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1978年,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在《光明日報》一版刊發。它掀起了席捲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這場討論,成為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哲學宣言,同時也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四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個人都處於這個偉大時代的變遷中,感受著社會進步帶給我們的點滴變化,身邊的萬事萬物無不是時代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

今天我們的要說的主角兒是家居必備的電視機。

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早期的黑白電視機

電視機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佔據著中國最多數農民兄弟開始享受到“包產到戶”帶來的福利,人們終於解決了吃飽飯的基本生活需要,開始逐漸關注到精神需求,這個時候,收音機還是很多人家的主要“家用電器”,很多耳熟能詳的評書,也是在這個年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

八十年代中期,一臺黑白電視機已經逐漸開始佔據收音機的位置,從開始的一個村子只有一兩臺或14寸或17寸的電視機,大家擠在院子裡圍觀,到基本家家戶戶都有一臺,也就兩三年的時間。北京、熊貓、牡丹,上海,環宇、飛躍等等各種品牌,據說當時全國有幾百個電視機廠家,很多縣都有自己的電視機生產廠。

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週二

那個時代的電視機已經成了一代人的回憶,家裡的孩子爭搶著頻道,為了看心儀的節目,不斷在調轉著屋頂上的天線,一點點撥弄著調臺的旋鈕兒,每週的週二,是最無聊的一天,因為這天很多電視臺都沒有節目。另外,想要給電視增加點色彩,還可以給電視機貼上一層彩色的塑料膜。

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射鵰英雄傳

雖然說是硬件簡陋,但那個時期,依然出了很多經典節目,至今流傳,比如83版《射鵰英雄傳》、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等,90年上映的《渴望》更是萬人空巷。一句“悠悠歲月,憶說當年好睏惑”估計還回響在很多人的耳邊。伴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大家開始有了偶像的概念,歌星、影星開始產生,李谷一、劉曉慶、鄧麗君、張凱麗、毛阿敏等等。

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早期的彩色電視機

到了九十年中期,彩色電視機開始逐步替代黑白電視機,很多家長經常應付孩子不買新電視的口頭禪就成了“看彩電傷眼睛”,也確實有一定道理,那個年代的彩色電視機畫質相對較差,顏色過於豔麗,記得有些人家的電視機上經常還帶一塊茶色玻璃,美其名曰遮擋輻射。特別是到了1996年,四川長虹點燃了彩電價格戰的導火索,同時民族品牌與外資品牌的第一次真正交鋒開始,以長虹、康佳、TCL為代表中國電視機品牌在這場市場爭奪戰中一戰成名,老百姓也得到了實惠。

隨後,電視機的屏幕越做越大,但是由於顯像管的存在,電視機始終帶著一個大疙瘩,每家的傢俱上都會在電視機預留一個專門的位置。當時,一臺29寸的電視機往往要佔據一個一米見方的桌子大小的位置。什麼平面直角、環繞立體聲還是當時追求的主要功能。

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液晶電視

進入21世紀,液晶電視開始問世並迅速普及,從開始上萬元左右高高在上的價格,逐漸迴歸到三四千的日常消費水平,最快的普及方式就是農村陪嫁的嫁妝。

後面的事情,大家的記憶都很清晰了,到如今,五六十寸的電視機網上售價也不過兩三千元,從平面到曲面,從有線到網絡,節目也是更加豐富多彩。

時代變遷,一臺電視機的發展史

曲面屏電視

不過隨著手機功能增多,電視機現在已經開始有了暮年的感覺,很多家庭中的電視機已經開始淪為擺設,或者是僅僅幫助其他設備提供了一個較大的屏幕而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發展的洪流也無法阻擋,時代的進步必然伴隨產生一些新的事物,也會淘汰一些落後的產品,也許用不了很久,電視機就會消失在我們視線中,成為後人徹底的歷史。

不管怎樣,電視機曾經帶給了幾代人無數的歡樂,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快捷的瞭解外面的世界,接收更多更遠的信息,帶給了我們無數美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