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網貸機構在去年五月就被明令禁止開展校園網貸業務,但儘管如此,校園貸並未曾真正意義上從大學生的群體中消失,最近,校園貸又化身

“教育分期”禍害學生。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校園貸之所以一直 “春風吹又生”,其實也從側面證實了那一句有需求就有市場。

大學生們,入世未深,缺乏分辨能力,錯認為“華麗化身後的校園貸”能夠滿足需求,但往往,目的還未達到,代價卻很大。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嘮嗑嘮嗑關於校園貸這樁破事。

首先,我們先來好好聊聊:

校園貸是如何出現在校園裡的?

掌櫃在網上查閱資料的時候,很震驚的發現校園貸出現在校園的“幫兇”其實就是學生本身。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各大網貸平臺會在學校裡招募校園代理,根據相關指標給他們高額佣金。

他們通過掃樓派發廣告傳單、張貼借款海報、組織相關借貸免息活動的方式來宣傳校園貸。平臺方沒有花費太多的推廣成本,就讓校園貸廣告信息散佈到校園每個角落。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我們可以看到,校園貸的借錢手續其實非常簡單,大學生只需綁定個人身份證和學生卡就能借錢,一些網貸的平臺還主推邀請機制,拉一個人,雙方都有錢拿,這樣傳銷般的宣傳方式,也漸漸的推使校園貸進入大學生生活中。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當校園貸的廣告信息充斥了整個校園,漸漸的大家都會覺得校園貸出現在校園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那麼最可怕的事情也隨之發生。

你會發現一個寢室裡六個人,五個人都借錢,他們互相分享借錢心得,享受借到錢滿足自己慾望的快感,卻忘記校園貸背後所帶來的負擔。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有曾經做過校園貸代理的學生在個人微博透露: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有代理頭頭說過這樣的話:

“需求,是解決不了的。只能緩解。”

“享受過天堂的美妙,你還肯回到骯髒的地獄麼?”

可想而知這些人為了賺錢還真是不擇手段。

當校園貸得到推廣之後,大學生們又是如何入坑的呢?

1 倚熟賣熟,介紹兼職入坑

代理們首先會和你打好關係,週末帶你吃好的,玩好的。

然後,以介紹兼職為由帶你入坑,而所謂的兼職就是用自己的學生身份通過分期購買手機的網絡貸款平臺買手機,幫平臺刷業務量。

有參加過這類型的兼職的大學生告訴掌櫃,代理以一個平臺100元的報酬獎勵大學生,讓他們到各大網貸平臺分期購買手機以完成刷單的任務。

分期購買手機的錢是不需要學生自己還,但是如果你想拿到兼職工資,那你必須持續性的給代理們找到願意參與刷單的人,如果沒有,工資不結算之餘,還會停止還款,讓大學生自己背上債務。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2 優秀學長帶你入培訓坑

當你想考研,考證的時候,就會有代理潛伏到你身邊,好心好意送怒複習資料,請你免費聽課。

而課堂上介紹的課程背後的價格,一般學生是承擔不起的。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這些代理,會請一些很優秀的學長學姐,然後製造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報了某某培訓班的假象,誘導你參加。

這些培訓機構提前僱傭好水軍,在貼吧、問答上強行刷好感,甚至,會在公司裡的顯眼位置粘貼某些知名企業的Logo,讓參與面試、培訓的人產生聯想,並藉此“假造”公司的良好形象。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當學生想參加培訓卻又因資金而猶豫不決時,培訓機構就順勢提議,通過貸款平臺繳納培訓費用,或者用各種虛假條件誘騙大學生申請貸款,只需一通電話或簡單簽字就完成了貸款過程。

而培訓內容含金量低,中途退出培訓還要賠償高額“違約金”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3 校園就業宣傳,帶你入坑

在大學招聘會期間,有些網貸平臺就會潛伏在校園進行招聘,把自己包裝的特別好,然後去吸引學生來面試,這種面試基本人人都能過,卻還要裝作一副,“你是被萬里挑一選出來”

的。

面試成功之後欣喜若狂的大學生們,被喜悅衝昏了頭腦,然後就默默中了就業、上崗們的培訓貸,或者沒有工資被騙去幹活幾個月……

最可怕的是一大學生曾說,就是這種方式,有好幾個同學被騙入傳銷!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4 陷套後,好心人介紹你以貸還貸入坑

這才是真正最深的坑。

在你被套路,第一次無法還清債務時,這些好心人會突然給你雪中送炭,準確地出現在你身邊,然後,給你介紹緩解燃眉之急的解套大法:勸你繼續貸款,告訴你下個月有了還上就沒事!

這樣一個坑都沒能力添起來,又陷入了另一個!

那麼,他們是如何知道你的信息呢?

一是,他們是你身邊被套路的,拉一個入套,他們極有可能就解套了!

二是,曾經拉你入套的,他們是最能洞悉你債務情況的一幫人。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諸如裸貸、美容貸、回租貸等等的馬甲,校園貸的手段層出不窮,不知道借友們還見過哪些套路?

他們明知有坑為何還要跳進去?

“大家都有,我也要有”

大學校園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攀比心理還想在這裡更容易爆發,好看的包包、不同色號的口紅、高性能的電子產品都是各大學生想要的。

發現商機的校園貸平臺方,做起不單隻放款,還會推出專門面向大學生的購物平臺的買賣,這些分期購物網站當然有利息,只不過它們被稱之為“服務費”,進一步打消他們的防備。

對於消費觀尚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打開網站第一時間感受往往是——所有東西都買得起。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以左下角這支口紅為例:

你第一眼看到感受是,只要每月 25 元,我就能擁有一支 高檔口紅。

”陷入賭局,嘗試翻身“

很多大學生貪新鮮參與賭球,嚐到甜頭了,就想著發財夢,贏更多的錢。但賭場沒有常勝軍,錢輸沒了的大學生,就想繼續賭,想要回本,回本之後又被貪念控制,結果錢沒贏到,癮卻落下了。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大學生貪婪的樣子真醜陋


我們可以看到小鄭就是嚐到甜頭之後,開始走入迷途,也正是因為校園貸在校園內肆無忌憚的宣傳,讓小鄭知道校園貸的存在,導致最後的結果。

掌櫃想說:

很多人接觸校園貸,最初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一個偶然的物質生活需求:買部手機、出去旅遊一次、給喜歡的人買件禮物……

接觸了之後,會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一種強烈感受:

原來我曾經的理想生活,現在就可以毫不費力全部擁有。

——信用消費、提前消費,這些沒問題,都是成年人常用的消費手段。

但校園貸短時間內井噴式的普及,讓很多人趁虛而入。

幾乎沒有人提醒他們,那些看上去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背後是一個又一個沼澤,一個又一個的坑,成年人都會入坑的,

更何況是他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