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十載沉浮,英雄群起話江湖

今日行情播報

截止發稿時間,Mobi錢包行情上比特幣價格為6,258.00美元,最近24小時跌幅為0.05%。

“你看天上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2008年9月14日,雷曼兄弟的命運被一通電話徹底改寫,百年投行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金融海嘯的沖刷,以悲壯的姿態徹底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它的倒塌也如同為這場巨浪開了閘,金融危機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席捲全球。

也是從那一刻起,傳統金融世界的公信力面臨分崩離析,風雨飄搖,哀鴻遍野,手中越來越不值錢的貨幣似乎也在叫囂著,這一切都是錯的。

那什麼又是對的呢?

比特幣十載沉浮,英雄群起話江湖

01

十年前的今天,一個去中心化的夢想出現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大概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自稱“中本聰”的男人帶著一份不起眼的白皮書,即將開創了一個勢不可擋的江湖。

中本聰希望創造一種不受政府和其他中心控制、永不超發的“貨幣”,這個想法其實並非首創。早在1980年,荷蘭加油站就出現了電子現金,後來B-Money,E-Gold,Hashcash相繼出現,但它們都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主要歸結於雙花支付

在白皮書的描述中,中本聰提出了點對點交易的方法來防止雙花支付,採用不可篡改的“記賬”方法強化每筆交易的安全性。這種方式聽起來非常完美,但在比特幣發展的十年中,盜竊事件頻發,正因為“不可篡改”也“不可逆轉”,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比特幣流失而束手無策,一代“霸主”門頭溝也是殞命於這種回天乏術的無奈。

夢想還沒有完全實現。

至於江湖的開創者中本聰,還未露出廬山真面目,就帶著眾多神秘與疑團揮袖消失了。

比特幣十載沉浮,英雄群起話江湖

02

在比特幣誕生一年後,一位17歲少年從父親那聽到了這個新奇的詞。這位少年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數學計算天賦,當同齡人還沉溺於玩具時,他已經開始坐在電腦前編程製作小遊戲。

起初,他完全沒有把比特幣放在心上,覺得這個新奇的東西並不具備太多的價值。

直到幾周後,他再次聽到了這個詞彙,並且瞭解了它“去中心化”的模式時,他開始不淡定了,一發不可收拾地沉迷於對比特幣的研究。在那以後他成為了一名比特幣行業的撰稿人,堅持著佈道比特幣。

大概天才都熱衷於輟學,少年高中畢業後進入了以電腦科學聞名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但入學僅八個月後就毅然退學,只為了更專心研究比特幣。

再後來,這位少年期望能開發出一個通用的平臺,讓所有開發者可以在上面建構屬於自己的區塊鏈延伸應用程式。

這個想法後來演變成為“以太坊智能合約”,這個少年就是大名鼎鼎的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江湖人稱V神

比特幣十載沉浮,英雄群起話江湖

03

09年,一名北大的畢業生繼續著從小到大“別人家孩子”的人設,順利進入投行,做著大部分人豔羨的風險投資分析師和投資經理的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飯,通宵見怪不怪,光鮮亮麗的背後是非人的工作時長,以及常人無法體會的極度的虛無。

就在這單調而又忙碌的生活中,他接觸到了比特幣,那一年是2011年。

他花了兩三天研究比特幣技術層面的可行性,越研究越發現,思維被侵佔了,認知被打破了,慣性被顛覆了。從未有過的驚喜、驚訝、驚奇席捲全身。雖然缺少了放棄一切投身比特幣領域的勇氣,但他當下還是決定,盡他所能投資這項在大多數人看起來是個笑話、而他堅定認為會改變世界的東西。

他就是吳忌寒。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他將中本聰的比特幣創世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翻譯成了中文,幾經跌宕起伏,結實長鋏成立了巴比特,和“烤貓”一起開始涉足礦機,如今已經成為了傳說中“手握70%算力的男人”

比特幣十載沉浮,英雄群起話江湖

比特幣十載沉浮,英雄群起話江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溘然長逝,兩年前的這一天,是他的夢中情人夏夢逝世的日子,總有種冥冥之中的宿命感。據說金庸筆下的女子,多少都帶著夏夢的影子,為紅顏開創了一片英雄林立的江湖,這是件多麼浪漫的事。十年倏忽,或許中本聰當年也是因著一個浪漫的理由,為了一個美麗的夢開創了比特幣江湖,而今這個江湖上除了他的故事,亦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各自書寫著更加壯麗的故事。開創者早已隱遁或是駕鶴西去,江湖雖已不再只屬於他們,卻會以生生不息的方式,永遠銘記一個劃時代的創立。

Mobi錢包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最便捷、可靠的數字資產服務,為用戶打造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全球化、具有社交功能、面向大眾的數字資產移動支付和管理工具。

目前,Mobi業務已覆蓋180多個國家,支持15種語言,提供多幣種數字資產的管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