這個重壓,不但短期內無法解決,反而會繼續發酵,導致美國更加分裂,對未來特朗普的執政甚至美國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

力挺沙特,特朗普在給誰挖坑?

特朗普和沙特王儲

反觀中東地區,沙特因為“卡舒吉案“,其昔日作為海灣大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已經大打折扣。中東地區數個力量對比已產生微妙變化,對中東政局產生深刻長遠的影響。

因此,楊希雨認為,特朗普此番在“卡舒吉案“上的聲明,將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政治地位。儘管特朗普本人很強勢,不過傳統力量也依然強大。“卡舒吉案“的持續發酵,將給美國外交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看看knews記者 李瑤 方菲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