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距離2019高考還有198天,2018高中各科試題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對2019高考複習有什麼重要啟示?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內容提要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與2017年相比,主要體現在五方面

:去掉雙選題;客觀選擇題分值減少,主觀題分值增加;文字閱讀量明顯增大;舊題型迴歸高考語文試卷;更注重邏輯思維的考查。這些變化對2019年的備考有以下指導認真研究高考真題;仔細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並將之與上一年比較找出變化,以變化作為複習重點;以《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為本,紮紮實實過考點。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面世之後,不少考生感覺難度增加,一是題型變化之後思維的不適應,而是文字量增加之後延長了讀題時間而減少了做題時間,答卷過程過於緊張。

與年高考試題相比,今年試題平穩中有細微變化,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語文素養,更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1、語文試題變化體現在五方面

(一)去掉17年的兩道雙選題(7題和14題),變雙選為單選,至此語文試卷中雙選消失,所有選擇題均為單選。

(二)客觀選擇題分值減少4分,主觀題分值增加4分。其中選擇題由43分減為39分,主觀題由107分增為111分,不過書寫量只是在名言名句默寫部分增加1題。

(三)文字閱讀量明顯增大。

閱讀量增大尤其體現在語言文字應用部分的17一19小題,3道題由原來的獨立客觀選擇題變為整體文段下的選擇題,整體文段即為增加的閱讀文字。

(四)舊題型迴歸高考語文試卷。

這一變化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17題考查擇句復位, 20題考查應用文改錯,21題考查仿用句式。

(五)更注重邏輯思維的考查,比如作文,尤其是全國二卷。

2、具體試卷結構變化如下

與2017年高考語文試題相比,現代文閱讀由35分變為36分,古代詩文閱讀由35分變為34分,語言文字運用和作文沒有變化,可以說是從古代詩文閱讀模塊挖了一小塊“肉”,“喂”給了現代文閱讀模塊。這1分不能不被視作教育部考試中心對現代文閱讀的重視與偏愛,說“1分之差,天差地別”並不為過。

(一)現代文閱讀(36分):總分值增加1分(由35分變為36分)。

1、論述文閱讀(1-3題)題型和分值均未變,3題9分;

2、文學類閱讀(4-6題)題型未變,1單選2簡答,總分值(15分)增加1分,由原來14分變為15分,第5題簡答題增加1分,由5分變為6分,便於賦分。

3、實用類閱讀(7-9題)總分值(12分)未變,但題型去掉了雙選題,由原來一單選一雙選變為兩單選,選擇題減少2分由8分變為6分;簡答題增加2分,由4分增加為6分,便於賦分。

(二)古詩文閱讀(34分):總分值減少1分,由35分減為34分。

1、文言文閱讀(10-13題)(19分)題型和分值均未變;

2、詩歌鑑賞(14-15題)(9分)

題型去掉雙選題,由原來的1雙選(5分)1簡答(6分)變為1單選(3分)1簡答(6分),總分值減2分,

3、名句默寫(16題)(6分)增加1空,增加1分,由5分增加為6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總分值未變,但題型變化最大,此部分歷來是高考語文改革的試驗田,新題型層出不群。

1.選擇題(17-19題)(9分)由完全獨立的單選變為文段中有關聯的單選,分別考查連貫、成語、病句。

2.主觀題(20-21)(11分)分值未變,題型大變。

考查應用文改錯和仿寫,兩題均為舊題型,20題應用文改錯自07年全國卷實行新課標後從未做考查,21題仿句自從12年考查之後再未做過考查。這兩道題老師熟悉題型但學生感到陌生。

(四)寫作(60分)

23題作文,全國一和全國三均是主旋律大題材審題立意簡單但不宜出彩,全國二重在思維分析,審題立意較難但可寫出好文。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3、18年試題變化對19年備考指導

(—)認真研究高考真題。

每一年的高考試題,雖說是穩中有變,但仍是以穩為主,在上一年的高考真題的基礎上略作微調。所以平時複習訓練,還是以高考真題為主,以各地模擬題為輔,模擬題一定要在教師做過的情況下,再擇優推薦給學生。

(二)仔細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並將之與上一年比較找出變化,以變化作為複習重點。

例如我們研究18年的《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主要是與17年的《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作對比。2018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與2017年表述完全相;2018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結構與2017年完全相同,但在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題型示例兩部分各有兩處變化:

1、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變化1:各大題具體分值前增加了“約”字。試卷分為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約70分,分為兩類:現代文閱讀約35分,古代詩文閱讀約35分。表達題約80分,分為兩類:語言文字運用約20分,寫作60分。

變化2:各小題題量採用概數“左右”表述。取消各小題具體分值。閱讀題分為現代文閱讀和古代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包括: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9題左右。古代詩文閱讀包括: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鑑賞、名句名篇默寫,7題左右。

2、題型示例

變化1:實用類文本閱讀新增一篇有關文化消費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題,並且設題方式為2道四選一的客觀題和1道主觀簡答題。

變化2:寫作部分增加了2017年全國三套試卷的寫作題。

將2018年《考試說明》的變化與2018年全國卷高考真題對比,我們會發現這些變化在高考試題中均有體現,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部分的變化1,表現在試題中就是閱讀部分分值的調整變化;題型示例中的變化2就真實再現在高考真題的第7小題。

這些變化如果在平時命制模擬題時有所體現,學生正式考試時就不會慌亂。

(三)以《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為本,紮紮實實過考點。

高考試題命制的依據就是《考試大綱》,考試大綱規定的考點儘量一一訓練,即使近幾年未考也不能放棄,比如仿用句式這個考點,雖已經從2013年起連續5年未考,但今年卻出現在高考試題中,讓平時未做過此類訓練的考生措手不及。20題應用文改錯,從新課標2010年大面積推廣開一直未作考查,近年複習資料也淡化了這一考點,連續8年未考,缺少此類訓練,就會使心理素質不好的考生在考場上手忙腳亂。

總之,在2022年全面實行新高考之前,近幾年就處在新舊高考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不可能是直角,而只會是彎道,彎道上的高考試題肯定每年都會有調整和變化,不過只要我們複習有方,心中有綱(考綱),試題再變我們也能沉穩應對。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數學試題變化特點

  • 1、求“穩”仍是2018高考數學試題的一大特點:

(1)考卷的整體結構上延續了2017年的改革方向:簡化為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

(2)繼續堅持注重基本知識和通性通法的考查,堅持在命題的角度和題型上下功夫,不出偏題、怪題。總體呈現“穩中求變”的狀態。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2018年數學全國卷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重視學科主幹知識,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通過高考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3)符合考綱但又不拘泥於大綱,體現了高考的靈活性和選拔性。比如:新課標削弱了雙曲線,考試說明指出:“瞭解雙曲線的定義、幾何圖形和標準方程,要知道它的簡單幾何性質”。而今年Ⅰ卷和Ⅲ卷理科第11題都考查了雙曲線。雖然解題過程中只需要用到最基本的性質,但不得不說這兩題還是有難度的。

  • 2、今年與往年相比主要體現以下變化:

(1)重大變化1:拿Ⅰ捲來說,概率統計取代圓錐曲線成為壓軸題。概率統計題難度略微上升,而圓錐曲線題的難度明顯降低,主要表現在計算量非常小。預計今後將保持這一新的排序。這樣排序的變化說明一個很大的問題:試卷整體難度降低。

(2)重大變化2:文理卷試題重合度明顯提高。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2018年高考數學卷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根據文理科考生數學素養綜合要求,調整文理科同題比例,為新一輪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

拿Ⅱ捲來說,文理卷選擇題有6道完全相同,2道相近,填空2道完全相同,1道相近,解答題必考題三個大題完全一樣。選考題也一樣。即全卷23題有13題完全一樣,3題很接近!往年是遠遠低於這個比例的。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很簡單:為未來文理科合卷作準備。

(3)理科試卷難度略微下降。解答題中解析幾何的難度明顯下降,導數的應用性也降低不少。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數學難度的降低,也就意味著數學區分度的降低,數學拉開巨大分數差距的作用越來越不明顯。

2019數學備考複習建議

1、今年考查內容刪除或減少的必考知識點,明年可能會出現或增加,

比如刪除的內容:算法與框圖(選擇題:無 填空題:無 解答題:無);減弱的內容:(數列:選擇題(4) 填空題(14) 解答題:無) 關注變化,有備無患。

2、函數與導數、立體幾何、解釋幾何內容歷屆高考分值很大,備考應該注重強化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知識網路的構建,通過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去提高應考能力。

3、高三複習既要注重主幹知識,又要不忘邊緣考點,例如排列組合題不是主幹知識,屬邊緣考點,但2018年全國高考理科數學I卷中考了且為填空題;既要多做題,又要消化好已做的每道題,更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又如2018年全國高考理科數學I卷中的概率統計題與2016年全國高考理科數學I卷中的概率統計題如出一轍。

▽ 排列組合題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4、高度重視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與運用。在複習中引導學生迴歸教材,理解數學本質,真正發揮教材的示範引領作用與育人功能。還可以藉助數學趣題、數學家故事等數學文化內容來激活課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5、新課程改革正在啟動,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育人能力正朝著“理解數學、理解學生、理解教學”這一核心素養落實,高考也應該與之銜接。試題更加不可能向高難度方向發展,今年的試題就是體現。但數學三大能力的培養永遠都是核心,打好雙基,培養三大能力才是應考的王道。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實踐應用、數形結合、反思領悟等能力,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與運算速度。

6、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性。不盲目追求題量,而是注重引導學生經歷相關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試題分析求解的全過程,充分挖掘典型試題的內在價值與遷移功能。可通過設計變式題和在各模塊知識的交匯處命制試題,以及適當設計一些新背景題、創新題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意識。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2018年全國I卷英語從題材、體裁看,與2017年的全國I卷基本一致。

2018年的英語試卷有如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緊扣《考試說明》,強調運用能力。

二、 強化語言技能,注重綜合應用。

三、選文體裁全面,融入中華文化。

四、突出思想內涵,體現人文情懷。

【閱讀理解】

注重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重點考查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四篇文章閱讀分別為268詞,275詞,310詞,362詞,總的閱讀詞數為1215詞。選項總詞數為454詞。

A篇為應用文,主要內容是一篇關於在華盛頓特區騎自行車旅行四種選擇方案的介紹;

B篇為記敘文,介紹了一位女主持人Susanna Reid最近做的一檔名叫Save Money: Good Food的節目,幫助觀眾用更少的費用,做出更美味營養的食物;

C篇為文化介紹類文章,介紹了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全世界語言種類如何逐漸減少的過程;

D篇是一篇講述科技與生活的文章,由於人們在擁有新的科技產品後,並沒有停止使用舊的產品,所以這使得人們消耗更多的地球能源,不利於環保。

從題型來看

①主旨大意2題(27, 31);

②推理判斷4題(26, 28, 32, 35);

③猜測詞義1題(29);

④細節理解8題(21, 22, 23, 24, 25, 30, 33, 34)。

從能力考查來看

整體上偏重對文章事實細節的考查。重點考查學生查找關鍵信息的能力,對比文本信息和選項句意的能力。其中,主要體現在選項的命制上,除採用同義句、近義句的形式,部分選項還採用了歸納概括的方式,注重考查學生對語言形式和意義的理解。

【七選五】

講述了三個層面的顏色選擇技巧,在家庭裝修設計方面起到的作用。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總體難度不大,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尤其是代詞,名詞)、分析語段的結構、意思的順延等基本上能定位答案。該語篇共246詞,選項共79詞。

【完形填空】

講述了作者在大二時,得知學校開設了免費的“Thinking Chess”課程,而且是一位象棋大師來授課,他非常開心地報了名。在上課期間,老師除了高要求外,還讓他們寫了一篇關於如何將象棋課上所學運用到未來的職業和生活中去的論文,這對作者啟發很大。這門課讓他終身受益。題材是記敘文,難度中等。考生要特別注意題目中的選項和原文中出現的近義詞,有些題目甚至在原文中能夠直接找到答案。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於上下文理解,語境理解以及詞彙辨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該語篇共250詞,選項共84詞。

今年高考完型填空涉及到的考點有:

①名詞辨析與運用7個(44, 48, 53, 54, 56, 57, 60);

②形容詞副詞詞義辨析與運用4個(43, 46, 49, 52);

③動詞及動詞短語辨析與運用9個(41, 42, 45, 47, 50, 51, 55, 58, 59)。

由此可以看出,掌握好動詞,多積累動詞搭配,還有關注名詞,形容詞,副詞在文章中的恰當使用是考生備考時的重點學習內容。

【語法填空】

考查學生在具體篇章或對話中,識別語法現象和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與往年相比,今年沒有考查冠詞這個常見的考點。該語篇共195詞。

今年涉及到的考點有:

①謂語動詞時態語態(64題);

②非謂語動詞(62題,63題);

③名詞單複數(67題);

④形容詞比較級(61題);

⑤詞性轉換(68題,69題);

⑥引出比較對象than的用法(65題);

⑦代詞用法(70題);

⑧定語從句連詞的用法(66題)。

【短文改錯】

覆蓋了學生在寫作中經常會出現的詞法和句法上的易錯點。該語篇共113詞。

涉及到的考點有:

①謂語動詞時態和非謂語動詞(2個);

②名詞單複數(1個);

③形容詞副詞用法(2個);

④介詞錯誤(1個);

⑤定冠詞(1個);

⑥代詞(1個);

⑦並列連詞及定語從句連詞的用法(2個)。

其中chicken變複數,以及刪除多餘的介詞for,是學生容易漏掉的錯誤之處。

【書面表達】

設置了考生給即將去中國家庭做客的新西蘭朋友一些建議的情境,要求考生寫封郵件告知外國朋友去中國朋友家做客的到達時間,合適的禮物和餐桌禮儀。

情境設置真實,任務要求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在使用外語瞭解世界的同時,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明成果,增強文化自信。學生容易上手,不容易跑題、偏題。這種應用文寫作對於表達的準確性,流利性以及順暢性要求較高,難度在於如何添加有效信息,使文章內容充實、用詞得體,交際有效。

通過分析2018年的高考試卷,我們對2019年的高考英語複習給出如下備考建議:

  • 關注生活實事,思想與時俱進

近三年的高考英語試卷從題材上主要體現了一下三點,為我們以後重點關注的主題提供了方向:

①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引導增強文化自信

2018年全國一卷寫作部分要介紹中國的餐桌禮儀,2017年全國一卷寫作部分設置了考生教外國朋友學習漢語的情境,要求考生寫封郵件告知外國朋友下次上課計劃,內容包括學習唐詩和了解唐朝的歷史。全國二卷同一題型要求考生寫封郵件邀請外教參觀中國剪紙藝術展。

這些情境設置真實,任務要求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在使用外語瞭解世界的同時,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明成果,運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②深度發掘文章思想內涵,引導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三年的閱讀理解分別選取了野生動物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等話題的文章來設置相關題目,引導考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關注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體悟和諧發展之道。

③介紹報道科學知識,引導養成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2018年全國一卷的閱讀D篇講述科技新產品對生活和能源的影響;2017年全國一、二、三卷閱讀理解均選取了科普類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紹如何自制便攜式太陽能蒸餾器在野外獲取飲用水;二卷的章報道了國外公司研發飛行汽車的最近進展;三卷文章介紹一個研究團隊為保證老年人自信駕車從而能夠獨立自主生活而進行的輔助駕駛系統研發的過程。這些文章和題目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無限趣味和實際功用,還會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科技創新在人類生活和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 緊扣高考大綱,掌握高考詞彙

高考3500詞,一定要掌握好,所有的文章理解都必須建立在詞彙理解的基礎上,而且要重視詞彙的活用、搭配以及近義詞轉換等等。

  • 系統學習句法,突破長句難句

掌握了詞彙後,還需要掌握句法才能理解句子所表達的含義。最重要的是三大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的運用,幾乎在每篇文章中都會出現。作文中如能恰當使用好這些句法,也必將成為加分項。

  • 大量鞏固練習,實操解題技巧

① 閱讀是我國學生接觸外語的主要途徑,它不僅有助於學生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培養自己的國際意識,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他語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閱讀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語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被賦予較多的內容和較高的分值。

高考英語對語言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和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語篇層次進行,今年三套全國卷分別採用了8個閱讀語篇,閱讀理解部分5個,語言知識運用部分2個,寫作部分1個,體現出對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視。閱讀需要從大量的書面材料中獲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提供足夠的閱讀材料。每年的高考閱讀理解部分都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閱讀量也一直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範圍內。

② 聽力和寫作也需要大量的實操性練習來提升語言能力。

③ 一些解題技巧,如閱讀的“定位換詞”、語填和改錯的“五大考點”、完型的“選項規律”、作文的“萬能模板”等等,都需要在實際的訓練中慢慢掌握,猶如學習游泳一般。

  • 發掘學習興趣,擁有持久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找到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自信心,將會動力十足,高分自然不在話下。

最後,祝願大家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不斷努力,取得持久的進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今年高考全國卷I文綜試題整體區分度較高,利用貼近生活、貼近時事的選材,考查學科主幹知識,尤其凸顯學科核心素養,這個也是“新課改”的要求。全國卷非常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當下、關注社會熱點,鼓勵學生結合當下放眼看世界、看社會、看歷史。

地理 : 試題"深而廣",選項迷惑性強

  • 試卷概況

2018年全國一卷試題難易區分度較大,選擇題選項有較大的迷惑性,學生很容易糾結半天都選不出答案。綜合題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佔“半壁江山”。

試題延續了上一年的出題風格和呈現形式,設問結構上還是圍繞同一主題遞進式的設問,深層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內容選取導向非常明確,注重從當今我國的偉大建設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兩個主要方面選取素材,通過素材具體化以及層層設問引導考生運用已學知識分析其中蘊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養學生用地理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點明學習地理的實用性。

  • 試題特點

特點一:各模塊考查趨於均衡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由2017年與2018年考查的模塊對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 “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佔“半壁江山”。而且區域地理的考查佔比增加,說明試題以區域作為載體,注重考查對區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學生構建主幹知識間聯繫的能力以及對基礎知識的遷移能力。也就是突顯了“新課改”對學生提出 “從空間——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並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的要求。

特點二:知識涵蓋面廣

今年的試題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著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幹知識”。處處體現出對主幹知識的考查,內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運動、地球上的大氣,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整體性和差異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農業,工業,交通、人地關係。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識都有所涵蓋,各模塊的考查趨於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還有一定的廣度。

  • 備考建議

1.加強信息提取能力訓練,注意信息與知識點的聯繫

“審題——獲取文字提示——獲取圖像提示——答題模板——結合材料和區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試題的思維主線。在日常學習中,我們應要注意將文字與圖表材料有機地結合,以獲得完整的、綜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審題目和材料的時候要注意畫出“關鍵詞”,如時空概念,新概念,地理術語等等,思考關鍵詞與所學知識的聯繫,能否進行類比和知識遷移。讀圖時應注意圖名、圖例等信息,尤其是圖例,全國卷與廣東卷相比,圖例數量大幅減少,意味著提示範圍進一步縮減,所以我們更應該琢磨圖例給我們帶來的提示。

2.“以不變應萬變”,著重主幹知識的梳理和重構

教材是學科基礎和主幹知識的重要載體,是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主要依據,因此我們應多鑽研教材,落實課本知識。尤其注意透徹理解書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結論的推理過程,高考對“死記硬背”知識的考查會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地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把握多種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規律的內在實質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靈活分析地理問題。

3.善於利用地圖冊,鍛鍊區域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學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題都以區域地圖為載體,將地理問題置於具體的區域中,考查我們運用地理知識、原理、規律來分析、評價、論證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當中需要不斷鍛鍊區域認知和綜合分析能力。首先,我們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國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佈;再者,我們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對書本上和地圖冊上典型的地區和國家的區域背景進行梳理;最後,我們還需要提煉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筆記本當中,在以後做題的時候可以進行知識遷移。如“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專題”中我們可以提煉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響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其他發生水土流失的地區。

4.注重能力培養,積累“地理術語”

高考答題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所以需要在複習備考中重視地理能力培養。例如,計算能力、等值線的判讀、空間想象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通過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斷練習和提高對主幹知識的運用能力。 做題的時候還要注意地理術語的積累,以減少答題的文字量,提高語言的準確性。

政治 : 需加強時政的學習

由下表可知,試卷總體上與2017年試卷中的經濟、政治兩個模塊的試題的內容比例、題型比例保持一致。與此同時,降低了哲學模塊考查比例,增大了對文化生活的考查力度,彰顯了優秀文化的引領作用。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 試題特點

1.體現新發展理念,突出試題的思想性和時代性

2018年的高考政治試題,注重反映中國發展新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如22題凸顯新發展理念下的發展理念。突出反映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發展情況;如23題材料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下的協調理念,反映了黨和國家協調城鄉、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發展。如40題體現了新發展理念下的發展、創新理念。以鄉村改革為背景,突出了國家對鄉村的發展和創新問題關注,考查了發展和創新背後所體現了哲學原理,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發展大勢,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家的新發展理念。要求學生理解、運用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當然,新發展理念在我們卓越的課堂上是帶著學生反覆學習和運用,相信卓越的同學們肯定非常熟悉。

2.立足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2018年高考試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背景材料,如19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新興詞彙得到世界關注。如第20題,以中醫藥傳統文化為背景素材,考查中華優秀文化的意義。如40題以農村改革為背景,跨模塊考查文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作用,強調學生的跨學科運用能力。

3.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試題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的內容,特別是民主法治的部分。如39題以大熱的修憲為背景,考查了修改憲法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民主法治的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備考建議

對於高一高二的考生來說, 首先緊扣考試大綱,特別關注命題的變化,同時要立足課本,構建學科知識體系,但又不能僅僅侷限教材,要跳出教材的思維和語言,學會常規的思維閱讀和分析材料。加強時政的學習,準確把握國家路線方針政策,重點關注新時代下國家的新變化和新理念。

歷史 : 以史為軸,見證社會發展

與2017年全國I卷對比,今年全國I卷文綜歷史部分,選做題分值佔比沒有變化,中國近現代史分值佔比稍稍減少,但外國史分值佔比明顯減少,中國古代史分值佔比明顯增加。本次考試,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考試說明的各項要求,但又在較大程度上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 試題特點

1.選擇題:讀題難度中等,但材料中涉及圖表的題目比去年多,這要求學生不僅要讀懂圖片、數據之間的變化的意義,還需要透過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目。

2.非選擇題:兩道材料題均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知識點進行了立體考查,這要求了學生在備考階段必須搭建完備的知識結構。知識上注重考查主幹知識、時事熱點,如: 41題,需要學生結合相關史實進行答題,考查了學生對唯物史觀的理解,也要求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城鎮鄉地方自治等考點直接或間接涉及時事熱點問題,體現了全國卷鼓勵學生用歷史知識指導生活實際,充分體現了全國卷命題的開放性。

  • 備考建議

今年高考文綜歷史部分試題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及運用史料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材料題的選材更加切中當前社會發展熱點,對史料綜合歸納的能力,充分體現了 “文史不分家”的特點,注重考查學生依據史料和其他歷史信息具體再現歷史的歷史思維。

對於掌握、概括及史料分析能力稍弱的同學,備考時應注意多讀、多看歷史材料,先從“讀懂、讀通材料”開始,逐步提高閱讀、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訓練出對史料的“題感”。

對所學知識也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當前的考試重點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考查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上,而是需要利用學科基礎知識、學科思維觀察、反思當前社會現狀,反映出歷史學科與生活更加緊密聯繫的高考改革趨勢。這要求我們通過日常的學習,鍛鍊基於歷史態度、歷史認識,利用歷史思維看待當今世界的能力。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物理

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綜卷物理部分,較好地貫徹了《2018年物理考試大綱》的命題指導思想,嚴格遵循考綱,注重基礎,忠實於教材,以基礎知識為考查重點,命題方向較為穩定。考察的知識分佈均衡,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物理科學素養的考查,特別是體現了高中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聯繫實際生活的理念。試卷沒有出現偏題怪題,出題形式中規中矩,同時注重基礎、體現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 一、總體情況

今年的物理試卷結構與往年保持一致。仍由14個題組成:8個選擇題、2個實驗題、2個計算題、2個選做題。其中,選擇題包括4個力學、2個電學、2個電磁學;實驗題中22題是力學,23題是電學;計算題中24題是力學,25題是電磁學中的複合場。選做題分別為一大一小。必考題依然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內容涉及動力學和電磁學等重點模塊,側重考查學生基本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去年納入必考範圍的選修3-5,今年主要針對爆炸中的動量守恆進行了考查。選考題的形式和內容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

  • 二、試卷特點分析

1、加大了對基本規律的考查

選擇基本物理現象和問題作為考查方式,側重考核學生對運動分析、受力分析、功能分析的方法應用,側重考核電磁學中的基本概念。注重物理基本功的培養,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訓練應成為複習的重點。

2、注重對實驗的考查

每年的全國I卷都會有兩道題目對實驗進行考查,其中既有對高中必須掌握的實驗儀器和方法的考查,也有對實驗原理和方法的延伸拓展,這要求教學中要重視實驗,學生多動手進行實驗。

3、加入了熱點知識作為題目背景

今年出現了以社會和科技熱點為背景的題目,這與新課標的要求一致。新課標提出,要注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相信這類型題目會成為出題的方向和趨勢。建議學生關注社會和科技熱點,同時這類知識的思考與研究也能提升我們對物理學以致用的認識。

  • 三、各題型分析及知識點分佈

從知識點分佈來看,試題以“力學”部分與“電磁學”部分為核心,突出對中學物理的主幹知識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試卷的整體難度適中,較去年略有下降,運算量不大,靈活性較強,有較好的區分度。選擇題整體難度比往年有所下降;實驗題考查比較基礎,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變通能力要求較高;計算難度有一定程度降低,題目閱讀量不大,表達的意思明朗,運算量比去年減少較多,對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綜合運用能力和物理學科素養要求較高,選考題中規中矩。

選擇題、實驗題和計算題三種題型的難度起點都較低,都是由易到難的連續性難度設計,易、中、難比例合理,以中等難度為主,拓寬難度分佈範圍,對大部分層次的考生進行了有效的區分。今年選修3-5只涉及到對動量、動量守恆定律的考察。試題迴避過難、過繁的題目,注重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核心思維方法的考查。解題過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部分題目都能找到解題思路,對於注重基礎的學生會有較大的把握與優勢。

選擇題5個單選3個多選,4力4電,考的都是常見模型,實驗題1力1電,其中力學實驗考查遊標卡尺的讀數和彈簧勁度係數的測量,比較簡單;電學實驗考查替代法測電阻,難度適中。

計算題24 題考查以煙花豎直向上運動過程中的動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難度適中。25題考查帶電粒子大組合場(先電場中的類平拋運動再磁場中勻速圓周運動),難度比去年有較明顯降低。選修3-3第(1)題考查理想氣體狀態變化過程中的圖像、壓強、做功、熱交換問題,難度較大,第(2)題考查理想氣體雙氣缸等溫變化問題,難度較大。選修3-4第(1)題考查幾何光學中的折射定律,第(2)題考查機械振動機波,難度適中。

  • 四、2019備考建議

1.迴歸教材,注重基本概念,構建完備的知識網絡

物理的核心素養體現在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中。一輪複習要回歸教材迴歸基礎,在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複習中強化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領悟。加強板塊內的綜合,構建完備的知識網絡。迴避過難、過繁的題目,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消除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畏難情緒。力學和電磁學是複習的重中之重。力學中力和運動的觀念、功和能的觀念、萬有引力等是基礎,必須夯實。電磁學內容廣泛,概念抽象,像電磁感應、複合場等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花大力氣突破。

2.注重物理情景的過程分析

加強學生對物理情景分析的訓練,要求學生能根據力和運動的關係,通過邏輯分析推理,建立清晰的過程圖。有意識歸納積累常見的物理模型和題型,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在情景分析中要多定性,少定量,能定性,別定量。注重領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內涵,提高解題的速度。

3.關注生活與科技發展動態

我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關注國內外前沿科技的發展,是學生科學素養的一部分,如物理知識在“新四大發明”中的應用。關注生產生活,有意識地挖掘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物理的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科學素養,為明年的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化學

  • 一、試卷整體評價

2018年全國Ⅰ卷理綜化學保持了全國理綜化學的一貫命題思路和命題風格,試題強調突出了主幹知識的考查;強化學科核心素養、化學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考查;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2018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難度比2017年略有下降,無偏題怪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大部分為近年全國卷高頻考點,但知識點考查沒有面面俱到。

  • 二、各部分知識考查情況

2017年全國1、全國2化學選擇題都應用對數函數結合圖像考查溶液中離子平衡,2018年溶液中離子平衡在選擇題中沒有以單獨出現,壓軸選擇題考查電化學,總體來看2018年選擇題難度較2017年所有降低。

【實驗大題】

2017年全國1、全國2“實驗大題”都以實驗為背景,考查定量分析、實驗裝置、注意事項、計算等。2018年“實驗大題”以製備醋酸亞鉻、閃鋅礦為背景,結合實驗裝置考查綜合實驗難度與去年持平。

【工業流程】

2017年全國1、2“工業流程”分別以鈦鐵礦、水泥為背景結合化學知識、考查同學化學鍵、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書寫等。2018年工業流程以焦亞硫酸鈉、三草酸和鐵酸鉀為背景,考查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相關計算等,難度較去年所有降低。

【原理綜合】

2017年全國1、2“原理綜合”分別考查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化學平衡、平衡常數、平衡移動與轉化率的關係等。2018年“原理綜合”以可逆反應、CH4-CO2催化重整為背景,考查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催化劑、化學平衡、平衡常數等,較去年難度稍有所降低。

【物質結構】

2018年選做題“物質結構”較去年難度持平,全國1“有機化學基礎”比去年難度有所增加,全國2卷難度與去年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國2卷化學難度並不比全國1卷簡單,2018全國卷化學整體難度有所降低

  • 三、試卷結構

2018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仍然按以往的7+3+1模式(7個選擇題共42分,3道必做大題共43分,選考題15分)。選考題二選一,考生從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和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二選一。

1.2018年高考理綜化學(全國卷Ⅰ)試卷結構與考點分析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2.2018、17、16、15年高考理綜化學(全國卷Ⅰ)試卷考查知識點對比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 四、試題特點

1.突出主幹,穩中有變

試題涉及的知識內容考查範圍為近幾年的全國卷高頻考點,但不拘泥知識點面面俱到,充分了新課標的要求。加大了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知識、電化學的考查;減弱了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水解平衡及Ksp的簡單計算等;阿伏伽德羅常數去年沒有考查,今年迴歸了;今年化學與傳統文化。選擇題的知識考查順序有調換。非擇題部分延續了2017年的化學實驗、化學技術與工藝流程、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有機合成的考查,試題考查形成變化不大,但難度比去年2017年要簡單,學生容易得分,但也有試題緊跟教材如9題乙酸乙酯的生成和純化,也有學科間的考查,如13題電化學考了電極電勢的大小比較。

2.試題選材、立意,全面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

試題選材來源於生活生產,聯繫實際更加密切,有7個試題選材涉及社會生活、生產、科技等的相關內容,如7題電池的金屬回收、13題對天然氣中的CO2和H2S的去除設計、26題醋酸亞鉻的製取、27題焦亞硫酸鈉的製取、28題五氧化二氮的新型綠色硝化的應用、35題鋰在電池中的應用、36題的高分子膨脹劑的合成,取材都是源於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直至解決問題。全面地考查學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和對新信息分析與應用的素養和能力。

  • 五、2019高考化學預測及建議

歷年高考化學考題都穩中求變,在注重與往年試題題型接近、依照課程標準、考查範圍不超綱的前提下求變化。2019年高考化學難度應該不會太大,但對同學讀取信息、處理信息、靈活應用的能力的要求會略有提高。

常考重點知識模塊如:化學與生活、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元素化合物、原理綜合、有機化學基礎等仍然是重點考查知識模塊,可能會以一些生產、生活實際背景考查以上知識點。


生物

2018年高考生物試卷,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考題難易程度適中,其中全國I卷難度較大,全國II卷相對簡單,試題注重知識的應用與辨析,其中全國I卷選擇題更偏重知識的辨析,全國II卷選擇題更偏重知識的應用,主觀題部分綜合性強

  • 一、題型題量穩定

近三年生物試題均為6道選擇題、4道必答主觀題、2道選答主觀題。

  • 二、知識點分佈廣泛、穩中有變

2017年全國I、II卷選擇題重點考查了細胞的結構、綜合實驗、細胞的增殖、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細胞的代謝、植物的激素調節、生態系統及其保護、人類遺傳病等知識點;2018年全國I、II卷選擇題重點考查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群裡、微生物的利用、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知識點;

2017年必答主觀題重點考查了遺傳的分子基礎、細胞的代謝、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遺傳的基本規律、種群和群落等知識點;2018年必答主觀題重點考查了生態系統、細胞的代謝(光合作用)、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生態系統、遺傳的基本規律等知識點;

2017年選答主觀題重點考查了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知識點。2018年選答主觀題重點考查了微生物的利用、基因工程等知識點。

縱觀近兩年全國I卷、II卷,選擇題考查的知識範疇相對穩定,重點圍繞細胞的結構、代謝、增殖、遺傳的細胞基礎、分子基礎、遺傳的規律、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種群和群落等知識展開考查,以必修內容為主,偶有題目涉及選修知識的綜合應用。

從考題難度來看,近兩年趨於平穩。必答主觀題中遺傳的規律、細胞的代謝及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等知識是每年考試必考的重點知識,同時穿插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選答題圍繞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進行考查。

從考試範疇來看,變動不大,但從細節之處來看,每年的題目均有創新。對比全國I卷、II卷,2018年I卷難度明顯高於II卷。

與2017年相比,選擇題難度增加而非選擇題難度下降,選擇題沒有出現像以前那種單純考記憶的題目,而需要考生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才能最終選出符合題意的答案,如選擇題的第2、4、5、6,而且這次考試,6道選擇題全部是選“錯誤”或“不合理”的,會不會代表一種信息呢?非選擇題也沒有去年29題那樣的題目,學生考完出來普遍反映可以接受。

在一向的重視主幹知識的記憶、理解、應用和實驗探究能力之外,更加註重對綜合運用能力、圖文轉換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的考查。

(1)試卷重點考查主幹知識: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代謝、遺傳定律、遺傳的分子組成、生物活動的調節、種群的數量變化、生態系統的功能、微生物的培養和分離、基因工程等,對考生來講都是常練、常做常規考查的重點內容。

(2)重視能力考查,重點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與科學(理科)思維,尤其是信息獲取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①知識考查注重學科內綜合,兼顧模塊之間均衡,試題在突出對生物學主幹知識的考查的同時,注重學科內綜合考查,如第1、2、6題和37題。

②重視課本知識的遷移和拓展,整體試題始終體現了對課本主幹知識之間聯繫的考查,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儲備與思維容量,真正體現了對考生學科素養的考查,如第2題、29題。

③題目注重結合學科背景材料,在考查主幹知識的基礎上,注重考查學生的圖文轉換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如第題4、30、32題。

  • 三、試卷內容、結構及特點

(一)試卷考查知識點、難點、易錯點、能力及難度

1.選擇題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2.非選擇題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二)試卷內容在各本模塊中的分佈

1.2018年考試內容的分佈

從下圖可以看出,這次考試三本必修教材分值分佈比較平均。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2.2016-2018高考生物各模塊分值分佈對比

「備考指導」請收藏:2018年高考各科試題變化及2019屆備考策略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三年來三本必修模塊所佔的分值相對來講雖然有起伏,但是有一點規律,上一年所佔分值少一點,下一年就會多一些。

  • 四、2019高考生物預測及建議

1.預測

歷年高考生物試題穩中求變,在注重與往年試題題型接近、依照課程標準、考查範圍不超綱的前提下求變化。2019年高考生物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常考重點知識模塊如:細胞的結構、代謝、增殖、遺傳的細胞基礎、分子基礎、遺傳的規律、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種群和群落、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

2、2019年備考策略

從近幾年的高考題來看,具有兩不變的特點:語言表述題高分值的特點不變(根據新課程改革動向,表述題比例不會大副下降);突出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命題導向不變。我們要以“核心素養”為靈魂引領教學活動。

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出臺,將意味著不僅課程標準需要基於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學生的學業評價標準和高考考試標準同樣需要圍繞著核心素養來進行設計。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更應該充分挖掘教學材料中隱藏的學科核心素養素材,並將核心素養的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1、基礎先行。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重視基礎,永不過時。教材肉眼可見之處,無論正文部分,還是小字部分,旁欄相關信息、甚至課後拓展材料,都必須看(如今年29題“收割理論”,屬於必修二P123小字部分原話)。也就是說,認真閱讀一遍教材(理解核心概念和主幹知識,瞭解拓展知識),比埋頭刷十套難題更有意義。

2、規範作答。所謂規範,一方面是語言規範,另一方面是格式規範。最規範的語言就是教材原話;而規範的格式,主要是指實驗題和表述題的答題規範。“規範”不只是讓答案好看,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種分析問題的思路。

3、關注熱點。高考命題的方向之一是由“去情境化”向“真實情景化”轉化,而真實的情境往往取材於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方面的熱點。因此,關注熱點的學生將會更加有效地理解情境,提取信息,更能夠高效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