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醫藥公司2018股價腰斬 千億俱樂部只剩兩位

《2018年醫藥股跌幅榜》顯示,千山藥機與華仁藥業以全年下挫75.99%及73.27%分列前兩位。多隻醫藥主題基金淪陷,招商國證生物醫藥B全年收益率為-43.47%

30家醫藥公司2018股價腰斬 千億俱樂部只剩兩位


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

天堂與地獄之間,究竟需要幾隻“黑天鵝”?如果一隻不夠,那就多添幾隻?

2018年,是中國A股醫藥板塊極具戲劇性的變臉年份。上半年,醫藥生物板塊逆市上揚,成為申萬僅有的三個上漲行業之一,關於該板塊穿越週期的定調令素來自負的券商醫藥分析師愈發倨傲。然而“贏了一宿輸在黎明”的老話終歸有它的道理。下半年,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美年健康“假醫生”事件、帶量採購中標價格低於預期、同仁堂“過期蜂蜜門”等,所有的壞消息集中插隊而至。甚至就在全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的第二天,剛剛於10月16日掛牌創業板且創下是時該板最大規模IPO的邁瑞醫療(300760.SZ),又曝出解約200位應屆生的負面新聞。受此影響,2019年1月2日開盤該股即大跌,並於3日早間11點21分一度擊破百元關口。

熊,並沒有冬眠。

綜合全年走勢來看,2018年申萬醫藥生物行業中有近九成個股下跌。根據過去一年的表現,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製作了《2018年醫藥股跌幅榜》。結果顯示,千山藥機(300216.SZ)、華仁藥業(300110.SZ)、*ST長生(002680.SZ)、華大基因(300676.SZ)、恆康醫療(002219.SZ)以超過70%的跌幅居前五位。與2017年末相比,康美藥業(600518.SH)、雲南白藥(000538.SZ)已跌出千億市值俱樂部。受醫藥股行情的影響,多隻重倉押注基金跌幅明顯。

據最新股票類基金全年收益率榜排名顯示,前十位中,醫藥類基金上榜過半份額,但位居首位者的回報率為“零”。

30家醫藥公司2018股價腰斬 千億俱樂部只剩兩位


板塊市盈率十年最低

2018年以來,A股持續走弱。上半年,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僅3個實現上漲,醫藥生物行業指數以3.11%的漲幅位居第二。進入下半年,隨著“黑天鵝”事件連續引爆,情況急轉直下,醫藥生物行業的抗週期屬性失靈,指數下跌29.85%墊底。

縱觀2018年全年,醫藥生物行業指數累計下跌27.67%,在其二級行業指數中,醫藥商業指數及中藥指數跌幅均超過三成。

不妨再對比一下大盤:上證綜指下跌24.59%,創業板指下跌28.65%,所有A股漲跌幅中位數為-33.58%。而市值蒸發按美元計則達2.4萬億美元。

截至2018年末,申萬醫藥生物行業總市值為3萬億元,僅下半年就蒸發了萬億元,相當於縮水26%。與2017年末相比則蒸發了8000億元左右,全年縮水幅度超過21%。

從估值水平來看,Wind數據顯示,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動態市盈率在2018年10月18日降至24倍以下,至2018年末依然在25倍以下,為過去十年來的最低水平。2009年以來,該指數的動態市盈率在近94%的交易日中高於30倍,最高時接近75倍。

5只個股跌幅超七成

泥沙俱下。在申萬醫藥生物行業288只A股中,2018年下跌的有253只,佔比達87.85%。其中,股價遭腰斬的個股多達30只。

有5只個股的跌幅深達七成以上。跌幅最大的是醫療器械領域的千山藥機,2018年全年累計下跌75.99%,其中上半年下跌了66.71%,下半年跌幅為27.87%;總市值由2017年末的57.65億元縮減至2018年末的13.84億元。其次是化學制藥領域的華仁藥業,全年跌幅為73.27%。跌幅榜第三位是疫苗事件的主角*ST長生,該公司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已於2018年11月19日起停牌,至此全年下跌幅度依然高達72.14%。華大基因、恆康醫療分別下跌71%、70.62%,分列跌幅榜第四、第五位。

有4只個股的跌幅在60%—70%之間,包括未名醫藥(002581.SZ)、國新健康(000503.SZ)、凱普生物(300639.SZ)和聖濟堂(600227.SH),分別下跌66.30%、63.21%、62.77%、61.07%,分列跌幅榜第六至第九位。跌幅榜第十位是冠昊生物(300238.SZ),2018年全年下跌59.89%。

截至2018年末,有150只醫藥生物類股的市值在50億元以下,而在2017年末這一數量為83只。國農科技(000004.SZ)、仟源醫藥(300254.SZ)、千山藥機、興齊眼藥(300573.SZ)、同和藥業(300636.SZ)和黃山膠囊(002817.SZ)的市值均已低於15億元。市值在千億元以上的個股有兩隻,除了2018年10月中旬上市的次新股邁瑞醫療(300760.SZ),還包括恆瑞醫藥(600276.SH)。其中後者以1942.30億元傲視群雄,與2017年末相比幾乎持平。而同樣是與2017年末相比,康美藥業、雲南白藥已跌出千億俱樂部,其中康美藥業的市值由2017年末的1112.24億元降至2018年末的458.09億元,蒸發了654.15億元;雲南白藥則由1060.04億元降至770.22億元,縮水289.82億元。

實際上,2018年有24只醫藥股的市值縮水超過百億元。除了前述提及的康美藥業外,華大基因和上海萊士(002252.SZ)的市值也均下降超過500億元。

75只個股淨利潤下滑

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有75只醫藥生物類股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下滑,其中有8只個股的降幅超過100%。

根據Wind數據提供的信息,從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來看,ST運盛(600767.SH)虧損0.18億元,同比下降536.39%;恆康醫療虧損3.87億元,同比下降253.49%;上海萊士大幅虧損12.93億元,同比下降237.51%;雙成藥業(002693.SZ)虧損額由2017年前三季度的0.10億元擴大至0.32億元,同比下降237.32%。此外,啟迪古漢(000590.SZ)、錢江生化(600796.SH)、四環生物(000518.SZ)和千山藥機亦同比下降100%以上。

未名醫藥、大理藥業(603963.SH)、廣生堂(300436.SZ)等13只醫藥股的淨利潤則下降50%-100%。

大部分醫藥股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實現了正增長,增幅超過100%的有28只。在股價和盈利的共同作用下,截至2018年末有87只醫藥股的動態市盈率已低於20倍(不含市盈率為負數的個股)。其中新和成(002001.SZ)、泰合健康(000790.SZ)、輔仁藥業(600781.SH)等9只個股在10倍以下。

多隻重倉基金淪陷

在這場醫藥股的集體下挫中,多隻基金淪陷。

從截至2018年三季度的數據看,有1413只基金重倉持有143只醫藥生物類股。其中博時醫療保健行業A、大摩健康產業、富安達健康人生、廣發醫療保健等醫藥主題基金均重倉持有10只醫藥股。

從重倉2018年跌幅超過50%的醫藥股的基金數量來看,2018年三季度末重倉康美藥業的基金多達40只。其中華夏醫療健康A持有910.29萬股,國泰國證醫藥衛生持有649.81萬股,鵬華醫藥科技持有534.45萬股。這三隻基金均為醫藥主題基金,重倉股全部為醫藥生物類股,2018年的回報率分別為-20.86%、-22.85%、-22.65%。

重倉持有華海藥業(600521.SH)的基金有26只。其中,該股為諾安價值增長第一大重倉股,後者持有前者631.11萬股。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還包括嘉事堂(002462.SZ)、老百姓(603883.SH)、普利製藥(300630.SZ)等醫藥股,2018年全年回報率為-22.41%。

重倉上海萊士的基金有12只,持股數量最多的是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持有179.92萬股。同樣,作為醫藥主題基金,該基金亦未能倖免,2018年其全年收益率為-20.90%。同時,作為分級基金,其B類份額跌幅更深,全年收益率為-43.47%。

莎士比亞說,玫瑰花即使換一個名字,還是一樣芬芳。在經歷令投資者猝不及防的2018年後,醫藥生物類板塊還能證明這一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