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肯定是華為!

沒錯!肯定是華為!

沒錯!肯定是華為

2005年2月19日,針對當時國內手機產業供大於求、投資風險增大的情況,為了加強宏觀調控,防止過度擴張,引導產業有序競爭,保持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國家發改委印發了《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投資項目核准的若干規定》。 《若干規定》中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真正有實質性影響大的有三項,即申報單位必須滿足:第一,有三年以上專業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的經驗;第二,註冊資本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第三,建立研發中心,具有完善的開發平臺和研究環境,具備完整的整機、單元電路硬件設計能力,基於芯片組和協議棧的軟件開發能力,結構外觀設計能力。很明顯,其中任何一條就足以把相當原本雄心勃勃打算申請牌照的中小企業拒之門外。

之後不久,中國電子報記者連曉東針對《若干規定》對手機產業將帶來怎樣的影響為主題對本人(當時任職康佳集團戰略發展部)進行了採訪採訪,當時我給出的主要觀點是:一、手機核准制設置的門檻比我們想象的要高,相關細則也是符合行業特點、符合產業現狀的,表現出相當的水平;二、核准制之後我國手機行業將加速大魚吃小魚的過程,經過行業演變,與運營商捆綁銷售的佔比將大幅提升,研發實力強的企業具有更好的戰略自由度和勝出機會;三、長遠來看,未來能真正在國內手機市場活躍的,很可能只有不超過三個國內品牌。聰明敬業的曉東記者還刨根問底要我給出未來勝出的可能是哪個品牌,根據多年的從業經驗和對相關企業的關注、研究,我特別強調當時看來在手機行業很不起眼華為將首當其衝會成為手機行業的大玩家。(原採訪報道鏈接:

核准細則出臺過濾短期投資者 手機產業將變http://tech.sina.com.cn/t/2005-03-04/1552542416.shtml?from=wap)

沒錯!肯定是華為!

大家現在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早在2005年能做出“華為將首當其衝會成為手機行業的大玩家”是需要相當的產業洞察力和勇氣的。眾所周知從事通信設備研發製造的華為選擇的是業務聚焦戰略,公司只有幾十人的時候就對著一個“城牆口”進攻,幾百人、幾千人、直至幾萬人的時候也是對著這個“城牆口”進攻,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團隊思維,造就了華為的狼性文化團隊。更何況公司創始人任正非過往一直對通信終端業務不夠重視,甚至為了強調業務戰略的專注一度把不進入終端業務領域寫入了《華為基本法》。再說,華為之前一直主營的是通信設備業務,業務屬於BtoB模式,完全不同於手機作為大眾電子消費品的BtoC模式,在業務模式的轉換和適應性上業界大多數的人確實是心有疑慮的。

沒錯!肯定是華為!

我之所以當初看好華為,是基於在手機行業1998至2005年從業經驗的感悟。2004年前後儘管一度國產手機與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的激烈佔到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國產品牌在手機行業真正的短板是技術。正是基於對華為的經營理念、技術實力和人才隊伍的綜合優勢的判斷,我堅定的認為未來真正有實力能與國際巨頭抗衡的非華為莫屬。

沒錯!肯定是華為!

後來的發展也證明真正讓華為和其他國產手機廠商區分開的正是公司的技術實力。有兩個最好的例子,一個就是海思麒麟處理器。另一個是軟件優化的能力。

海思麒麟芯片是華為2004年開始投入研發的,經歷了將近十年的起起伏伏。終於,2015年隨著麒麟950的發佈,華為的手機芯片技術終於踏進了業界的一線陣營,這也是國產芯片的一次飛躍式進步。而在2016年10月發佈的麒麟960更是在安全、音質、網絡速度、信號等六方面全方位達到業內最頂尖的技術水平,事實上搭載960的Mate9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業績。而麒麟970的綜合實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雖然和驍龍845以及蘋果A11芯片在性能上還有一定差距,但至少技術水平已經全面趕上了。

關於軟件優化方面,就拿這段時間最受關注的GPU Turbo技術來說,這是一項利用硬件配合軟件,然後讓CPU和GPU聯動提高遊戲性能的技術,從目前的媒體實測來看,確實給華為手機的帶來的遊戲性能提高還是非常有效的。

在技術創新上華為與其他國內廠商有著明顯的不同,華為顯然並不太重視所謂的微創新,而是更注重底層的顛覆式創新,不管是在軟件上還是硬件上。華為海思麒麟芯片技術主導,加上老本行通信技術協助,是華為手機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優勢。並且自家手機產品的研發週期完全可以自主把控,迅速佔領市場先機。而其他國產手機研發進度受到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的技術限制,手機研發往往落後一拍。

人才體制優勢

華為的成功不在個人,而在於整個優越的人才隊伍的體制建設。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中講到,華為為人才管理體制改革,不惜下重金,每花上億美元請IBM的專家顧問團來幫忙管理企業。從而打磨出了今天的優越的人才管理體制的優勢。任何企業的發展根本都在於人才,沒有人才,就沒有產品,也沒有服務,更不用談競爭。

華為手機業務的成功真是基於公司經營理念、自主核心技術優勢和人才體制優勢這三個方面,以上優勢都是其他手機品牌難以追趕的,由此可以得知華為手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