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錢,瘦金體,和毀佛鑄錢

錢幣,是歷史長河重要的一筆,可以體現時代人民文化,也能體現出時代人民的鑄幣工藝,從時代來區分有古錢幣,機制幣和紙錢;從材質區分有貝殼,青銅,金,銀,銅和紙。那麼你知道什麼是御書錢,瘦金體,毀佛鑄錢嗎?

御書錢,瘦金體,和毀佛鑄錢

古代錢幣上的錢幣,一般有工人匠工和名家書寫,而御書錢就是由當代皇帝親筆書寫。歷史上善書的皇帝不少,只是開創御書錢先河的是宋代的太宗趙光義自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淳化元寶”錢文。御書錢不僅僅是體現皇帝個人才藝的表現,更是朝代文化昌盛的表現。後世真宗趙恆也當仁不讓,鹹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祥符通寶、天禧通寶都是出自真宗之手,鑄錢雖只用真書一體,但題寫的錢文筆態各殊,鑄工精到,那些錢幣自然也令人愛不釋手。其中祥符元寶、祥符通寶並行流通,開創“元通”並行之例,是真宗諸錢的代表。

御書錢,瘦金體,和毀佛鑄錢

宋徽宗趙佶早年學習黃庭堅的書法,後來又改學唐初薛謖,在此基礎上,揉合眾家之長,從而形成了完全個性化的書體,“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人稱“瘦金體”。趙佶瘦金體御書錢一般指“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兩種貨幣。後世高宗趙構紹興通寶亦是瘦金體的一種。

御書錢,瘦金體,和毀佛鑄錢

毀佛鑄錢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分別是周世宗滅佛和唐武宗滅佛。周世宗鑄周元通寶,唐武宗鑄會昌開元通寶。周元通寶是用佛銅鑄造,辟邪效果好,歷來被用作吉祥錢,民間有些偏方還將其入藥以用治病。北周武帝當政時,寺廟僧侶過多,其發展經濟方面與封建國家發生衝突,當時為了滅北齊,周武帝宇文邕向寺院爭奪兵源和土地。建德三年也就是574年,下詔禁斷佛、道二教,把僧侶的寺宇、土地、銅像資產全部沒收,以充軍國之用,近百萬的僧尼和寺院所屬的僧祇戶、佛圖戶編入民籍。下令毀佛,將佛寺中的銅像銷燬,鑄成“周元通寶”。作為毀佛錢的一種,周元通寶在中國錢幣史和宗教發展史上都產生過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御書錢,瘦金體,和毀佛鑄錢

唐武宗滅佛是因為大唐佛教極為興盛,人民以當尼姑和尚為榮,寺廟極大,銅像也多,當一座寺廟耗資極大,甚至於到了唐武宗時期有種無銅鑄幣的局面,而唐武宗並不信佛,會昌五年,唐武宗李炎在他登基後的第五個年頭,毅然下令毀佛鑄錢,會昌開元通寶就是以寺院內的佛像,僧尼缽盂、鐘磬、用具砸碎重鑄的產物。

御書錢,瘦金體,和毀佛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