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良:打造企業持久競爭力,品牌營銷該怎麼玩?


洪學良:打造企業持久競爭力,品牌營銷該怎麼玩?

(中國專業營銷策劃專家和品牌管理專家)



營銷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營銷?

這個問題的回答比問題本身還要精彩,每個生意人對於營銷的都有不一樣的見解。

*營銷是把品牌傳播出去。

*營銷就是能給客戶帶來品牌的提升和銷量的增長。

*營銷是幫助企業用最佳的方式獲得最有價值的東西。

……

無論回答有多少種,營銷的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銷售。

在過去,商人們的認知還比較傳統,他們的邏輯就是把產品賣出去,再把錢收回來,賺取其中的利潤。隨著時代的變化,商人們意識到不能再坐等顧客上門,而要主動出擊獲取顧客,想辦法吸引顧客,把產品賣的更好,這樣,商業的進化與競爭就催生了營銷。

營銷的本質始終是圍繞品牌進行的,可以說企業或者公司的營銷就是品牌的營銷,是企業背後品牌的角逐與資源整合的較量。每個企業,公司,甚至一個小店,現在以及將來甚至無限久遠的時間裡,都會主動或者被動接觸到營銷,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必然趨勢,躲不掉,也繞不過。

如何做好一個品牌的營銷?

再小的個體也是一個品牌,一個門店也有自己的品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營銷都應該以產品和消費者為中心。從來沒有一個品牌能僅僅基於媒體傳播口碑傳播做好,也從來沒有一個僅由公關部門負責的品牌能把品牌做好,更沒有人規定品牌要從嘴巴或文字的輸出完成。

產品

當下,各大品牌對網紅這塊蛋糕趨之若鶩,逼格”這個詞在這個互聯網商業時代被捧上神壇,但是我個人以為:脫離了產品什麼品牌都不是。除了個別品類,例如珠寶,藝術品外,絕大多數產品逼格再高,如果產品本身實力不行營銷做的再好也是王婆賣瓜,這個品牌未來的路一眼就能看到頭。

品牌的命運一直以來都掌握在消費者手中,想要走的更遠,更穩最好的可行性辦法就是靜下心來做一個實力派,接地氣一點,不要捨本逐末,嚴格把控出品,切實為消費者考慮。在產品和流程上開始灌注品牌意識,品牌之下的營銷和戰略才有意義。

舉個例子,王老吉從零到一億走過了近百年,從一億到五十億用了五年多的時間,從五十億到百億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在爆發之前王老吉在做什麼呢?答案就是在把“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概念灌注到消費者大腦中,在爆發的“偶然”之前王老吉經歷了非常漫長的耕耘和“嚴寒”之中的蟄伏的必然,不斷研究改良產品,憑藉產品的下火功能在市場中開闢出一片藍海。

是金子總會發光,好的產品自然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在產品優秀的基礎上營銷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成為一個品牌生存下來的資本,假大空的營銷方式遲早會把品牌推向被淘汰的境地。

給消費者灌注品牌意識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一旦讓消費者對品牌有深刻的使用體驗就很容易讓消費者對產品產生依賴性,如果你的品牌做到了這一點,恭喜你,你成功了一大半。

那距離成功的另一小半是什麼呢?

消費者體驗

每個品牌都應該像一個小宇宙一樣具有強大的顧客吸附效應,想擁有強大的吸附效應從迎客,待客,送客,留客每一個部分都環環相扣,要儘量做到讓消費者“舒服”。

譬如線下店鋪的營銷,除了人流量特別大的地段的店鋪,多數店鋪還是做回頭客的生意,消費者體驗是直接和營業額,坪效掛鉤的。靠服務成為行業佼佼者的海底撈,服務就是品牌的最大特色,在這裡我就不多強調。在海底撈之前,從來沒人想到服務可以成就一個品牌,但是,海底撈做到了!

我自己創立的中式茶飲品牌—茶迷特工,我一直告訴員工要尤其注意消費者體驗。第一;服務人員的態度一定要好。統一服裝,講話時面帶微笑。第二;除了產品以外的各個細節也是重點。我會考慮到一杯茶要用多大的杯子裝能一次喝完又不浪費錢,不同的飲品給顧客配不同的吸管,一杯飲品送幾張紙巾,冬天奶茶的溫度多少最適合入口,甚至是店內的桌子的高度椅子的弧度……

注重消費者體驗在線上營銷中也同等重要,產品購買過程中的便捷性,產品購買後的售後服務,維權,消費者的參與感,被重視的程度,等體驗都是形成消費者對品牌印象的重要因素。

品牌的服務內容多數是相似的,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也可能取決於一個小細節,拉開距離也許只因為一個小小的細節。

未來市場你的品牌何去何從?

無論你接不接受,都不可否認市場只會發展越來越迅速,品牌會越來越多這個事實。那麼你想過未來五年,十年,你的品牌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嗎?任何人都無法精準預測未來市場的發展,但是我想給你以下幾點建議:

1. 尋求差異化品牌定位

明確品牌的優勢,儘快找到品牌的與同行業品牌的差異性,提高品牌在在同行業中的“辨識度”形成有效區隔,並通過營銷策略推進。

2. 營銷創新的驅動

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在未來的市場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營銷創新策略,不能及時匹配和連接新的消費者群體也會被市場淘汰。簡單來說就是首先要明確品牌的目標群體是誰,根據目標群體的特點來制定,更新營銷活動方案。在迎合消費者的興趣的情況下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心智資源的佔領

未來的商業化競爭格局,無論是新零售還是傳統行業之間的品牌競爭,其最核心的資源爭奪都不只是產品的種類,特性,規模,而是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佔據了什麼位置,即是用戶心智的佔領,也就是上面講到的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佔據的位置越強,對品牌的依賴程度越強。這就是現在很多百年老店依然門庭若市的原因,在消費者心中,它就是“傳統”“正宗”“匠心”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