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鐵咖啡:芳香自己,感染他人

摘要: 有人說,拿鐵性格更像道教裡所說的那樣,講求內心與外界的融合,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人格。本文就將簡要介紹這種帶有華夏味兒的拿鐵咖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n introduction to Latte.

“拿鐵”是意大利文“Latte”的譯音,拿鐵咖啡(Coffee Latte)屬花式咖啡,是意大利濃縮咖啡與牛奶的經典混合,意大利人也很喜歡把拿鐵作為早餐的飲料。意大利人早晨的廚房裡,照得到陽光的爐子上通常會同時煮著咖啡和牛奶。咖啡與牛奶交融的極至之作——意式拿鐵咖啡純為牛奶加咖啡,美式拿鐵則將牛奶替換成奶泡。歐蕾咖啡可以被看成是歐式的拿鐵咖啡,與美式拿鐵和拿鐵都不太相同。

拿铁咖啡:芳香自己,感染他人

一、寫意“拿鐵”

一杯地道的拿鐵咖啡,配製的比例是牛奶佔70%、奶沫20%、咖啡10%。雖然咖啡的成分最少,但卻決定了它叫咖啡。這裡有條重要寓意:少數不一定服從多數,少數在特定的環境中往往成為主角。

很多人都喜歡喝拿鐵咖啡,他們的性格似乎與拿鐵咖啡有幾分相像。有人說,拿鐵性格代表了一種時尚。不過拿鐵性格更像道教裡所說的那樣講求內心與外界的融合,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人格。具有拿鐵性格的人不像小資那樣追求別人的賞識,追求刻意,不被他人所左右,同時他們也不排斥傳統。

“拿鐵”一族,其實就是在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給生活這杯苦咖啡注入一縷溫暖的奶香,他們讓原本不易的、枯燥的生活不經意間煥發出一種香甜芬芳,平添了對生活的熱愛,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呢?要做,就做個“拿鐵”吧,芳香了自己,也會感染他人。

二、“拿鐵”的由來

那句著名的“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是一位音樂家在維也納說出來的。維也納的空氣裡,永遠都飄蕩著音樂和拿鐵咖啡的味道。第一個把牛奶加入咖啡中的,就是維也納人柯奇斯基,他也是在維也納開出第一家咖啡館的人。

1683年,土耳其大軍第二次進攻維也納。當時的維也納皇帝奧博德一世與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訂有攻守同盟,波蘭人只要得知這一消息,增援大軍就會迅速趕到。但問題是,誰來突破土耳其人的重圍去給波蘭人送信呢?

曾經在土耳其遊歷的維也納人柯奇斯基自告奮勇,以流利的土耳其話騙過圍城的土耳其軍隊,跨越多瑙河,搬來了波蘭軍隊。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雖然驍勇善戰,在波蘭大軍和維也納大軍的夾擊下,還是倉皇退卻了,走時在城外丟下了大批軍需物資,其中就有500袋咖啡豆——穆斯林世界控制了幾個世紀不肯外流的咖啡豆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到了維也納人手上。但是維也納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只有柯奇斯基知道這是一種神奇的飲料。

於是,他請求把這500袋咖啡豆作為突圍求救的獎賞,並利用這些戰利品開設了維也納首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始的時候,咖啡館的生意並不好。原因是基督教世界的人不像穆斯林那樣,喜歡連咖啡渣一起喝下去;另外,他們也不太適應這種濃黑焦苦的飲料。於是,聰明的柯奇斯基改變了配方,過濾掉咖啡渣並加入大量牛奶——這就是如今咖啡館裡常見的“拿鐵”咖啡的原創版本。

三、如何製作拿鐵咖啡?

1. 以熱水浸泡杯子(溫杯),使其溫度上升後,再倒掉多餘的水分。

2. 將深烘焙的咖啡豆研磨後,將咖啡粉倒進填壓器內,用壓棒將咖啡粉壓平,再將填壓器扣住意式咖啡機萃取,萃取出Espresso(咖啡、鮮奶的比例為1:1)。

3. 取適量牛奶,將其置於意式濃縮咖啡機的蒸汽噴嘴下,使其蒸成熱牛奶。

4. 將蒸熱的牛奶倒進杯中。

5. 將杯子上下搖晃,使奶泡上升。

6. 最後將Espresso緩緩地倒進杯中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