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位於波多黎各,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口徑300米,在貴州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建成之後,它將退居第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提出對阿雷西博進行環評,一旦其運行狀態有變,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就將關閉。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上世紀60年代建成,建成後曾有上千位科學家使用過它,曾經還有好萊塢電影來到這裡取景拍攝。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阿雷西博早就開始遭受經費困境之苦,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在讀博士劉博洋介紹,2006年,NSF的一份報告就已經提出,為保障新建成設備的運營費用,考慮削減阿雷西博的經費。此前,阿雷西博每年獲得的經費總額為1200萬美元,2007年削減至1050萬美元,2008-2010年進一步削減至800萬美元。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一些美國天文學家表示,即使FAST建成,阿雷西博也有其優勢:FAST不具有主動發射信號的雷達功能,而阿雷西博具有的該能力能夠對小行星表面進行高分辨率成像;另外阿雷西博也正在與GBT望遠鏡合作開展脈衝星計時陣列探測引力波的項目,仍然在科學前沿發揮重要作用。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不過,和中國的FAST相比,阿雷西博確實是老了,這也是為何美國希望把經費投到更新的設備上,想繼續讓中國難以望其項背。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射電部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我國的FAST與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都是整體固定在地面上,但我國望遠鏡500米半徑的球面是由4400多面主動反射單元構成,這一個個小的反射單元可以進行對焦,因此靈敏度可達阿雷西博望遠鏡的2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中國的靈敏度提高約10倍。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此外,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固定望遠鏡,不能轉動,只能通過改變天線潰源的位置掃描天空中的一個約20°的帶狀區域,而FAST的球冠張角達到110-120°,這是其獨到之處,也將保證未來3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需要指出的是,FAST這樣的射電望遠鏡只接收電磁波,不具有主動發射能力。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1974年,泰勒和赫爾斯使用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現了第一例雙脈衝星,利用它第一次間接驗證了引力波的存在,並因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91年沃斯贊和弗雷爾在此發現了太陽系外的毫秒脈衝星PSR125712,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卻生滿了鏽,像個大垃圾場!

1974年還曾主動向地外文明聯繫,阿雷西博望遠鏡25000光年外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信號,這是由1679個二進制數字組成的信息,如果被外星文明接收到,他們將會讀懂人類生命、身體、DNA信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