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關注運城|走出去引進來 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中央媒體關注運城

山西運城:走出去引進來 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半月談記者 王飛航

2018年2月,舉辦“古中國·大運城”民俗文化旅遊節;3月到6月,舉辦美麗鄉村百花節;7月,成功舉辦首屆“五小企業”(群星燦爛)工業產品博覽會;9月,舉辦關公文化旅遊節;10月,舉辦首屆山西·運城特色醫藥交易博覽會;11月,舉辦第三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

2018年,運城集中打好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現代農業、產業特色、人口大市、教育強市、特色醫療等對外開放“七張牌”,“三節三會”等各類活動高潮迭起、接連不斷。1月—10月,運城遊客數量和旅遊總收入實現了24.9%和27%的高速增長。

近日,記者在三國名將關羽的故鄉——山西省運城市採訪,從異常火爆的旅遊市場,到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式交通網絡,從日新月異的開發新區,從新型工業的火熱車間,真切感受到了運城市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一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成為推動運城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走出去:對外開放贏得發展主動權

運城是農業大市,也是山西煤炭資源最少的市。沒有資源優勢,更要轉型發展,多年來運城市一直在尋求產業轉型之路。

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認為,運城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是山西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要推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區位條件,邁大開放步子,讓對外開放新格局成為運城最大的優勢。

“如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必須來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如何解放思想,必須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找答案,必須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學取真經”。帶著這樣的初衷,2018年5月13日至18日,運城市黨政考察團赴長三角地區三省五市,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和戰鬥過的地方,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地方,到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地方,以“加快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學習考察。

6天時間,考察團成員目之所及,耳之所聞,切實感受運城與長三角地區在對外開放上的差距。大家在驚歎中共鳴——運城唯有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奮起直追,實現彎道超車,才能在新一輪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跟上時代步伐。

從2018年6月起,一場“思想再解放大討論、改革再出發大實踐、開放再擴大大學習”活動在運城市全面鋪開。13個縣(市、區)和30餘家市直單位組織點對點外出學習考察343批,形成了5000幹部浩浩蕩蕩下江南、學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局面,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運城強度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活動。同時,登門招商,邀請外地企業來運考察、投資、對接133批次,簽約項目102項,意向投資高達630億元。隨後,運城市全市上下在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上鉚足了勁,下足了功夫,著力打造對外開放制度建設、營商環境、服務創新的“高地”。

不到3個月時間,運城市縣兩級的政務大廳全部正式運行,市直48個部門的185項服務類事項基本實現即來即辦,13個縣(市、區)2464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集中到政務服務中心辦理。以市級政務服務中心為例,目前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比國務院規定少6.5天,比省政府要求少3天。

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截至2018年9月底,運城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48億元,提前3個月完成全年省定任務。項目開工率達到69%,到位資金也達到了300億元,走在全省前列;財政收入完成146.3億元,同比增長26.3%。

引進來:“鳳還巢”帶動創業創新熱潮

初冬時節,位於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包裝印刷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一派火熱。這個由山西運城製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項目,2019年年底將竣工,屆時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利稅3.2億元。

誰能想到,運城製版集團是從運城走出去的一家外向型企業,僅境內子公司就有54家,境外子公司29家,生產規模及生產能力均居世界同行業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製版集團。

如今,這個“南飛”的大雁又回來,用董事長劉克禮的話說,是家鄉的熱土,開放的理念,讓他重新回到了這裡。和運城製版集團一樣,一批從運城走出去的企業家和業界精英在“鳳還巢”計劃的鼓舞下,回鄉創業。

2017年以來,運城市以“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大人才觀”,把64萬運城在外人士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橋樑和紐帶,在全國20多個省市召開了50多場座談會,吸引大量的運商運才回鄉創業。

在永濟市莊子村,17個溫室大棚點綴在180畝經濟林中,格外亮眼。這是返鄉創業人員朱薏霖創辦的凱博嘉禾農業有限公司。朱薏霖2002年開始在西安創業,先後開設了7家石鍋魚、辣鴨頭連鎖店。2015年,她返鄉創業,在莊子村大力發展農業採摘和鄉村旅遊。

“‘鳳還巢’計劃對我們返鄉創業人員是個難得的機遇。”從2017年9月開始,永濟市鎮村幹部經常陪她挨家挨戶做工作、籤合同,幫她流轉土地,幫她和深圳恩鵬公司達成投資5000萬元打造運城市首家生態養老基地的初步意向。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809名回鄉人才進入運城市農村的“兩委”班子,600多名擔任主幹;創辦企業634戶;吸引各類投資139億元,帶動2萬人就業,為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源泉。

動能轉換帶動高質量轉型發展

2018年,運城市謀劃實施了涉及三大類50個、總投資1567億元的“3515重大工程項目”。其中,重大產業轉型升級項目20個,總投資663億元;50億元以上的項目5個,30億元到50億元的項目4個。

這些重大轉型項目建成後,運城先進製造業佔比可提高20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可提高1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將實現“翻番”。

開放的優勢也通過“3513重大工程項目”的開工不斷顯現,運城北站動車存車場擴建項目開工,停車線將由目前的2條增加到9條;運城4E級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在現有22條國內航線和3條國際航班基礎上,運城機場將新增15個通航城市,到2025年客流量將達到600萬人次。由此帶來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呈現“井噴式”“爆發性”增長。

此外,投資20億元的大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二期項目進展順利,純電動輕型客車乘用車擴建項目年底完成廠房主體工程;建龍集團300萬噸熱軋卷板、160萬噸優特帶鋼等項目已達產達效,到2020年實現產值500億元,中西部地區精品鋼生產製造基地的目標即將實現。

劉志宏說,如今,運城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向價值鏈高端發力,構築了運城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據《半月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