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洋節,再見!國家終於出手!文章的真相在這裡!

今天,

團團的朋友圈被

《洋節,再見!國家終於出手!》

刷爆朋友圈洋节,再见!国家终于出手!文章的真相在这里!

刷爆朋友圈洋节,再见!国家终于出手!文章的真相在这里!

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也轉發過《洋節,再見!國家終於出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近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對於“情人節、復活節、愚人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西方“洋節”,由黨員幹部帶頭,再也不能糊里糊塗過這些西方的洋節。

刷爆朋友圈洋节,再见!国家终于出手!文章的真相在这里!刷爆朋友圈洋节,再见!国家终于出手!文章的真相在这里!

凝聚青年服務青年

團團闢謠

然而,這一切沒有瞞過團團這雙火眼金睛。團團發現這些信誓旦旦的謠言,依據的是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然後對該《意見》進行歪曲理解和錯誤解讀。

團團找來了《意見》,在第12條找到原文表述是:"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

沒有一句提到要抵制洋節,反而在《意見》第2條中提到:"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第3條中提到:"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意見》在基本原則上的表述非常清楚,比如:"把握……方向"、"堅持以……為導向"、"鼓勵和引導……"。

《意見》整篇沒有隻言片語出現"禁止……"、"堅決打擊……"、"嚴厲懲處……"之類字眼。

從中可以看到,通篇貫穿的都是原則、方向性的指引和要求,沒有公權力要強力干預的意思在裡面。

經核實,《洋節,再見!國家終於出手!》系對《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進行歪曲理解和錯誤解讀。

凝聚青年服務青年

團團有話說

近年來,每到聖誕都會有一些抵制的聲音。其實早在2014年,就有多起抵制聖誕的新聞。在溫州,市教育局禁止學校舉行聖誕活動;在西安,一高校強制學生平安夜看孔子宣傳片。

優秀傳統必須弘揚,傳統節日不能忘記。但是,弘揚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要盲目排外。

時至今日,聖誕節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宗教節日,它已逐漸演變成了全球性的娛樂狂歡節日。特別是在較為世俗的中國,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去考慮聖誕節的宗教屬性,商家借聖誕營銷,青年借聖誕娛樂,各方其樂融融。這樣的聖誕節,並不會阻礙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根本沒有抵制的必要。

刷爆朋友圈洋节,再见!国家终于出手!文章的真相在这里!

節日是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慶祝節日是民間自發的活動。一個民族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每一個節日都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果用強制手段阻止人們過某個節日,很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特別是青年人,在聖誕節既不違反法律又不違背道德的情況下,禁止他們過聖誕反倒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越阻止,效果可能越差。而在實際上,禁止人們慶祝某個節日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便公開慶祝不被許可,私下的慶祝也無法杜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很強的包容性。五千年來,我們既在傳承堅守自己的優秀文化,也在不斷吸收借鑑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我們的文明因此歷經數千年而不衰。古人尚有包容之心,今人更要文化自信。

歷史上,周邊國家受中華文化影響而形成漢字文化圈;近年來,我們的文化影響全球,我們的節日傳遍世界。文明交流是雙向的,長期以來我們也在不斷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與其抵制聖誕,不如海納百川。記住,我們是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