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岐江河畔的青溪路,

隱藏著無數老石岐人的記憶。

中山剛起步的工業圈就是起源於這條路。

這裡的老字號例如咀香園、石岐米酒、美味鮮等企業都是由岐江河孕育而生。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1974年位於青溪路旁的岐江兩岸工業區。(市檔案館藏)

曾有老街坊留言道:“石岐區的青溪路,算得上是中山‘最美林蔭道’。”道路兩旁枝繁葉茂的榕樹,一側是流淌中山的古老岐江河,一側是凋敝又孕育新生的石岐老工業區舊址。通過一些舊照片,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行走這條老街,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1979年從後山村馬山上拍攝的青溪路獅滘口附近的工業區。(市檔案館藏)

1965年道路擴建,青雲街西側起至張溪口止的這段路,被命名為青溪路。從前中山的陸路交通並不發達,貨物運輸主要是靠水運。因此位於石岐區的工廠都聚集在岐江河的青溪路沿岸。這裡匯聚了中山軸承廠、中山電機廠、中山機床廠、中山新型建築材料廠、石岐氮肥廠、石岐農藥廠、石岐酒廠等等,屬市工業區之一。從那裡走出了中山改革開放最早的一批技術性人員,培養了經濟建設所需的各方面人才,是中山工業的搖籃。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世紀50年代建成的石岐氮肥廠。(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石岐酒廠的生產線。(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世紀80年代中山機床廠的生產車間。(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世紀80年代中山機床廠的技術人員在學習。(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1988年中山電機廠的電機生產線投產慶典現場。(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中山軸承廠的滾珠生產線。(市檔案館藏)

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批工廠帶動中山工業的發展。隨後抓住機遇,以創新的先鋒姿態,使得“中山貨”在全國名聲大振。中山闖出了獨具特色的工業化之路,創造了經濟上的奇蹟,助推中山成為“廣東四小虎”之一。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交通條件的完善,青溪路的工業圈向北方向發展,逐步往外延伸,工廠逐步發展壯大。曾經在青溪路上的小廠房有的已經凋敝衰落,有的仍然在行業裡煥發活力。石岐農藥廠發展為中山精細化工集團,引領中國的氣霧製品行業;中山機床廠發展為中山遊樂機械總廠,成為中山遊戲遊樂機械產業的中堅力量;石岐磚廠發展成中山新型建築材料集團,以水磨石、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引領建築裝修潮流和建材行業的革新。半個多世紀,青溪路見證了這些老工廠的發展沉浮,也見證中山工業發展的輝煌歷程。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世紀80年代中山精細化工公司的滅害靈生產車間。(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世紀80年代中山精細化工公司的生產車間。(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世紀80年代中山新型建築材料廠的大門。(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外來人員來中山新型建築材料廠參觀學習。(市檔案館藏)

隨著中山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流量和車流量不斷增加,建設之初只預留雙向兩車道的青溪路早已無法應付目前的交通運輸,加上週邊新建的商品房小區不斷建成使用,接駁的蓮園西路、康華路等車輛眾多,這裡成了交通的瓶頸。受其影響,青溪路上的工廠大部分外遷,留下一些老廠房舊址。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01年青溪路的街景。(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04年青溪路舊城改造前。(市檔案館藏)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05年青溪路改造後的新貌。(市檔案館藏)

2011年,中山市藉著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的契機,推動岐江河濱水景觀工程改造,希望以此打造出一條中山的人文歷史風景帶。青溪路作為石岐區一河兩岸的重要道路,重新煥發活力,連接原有長堤路,與沿岸幾個景點串聯起來,共同形成岐江遊十公里景觀長廊。

如今青溪路又面臨巨大的交通壓力,將再次拓寬改造,但仍會保留沿線的細葉榕,“最美林蔭綠道”在改造完成後還會繼續與市民見面。

中山這條路,帶你遇見不曾謀面的“老石岐”

2017年的青溪路。(來自網絡)

文丨卓劍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