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首張月球背面圖片來啦!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今天上午10點26分, 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 45.5 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馮·卡門撞擊坑內,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據國家航天局介紹,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以及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篇章。嫦娥四號的發現將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計劃在月背開展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也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為研究太陽、行星及太陽系外天體提供可能。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這一刻,我們都是幸福的追夢人!”得知嫦娥四號著陸的喜訊,年近九旬的“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豪情滿懷。

嫦娥四號“奔月”都要做些啥?

此前,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在先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今日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據報道,嫦娥四號的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此外,嫦娥四號的任務工程目標則鎖定在兩個“國際首次”: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地月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傳中繼。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供圖

為何要選擇月球背面?

神秘的月球背面,有許多未知等待著解答。

由於月球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鎖定,地球強大的引力讓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類在地球上只能憑肉眼看見月球的正面,背面則看不見。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樣,嫦娥四號探測器將第一次身臨其境去感觸。

對此,此前有航天專家接受採訪時稱,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電磁場環境和地質特徵,特別適合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等空間天文學研究和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等科學研究。月球背面著陸探測尚屬國際空白,也有利於增進人類對宇宙未知奧秘的認知。

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此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因為沒有別的探測器到過月球背面,所以不論是探地形還是探月壤成分,應該都是人類第一次獲得一手數據。”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現場。中新社發 梁珂巖 攝

月球背面“沒信號”

嫦娥如何與地面聯繫?

說到如此厲害的“嫦娥奔月”,就不得不提“鵲橋”。由於嫦娥四號落在月球背面,其通信信號完全被月球遮擋,與地面通信十分困難。

為保障嫦娥四號抵達月背後與地球上的“孃家”聯繫,早在去年5月,給嫦娥四號奔赴月球背面“牽線搭橋”的“鵲橋”中繼星,就已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實現通信信號的“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鵲橋”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也是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除了代表人類首次造訪月球背面之外

嫦娥四號還第一次

把地球上的生物帶上了月背

據團團所知

嫦娥四號上這批特殊乘客包括

土豆和擬南芥的種子

果蠅(之前據說考慮過蠶)的卵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這些地球生命被放置在

一個由特殊鋁合金材料製成的圓柱形罐子裡

容積約0.8升,質量約3千克

裡面有土壤、水、空氣、營養液

構成了一個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的

“月面微型生態圈”

裡面將通過光導管

引入月面的自然光線

讓動植物在較為適宜的環境下

在月面度過儘可能長的生命週期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擬南芥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果蠅

通過罐內的傳感器

我們有望看到月球上開出的第一朵花

這項實驗對於探索人類

在地外空間長期居住意義重大

土豆,看過《火星救援》的話,你肯定懂

擬南芥、果蠅都是常用的實驗生物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電影《火星救援》劇照

其中,擬南芥已經在“天宮”上進行過培育

但相比400公里近地軌道

月面環境更為複雜

尤其是引力只相當於地面的六分之一

晝夜溫差近300°C

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

“天宮”上的太空生長盒

鋁合金罐子能否經受環境考驗?

成為月面上小小的“生命方舟”

單程旅行的地球動植物

在月面上能夠生存多久,狀態如何?

我們祝福嫦娥四號的同時

也一併祝福它們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