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印度教,印度剩下的三億人都信仰什麼宗教?

我們的鄰國印度,前幾天發生了一起暴力衝突事件,這起暴力衝突的起因和宗教和法律有關。

是這樣的,因為去年9月份的時候印度的最高法取消了一項關於女性不能進入薩巴里馬拉神廟的禁令。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神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個神廟是印度教的神廟。

除了印度教,印度剩下的三億人都信仰什麼宗教?

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在法律上,印度女性從取消禁令的那時候開始,可以自由出入神廟了,而這當然引發一些傳統的信教徒的不滿,衝突就發生了。

實際上在印度,不只是印度教對於性別有所忌諱,就是在印度的另一個教——耆那教的天衣派裡也是歧視婦女,不允許婦女進入寺廟。

當然,我們說耆那教的天衣派不允許婦女進入寺廟,那自然還有另外一派是允許的,這一派就是白衣派。所謂白衣派,顧名思義,肯定就是穿白色衣服了。這個白衣派的主張很多都是跟天衣派相反的。有人就會問,天衣派的天衣是什麼?你以為跟白衣相反,那天衣就是指黑衣嗎?No,皇帝的新衣聽過沒有?天衣的意思和這個皇帝的新衣是一樣的,說白了就是裸體。而且在這一派的認知當中,越裸體越光榮,認為只有最偉大的聖人才能全裸,而其他人只能部分裸。

耆那教,現在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其實它誕生的時間比佛教還要早一些,而且教義和佛教相差無幾,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雖然也有不同,比如耆那教認為佛教當中教人用行善來求善報這依然是沒有擺脫輪迴,而你要超越輪迴,必須要信耆那教的“三寶”。什麼是三寶?就是正信、正知、正行。但是瞭解完這三寶的內容以後,你又會發現,這好像和佛教當中的四諦、五蘊、八正道思想在本質上也差不多。

在我看來,這兩個宗教最大的不同,應該是在對於苦行的態度上。佛教不主張苦行,因為釋迦摩尼曾經試過耆那教的苦行,結果沒用,所以在佛教眼裡,苦行是外道,是旁門左道。但是耆那教相信苦行,而且認為人應該苦行12年後絕食而死,這才是最好的歸宿。還真有人信的,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孔雀王朝的開國者“月護王”——旃(zhān)陀羅笈多,就是苦行12年絕食而死。這其實是一種現實的自殺,是比較極端的宗教觀念。不過現在印度教還有0.4%的居民信仰耆那教,這個人數是印度信仰佛教人數的一半差不多。

除了印度教,印度剩下的三億人都信仰什麼宗教?

其實,耆那教的大多數教義觀點還是挺不錯的,比如它反對種姓制度,反對殺生,而且由於不從事農業,所以耆那教當中出了很多商業人才。還因為耆那教反對婆羅門教,所以在當時頗受剎帝利的支持,被當作剎帝利反對婆羅門特權地位的工具。所以你看,歷史上宗教的發展變遷,很多都和當時政治有關係。

我們說耆那教是反對婆羅門教的,所以像耆那教、佛教這些宗教和婆羅門教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婆羅門教的世界觀中,人是有等級之分的,也就是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最早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帶過來的東西,目的是為了確保雅利安人的統治。保證統治要怎麼做,當然就是對整個社會的人員進行分工,所以在種姓制度當中,人被分為負責宗教事務的婆羅門,負責王國治理的剎帝利,負責農業商業的吠舍,還有伺候服務別人的首陀羅,最低的那就是不可觸碰的賤民。

當然,婆羅門教現在已經不存在了,現在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和婆羅門教是什麼關係?印度教的別名是新婆羅門教。所以懂了吧,婆羅門教實際上是印度教的前身。但是,印度教在繼承婆羅門教的同時,又融合了佛教、耆那教的一些思想。這怎麼體現呢?如果你瞭解印度教的話,你就會知道印度教它是相信輪迴和靈魂解脫的。是不是很耳熟?對,輪迴和靈魂解脫,這就是佛教裡面的東西。

那印度教究竟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這個真不好說,因為印度人不重視記錄歷史,你看連釋迦摩尼那個時候出生的,印度自己都給不出答案,還要按照中國的古書來界定,更別說更早於這個時期的歷史。

除了印度教,印度剩下的三億人都信仰什麼宗教?

印度教沒有像佛教、耆那教有明確的教祖和經典,它是長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潛移默化而成的,但這就造成一個問題,就是:雜。雜到什麼程度?印度教內部分成四個教派,像這個毗溼奴派,溼婆派,等等。而且他們內部的教義之間是有矛盾的,很多不能自圓其說。所以有些教派後來就獨立出來發展成另外一個宗教,比如現在印度還存在的錫克教,現在印度信這個教的人比佛教還多。

但是印度教有它比較明確的興起的一個時間,這就是笈多王朝。孔雀王朝在滅亡之後,經歷外族入侵幾百年,到了公元320年的時候建立了笈多王朝。這個王朝信仰印度教,所以印度教的這個時期就發展迅猛。當然,這個王朝比較好的地方在哪裡呢?就是他的王室成員雖然信仰印度教,但是並不排斥其他宗教,對於宗教信仰基本上採取一個寬容的政策,所以在這個時期,印度教、佛教還有其他宗教都是比較繁榮的。

印度教的特點,我們說雖然它內部的交易有很多是自相矛盾的,但是還是有它內部共有的特點,主要有以下這麼幾點:

第一個特點是信仰吠陀。吠陀是什麼?就是印度的史詩,是婆羅門教的經典。

第二個特點是信仰多神教的泛神論。印度教絕對是多神論,它裡邊的神多的你可能都數不過來,數不過來怎麼辦?他們就拜其中的一個他們自己想拜的那個神。可是注意哦,他們雖然信自己的拜那個神,但是並不像一神教一樣否認其他人拜的神是神。

然後第三個特點就是我前面有提到的,他們相信輪迴和靈魂解脫。

你可不要小看印度教,雖然現在世界三大宗教當中沒有它的位置,但是從信仰的人數上來看,它其實才是世界第三大宗教,而且很有可能隨著印度人口的增長,在未來超過伊斯蘭教成為第二大世界宗教。因為據統計,印度教現有信徒已經達到了10.5億,而伊斯蘭教的信徒多少呢?11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